基于问题的班级资源库建设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资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三者的关系为:幼儿是主体,教师用适合幼儿发展方法,帮助幼儿与教材互动、与资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全方位的发展。[1]幼儿、教师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做好主题计划,能够满足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课程游戏化体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笔者试从班级资源库与主题活动之间的互动、共建、創生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以“一幅图、一条线、一张网”为线索,提出基于问题的班级资源库建设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班级资源库具有“材料中转站”的功能,对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施、推动、评价等,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当下,收集资源、管理资源、利用资源,建设班级资源库已经成为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多维的班级资源库。可是,资源库材料如何通过收集、使用、更替实现与主题活动形成良性、积极、有效的互动,成了班级资源库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因此,需要我们基于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进而在实践中探究解决和突破的策略。
  (一)物质材料资源收集难
  案例中,班级资源库的资源收集是在主题开展时,通过下发收集清单、群信息通知、口头告知幼儿的方式展开,但实际收集中还是面临收集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数量不够,使得在主题开展中操作材料的数量不够,不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操作;材料不适用于当下的主题活动,使得活动不得不延期、简化或寻找替代物;材料质量低劣,有些家庭不愿意将优质的材料带到幼儿园,怕损坏或丢失。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主题活动不能得以有效开展。
  (二)主题实施中资源不被幼儿主动关注
  收集并不难,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资源只有在被幼儿有效使用中,发挥其价值,才能成为课程资源。案例中,班级的资源库不被幼儿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班级资源库位置的设置不合理、幼儿参与收集的成分少、材料与主题活动的关联小、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兴趣不大等造成的。
  (三)主题更替时资源的“脱轨”与浪费
  主题更换时,尤其是下一个主题与上一个主题关联不密切时,比如案例中主题《有趣的建构区》之后是《动植物王国》,教师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新一主题的材料。那么,资源架上未用完或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该何去何从呢?大多时候,就会出现材料堆积到了角落,或者被丢弃的情况,但是否这些资源真的就没有挖掘和利用的空间了呢?
  二、有效对策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型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形成相关联的更多的话题和活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发现、主动学习,这就离不开各种材料的支持。[2]在幼儿园班级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材料与幼儿、主题有效的互动策略,能创生出更多主题活动的价值,促使幼儿开展有深度的学习。
  (一)“一幅图”做好主题计划,让幼儿参与有效的收集
  主题活动主要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形成相关联的更多的话题和活动。
  如设计基于幼儿兴趣点上主题《有趣的建构区》,决定好主题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建构时发生的事情、分享幼儿建构的成功作品等方式,帮助幼儿发现他们建构时存在的问题,比如:长板积木过于浪费、没有具体形象的配件(植物、汽车、路灯等)、支撑的材料不够等。发现问题后,教师再与幼儿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充分调动大班幼儿乐于探究、敢于尝试的积极性,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产生试一试的想法。可能乐于动脑的轩轩会说:“可以用纸板来代替高楼的隔层,减少长板的浪费;”“小车迷”闹闹会说:“我家有很多的小汽车,可以带来放在建构区;”喜欢收纳和整理的舟舟会说:“我们可以把家里不用的塑料积木也带来,扩充我们的建构区资源。”在幼儿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他们就会主动产生收集的兴趣与需求。
  (二)“一条线”深化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探索材料的属性
  收集完资源后,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将所收集来的与本次《有趣的建构区》相关的物质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比如收集到的纸板、纸筒、塑料积木和汽车玩具等材料,这是直接与我们的建构活动相关的。可以按照它们的类别进行分类,直接放置到我们的建构区里,并贴上相应的标记。多余的、放不下的则放置在资源库中,在有需要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替。
  参与了分类,了解了材料基本的属性,基于这些亲身实践和了解,孩子们在建构高楼的时候,就可能会利用纸板来代替原来长板的功能,用来隔开楼层,将纸管作为高楼的柱子,又稳固又美观;建构公园时,纸管架上三角形的积木就成了一棵一棵高高的大树,纸板一折二成了凉亭的屋顶;建构马路时,幼儿提出将纸板剪开来,分割成合适长度,用来绘画马路的线条,还剪出了半圆形、圆形等多种不同的形状。并且由于资源的增多幼儿的建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伴随着损坏资源的更替,我们也收集到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纸板。
  (三)“一张网”拓展主题关系,让幼儿创生出资源架的新生命
  当《有趣的建构区》主题活动结束时,资源库依旧有很多的纸板、纸管等剩余材料,幼儿提出将其暂时保留,出于对幼儿建议的尊重,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源留在资源库的一个箱子中。那么,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许会惊喜地发现这些被幼儿主动要求留下的材料,在《动植物王国》主题中再次被使用。建构区中,幼儿将纸板创意地进行平铺、拼接等,当作恐龙乐园里的“地砖”;美工区中,幼儿用纸板进行动植物的写生、立体制作等,充分利用纸板硬、挺的特性;扮演区中,点心店一次性餐盘不够用了,幼儿又想起资源库里的纸板,将它剪成合适的大小,当作托盘盛放食物;科发区中,用纸板进行动物七巧板、棋盘的制作和游戏;自然角中,纸板又成了插在花盆里的标记等。
  资源库里的纸板,通过幼儿的折、剪、撕等方式,对材料重组、改造,使其能够在多个主题或者主题中的多个活动中被使用,创生出更多的玩法与价值。当幼儿发现他们收集来的资源被使用在各个区域活动中的时候,也将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收集资源的兴趣,促进幼儿不断地充实、更新班级资源库,使资源得以循环多维、有效利用,同时,也更好地助力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与活动都和谐、持续地发展!
