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完美的回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看王琳的画,一系列满满的色块,浅黄的、蓝黄的、黑灰的,若隐若现的线条、数字和看起来不明朗的故事。一开始并不太明白这个女孩想要传递的意思,再一看作品的名字——《固定的时间里必定流逝的时光》,让人大概明白这应该是绘制者回忆自己匆匆而过的岁月。
  拿起画笔,是我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我是一个性格慢热,不善于表达的姑娘。”对于王琳来说,画笔里的世界就是她所有情感的寄托,她爱的人、喜欢的东西、铭记在心的故事都幻化成另一个形象藏在她的画里,仔细找找还可能找到她小时候的零食袋和坐过的小板凳。
  在毕设作品中,王琳选择用片段式的叙事方式来表达时间的沉淀,在诉说自身经历的过程中,频率会断断续续,从一个词语、物品联想到另一个时间轨迹,她就跟随着自己的节奏、规律在画布上创作。整体来说,王琳的回忆是“满满溢出的阳光”,哪怕最后一张图片,别人眼里压抑的、不开心的、阴郁的黑灰色调,也是她独特的表达——那是她记忆中沉淀下的沉默安静,“最后总要平静地看待事物”。
  王琳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去海边度假的经历,“头上是昏昏沉沉的云朵,身后是波光粼粼的大海,还有茂密的树林”,在一片片并未远离人烟的旷野里,母亲帮她用发夹将头发平贴塞到耳后。那时父亲母亲还很年轻,感觉周边的建筑随着海浪声变动着,融合在一起。她很想再有机会一起出去度假,也很想跟父母说,她怀念那个温暖的午后。可是越长大,就越不好意思诉说心里的感受。于是,王琳就把这些小心思画进了画里,成了她毕设作品的一个局部。
  小时候,父亲工作忙,总在远方,那时王琳写信给出差的父亲,告诉父亲她又新学会了什么数字,一收到父亲寄回的明信片就很开心;父母在幼儿园门口等自己的情景也深深记在王琳的心中,这种意向一直给她安全感。她把当我回想往事时,脑海呈现多半是有温度的迹留。用片段式的叙事方式来表达时间的沉淀。自身经历,说的过程频率会断断续续,从一个词语,物品联想到另一个时间轨迹。同时,这些理不清记忆的象征,也让我思考到身份和个人的问题。
  这些统统都画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深深浅浅的数字和方方的小板凳都是她对匆匆那些年的回忆。“现在和父亲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更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轻松地把爱说出口、不会撒娇了”,可是,王琳还是会在遇到挫折的第一时间想起父亲给自己的鼓励,还是会想要在毕业作品里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支持。
  《固定的时间里必定流逝的时光》的第二幅作品里还纪念了她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一个很优秀、很会照顾人的学妹,“虽然她比我小一届,却总能懂我、开导我。”大三的时候,王琳很迷茫,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得不到太多的认可,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向现实低头找一份工作,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路线继续前进。心里有所想,王琳就会去画室画画,画她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而且一画就画到很晚,有好几次都和同样一个女生离开画室。这样的次数多了,彼此就偶尔聊聊天,渐渐的,王琳觉得这个女生和自己很谈得来,这个小学妹总是会开导她,不仅是选择上的困然,还有专业上的困难。
  王琳说学妹对画画很痴迷,国内有什么展览都会飞过去看,上海、香港都去过,也经常约着王琳一起看展览,学到什么新鲜的技法都和她交流。现在,就算学妹去日本了,毕业之际,王琳还是想将这种友谊留在自己的画作上,她记录的是学妹邀请自己参加的一次聚会,那次聚会的合唱让王琳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
  这些故事一直到答辩,王琳才跟指导老师张振江说起,以往老师总觉得这个姑娘的画作看着很好,技法、色调都处理得很得当,但是却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等听完了王琳断断续续讲诉的故事,张振江老师才明白创作过程中,她的坚持。
  追求完美,艰难却出彩
  最后,因为画框比画布小了 0.1毫米,导致裱的时候王琳的画布和画框没有办法很好衔接,“就是 0.1毫米我也能感受到,我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
  王琳说自己的情绪就像广州的梅雨天一样,很难掌控。随着创作的进行,画面也受到情绪的影响,第二幅、三幅与之前的草稿相比,改变了好多,“大概75%都跟草稿不一样”。
  王琳的草稿是依附于时间记忆的碎片为主题尝试创作的,不断地回忆过往,然后利用画面构图将时间融入空间,在根据自己回忆的频率,把画面分成几个小片段。当遇到自己想要重点表达的情节时,就会运用疏密关系来表达,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将原来的一幅画延伸成了一个系列。
  在画草稿的时候,王琳也在一边思考,到底需要运用什么媒介去呈现,最后的效果可以更接近自己内心?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好的代表自己的心境?做多大的画面尺寸更有意义?她尝试在油画框上做大量的肌理,用泥土、麻布、手工纸等综合材料,从用于营造空间的抽象大色块开始着手;选择每每回忆起就满腔温暖的瞬间和物件;她想要画面尺寸是 160cm×40cm,160cm是她的身高,4代表大学这四年。完美主义的她在意每一处细节,想要每一处都表现得完美。
  可当做的有色底越来越多的时候,便出现了想要呈现的内容与画面形式有矛盾,特别是当画面内容给形式表达带来困难的时候,王琳越来越焦虑。张振江老师启发她,“创作就是留下现在的、过去的痕迹,而草稿原本就是单薄的一张纸,最后呈现的作品一定是有更多的层次、更厚重的”,鼓励她要继续探索下去,不要忘记创作的初衷。
  为了达到预想的那种有岁月沉淀感的色调,王琳尝试了学妹告诉她的丹培拉的肌理,试了一遍又一遍。为了色彩的独特性,常常在一处细节涂上一层层底色,上六七层色彩,然后慢慢磨出自己计划中的色彩;为了三幅图一起呈现的效果,在布展前两天才定下本来没有黑色的背景板。
  外出去敦煌的一次考察让王琳第一次被色彩所震撼,继而对色彩的把握越发坚持。那种沉淀在墙壁上的色彩,是最好的敦煌壁画画册也模拟不了的,自己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看到敦煌壁画的一刹那就明了了。那种自己心仪很久的色彩居然在很久之前就有人发明出来了,王琳觉得很神奇,细心的她还发现,壁画人物穿的衣服的那种青蓝色在当地运用得十分广泛,“那些色彩应该是当地文化的产物,源远流长”。王琳被壁画的色彩吸引,回到学校后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能不能重现那种效果。   创作过程中,王琳一发现问题就想要立马解决,常常是必须把一个局部做好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比如在做第一张图的时候,底做了很多次,在等石膏粉凝固的过程中,如果有同学不小心碰了一下,夹子歪了,她就必须再重新做一遍,来来回回一共重复做了6遍之多。这样的创作习惯和心态导致王琳一直很紧张,不能进入放松的创作状态,会不停地想要再来一次,“一点肯定又一点否定,不停挣扎着”。