  班级资源库最终的目的是被孩子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在实际的班级资源库建设中,可以有多样化的路径,但“一张图、一条线、一张网”这些关键策略可以贯穿于资源库开发、管理、利用的每一个环节中,使资源跟孩子们之间实现零距离的互动,并助力幼儿的经验获得与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自然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怎样有效地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活教育”是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主题。我园结合《枇杷乐》案例,督促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将周围的自然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家园合作,共同深入探究自然资源主题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主题活动 自然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
期刊
民间各地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空地上、院子里玩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的游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需要我们去传承。我园的园本特色活动就是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的相互
期刊
表演游戏是一项深受3-6岁幼儿喜爱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它不仅能够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还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戏曲表演游戏是表演游戏的一种。幼儿戏曲表演游戏是自主、自由的,教师对幼儿戏曲表演游戏的支持和指导,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笔者以大班戏曲表演游戏“武松打虎”的生成与发展为例,从游戏主题的生成,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的玩法三个方面,探讨教师的支持策略。  【主题的生成】  一、结合戏
期刊
【摘要】“大班幼儿吴地寻根之旅”德育小微课程从幼儿视角出发,源自幼儿兴趣,根植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挖掘家乡吴地的风景名胜、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价值,尝试以德育实施过程与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烙印的德育特色,构建起了生态体验+开放对话+实践延伸的新型、有趣、有效的德育途径。  【关键词】吴地 生态体验 德育 微课程  长期以来,在幼儿生活德育研究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建构游戏是一种有“魔力”的游戏,积木就像魔法棒一样,能帮助孩子将梦想变成可能。在一次《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带来一张与“万达大鼓”的合影引起同伴们的关注,他们想在幼儿园里也搭建一个“万达大鼓”。“万达大鼓”是极具特色的合肥地标建筑,大家并不陌生,但用积木搭建一个“鼓形”建筑,对大班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孩子们能完成吗?会遇到什么困难?于是,“万达大鼓”的搭建拉开了序幕……  
期刊
踏入幼教行业已快十年了,在过去的这些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被这优美的歌声所吸引,对曲中的老师无比崇敬。当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  大学毕业,怀揣着年轻人的梦想,我来到了上海,走进了一所办学条件优质的民办园,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幼师之路。工作期间,我努力做好班级各项工作,注重
期刊
秉承陈鹤琴教育思想,结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幼儿园教师要传播优秀文化”的政策要求,幼儿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中国娃”为办园理念,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激发幼儿学习、探究、传承文化的兴趣。  一、环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园
期刊
以垫子为载体的游戏是幼兒热衷的自主游戏之一。首先,垫子可塑性极强,可伸屈、可拼摆、可搭建,幼儿可以运用垫子进行跳高、躲藏、匍匐前进,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垫子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随意游戏,不设定固定游戏主题,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垫子,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主探索。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垫子,我们的垫子游戏随之展开。  一、教师适时介入,搭建游戏支架,推动游戏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需要补充新的经验来扩展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在社区资源中,家长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幼儿拓展和梳理角色游戏经验,让家长资源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取长补短,让某些特殊场所的探究,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本文
期刊
【摘要】在目前幼儿园的教学期间,很多老师都无法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实践。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老师的教学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教育即生活”。这个教育理念可以让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让幼儿将教学活动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本文主要就以“教育及生活——探究幼儿园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为主题进行概述。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 幼儿园生活化 教学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