  创作过程中是对绘画者能力和耐心的考验,是一个自我认识探索的过程,“出现问题只要冷静去面对就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在作画的过程中,王琳发现除了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同学和老师的建议是很重要的。慢慢的,在创作期间,将自己的状态与情绪也画进去,组成作品的一部分。
  答辩前3个星期,王琳发现在网上买的木板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烧完之后就卷起来,加上广州的梅雨天气,上底之后木板就会发霉、凸起,王琳就撕掉重新补材料。她知道这样会很束缚自己,也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可仍然较真地一遍一遍打磨。
  塔皮埃斯在《艺术实践》中写道:“只有日复一日的实验和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才偶尔,在最出人意外的时刻发生了这样的奇迹:那些本身没有生命的材料,居然以一种无与伦比的表现力说起话来。”
  重新看自己的生活
  掌握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数年使用的技法越来越精进,在画面语言、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王琳还在不停地思考着绘画感动她的初衷。“是画面主题还是画面的技法、肌理?如果绘画抛开了这些,还剩下什么是值得思考的?”带着这些问题,王琳看了很多画展和电影、书,听了不少讲座,依旧觉得无法给自己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直到听到Michelle Murillo的讲座“版画的观念性”,在讲座上,Michelle Murillo分享了将她自身的经历和对记忆的看法,及数字贴花印刷运用在喷纱玻璃上的创作过程。这就是王琳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
  Michelle Murillo运用玻璃来承载脆弱的记忆,这种版画技术上创新的坚持,启发了王琳运用恰当的材料质感来表达作品的隐义;主讲人对家族漫长移民史的探索让王琳思考到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生命中以往时间的轨迹以及记忆的性质和质感。王琳回顾过去与现在的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彷徨、感受过的温暖与爱、遭受过的冰冷与绝望,都糅合在一起撞击着她的内心,想逃离又想回归,让她不断地认识自己和观看自己的身份。
  “一个作品,其实它有价值是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你把你的思维都给装进去”,王琳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探索与自己有关的点点滴滴。“有时,一些晦涩难言的生命体验我也无法表达完整”,只是在讲述与聆听的过程中,王琳已经在记忆碎片的色痕里,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份和感受。
  王琳从大二开始教小孩画画,期间她带过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在画画的时候,总是一遍讲故事一边画画。有一次小男孩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两个圈,说:“姐姐,这是一条蛇住在一个山洞里。然后山里发大水了,大水淹没了山洞。”小男孩拿起笔把一整张纸都涂成了褐色,之后把纸翻过来又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小蛇就从山洞后面跑出来了,它饿了,想要找吃的,吃饱了它又睡着了”,男孩把曲线擦掉又画了一个圆圈,然后拿黑色的笔把画面涂满。
  当时,男孩的妈妈很不理解,同时认为王琳教得并不好,但是王琳却很感动,“小孩子的想法真的很神奇的、很自由。其实,不管我们懂不懂,应该尊重孩子的世界,哪怕简单的线条也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和想法”。
  和孩子一样带给王琳坚持和童真的还有她的母亲,现在偶尔回老家,母亲会拿出保存得很好的王琳以前涂涂画画过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在提醒着她要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创作过程犹如将自己的日记摊开再重新审视时间沉淀下的自己,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王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接纳着自己。“生活也如此,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洗礼着生活。”
其他文献
为了能够提高地勘单位矿业权会计处理的水平,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首先,分析了矿业权会计核算现状;其次,讨论了地勘单位矿业权会计科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研究了地
本文论述迪庆藏族民间信仰的多样性及其社会功能,并就民间信仰如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提出建议。第一部分简要地勾勒出迪庆藏族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现状,将“村落”作为考察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对国内通常的冷却水处理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和对比.化学水处理法操作简单,综合效果好,在经济上比较合理,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物理水处理法其处理效果总体看不如化学水处理法,
期刊
双柏县彝族舞蹈“老虎笙”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法脓镇小麦地冲村的彝族图腾舞蹈,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视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参考和借鉴前人
学位
本文是对云南藏区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之——“闪片房”的相关文化研究,旨在呈现社会文化环境对民居形式的影响,以及民居为应对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回应。 田野调查点是离香格里
插画是指在文字中所加的图画,它能够使书本中的文字更加具有趣味性,帮助作者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对于提升书本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研
对处理稠油污水所用的絮凝剂进行了实验研究.选择T-1、P-3处理稠油污水,研究了T-1、P-3的絮凝效果及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对稠油污水中油和悬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