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与“悟”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代代武者的感悟与传承中与中华传统哲学、医学、文艺等学科彼此渗透、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集哲理性、科学性、健身性、审美性等特征为一体的独特技击智慧。历史证明,武由悟精进,悟由武生发,习“武”亦习“悟”,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武术 悟
  
  一、以“悟”入“武”
  武术至今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哲学、医学、仿生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不断融入到武术之中,使其内涵不再局限于拳脚搏击,而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不断发展的体系。“悟”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正是代代习武者能够不断从世界万物中感悟、领悟、顿悟才成就了武术的博大,成就了武术的辉煌。
  指导思想上将哲学“悟”入武术。中国古代哲学以《易经》的“阴阳八卦”、《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哲学思想中通变思想、文感相斥思想和发展变化思想的影响。历史上许多武术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古代的哲学思想来分析解释自己演练的拳法,并能融会贯通地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拳种。明末出现的内家拳,以及后来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对拳理的解释,都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连,含有丰富的哲理性。 如太极拳,“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太极拳的拳理正是由武术家们根据自己长期的锻炼实践,把古代的辩证思想同拳术动作的运动规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而加以解释的。如动与静、过与不及、曲与伸、柔弱与坚刚、直养与曲蓄、合与开、张与弛、抑与扬等等对拳理的精辟论述,都是阴阳对立统一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始于明末清初的形章拳,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用“五行”哲理进行了解释,以示相生相克的拳法变化。又如直接以“八卦”命名的拳术“八卦掌”,虽起源于清末,却也是武术家将拳术中的攻防招式同古老的“八卦”相结合的产物。八卦掌沿圆走转的形式按八个方位进行,直接取形于“八卦”,而从其随走随交、纵横交错、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深邃意境中,则可以看出是取意于《易经》,它把八卦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是在数的序列中周转、运动和变化的。此外以查拳、华拳和少林拳为代表的长拳类拳术,也同样融合了古代哲学思想。现代李小龙开创的截拳道也是取精髓于传统的老子哲学,李小龙在《截拳道拳理》一书中说:“截拳道是一种无道之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即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强调“无形之形、无式之式”。截拳道无任何固定的技术动作,更没有套路形式,在实战中强调“务实”、“无形式”,凭本能的感触应战。
  实战技术上将科学原理“悟”入武术。如武术中的拿法自觉不自觉地暗合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如不同派别出拳的方法路线、步法身法的攻防转换等亦有各自的物理学、力学等规律作支撑。如陈氏太极拳和咏春拳为了达到身体的平衡采用了不同的站桩方式,太极拳以“圈”为动作核心,力求通过两腿开立,膝盖外翻,长强穴外翻等动作在脚下无形地打开一个大小适中的圆,百会灌下、气沉丹田,把重心控制在圆心上;咏春拳则不同,咏春拳站位较高,肢体动作包含着“三角形”原理,其站桩采用钳羊马,两脚尖内扣,膝盖内扣,髋骨略先前,在脚下无形地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重心控制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上。我们知道,圆和等边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上述两种站桩方式均能起到较好的平衡效果。由此观之,殊途同归,尽归科学。
  审美上将艺术“悟”入武术。这在武术套路本身就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套路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技击的杀机寓于精巧流畅的动作之中,极具审美功效。武术的拳理不同,基本动作不同,形成的套路自然风格各异:太极拳松软沉绵,刚柔并济;梅花桩拳大开大合,步法灵动;象形拳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南拳短小精悍,动作紧凑……武术套路的艺术性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此外武术与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音乐有急有缓,动作有快有慢,音乐有高有低,动作有刚有柔,二者多有契合相通之处,08年北京奥运会中女子太极拳比赛中音乐与套路动作的协调配合就是一个武术与音乐成功结合的典范。
  健身上将传统医学“悟”入武术。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以外养于内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进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论述。总之,学武知其然,更当知其所以然。专注于武术者,一方面要在“悟”的过程中看到武术背后的智慧精髓,寻其根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把新鲜事物“悟”入武术,使武术得以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二、以“武”生“悟”
  出入相随,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浑圆的系统,彼此之间常有互通之处。他法可入武,反之,武亦可入他法。武术可“悟”入艺术,此特以书法为例,古代人就觉知武术与书法有相通之处,练功习武可使挥毫落墨犹如神助。包世臣在《艺舟双楫疏证》中就写道:“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之所能至,使之内气而外劲出。予所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也。”正因为二者密切相关,所以有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后,得到书法的神韵;唐代武将颜真卿书法剑拔弩张,被评为“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瞋目,力士挥拳”。
  武术讲究劲力,如:太极拳中的“劲”起于脚根,发于腿,主宰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由脚而腿而腰,一气呵成。书法讲究“劲力”,一点一划都是劲力的表现,晋代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拨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书法讲究筋、骨、神、气四者锋势俱全,都流露着内在的劲力。
  武术重视神韵,一拳一腿,一招一式,无不以“神”相配合。形是神生存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统帅和灵魂。在套路的演练中,神随形转,形随意动,使整个套路协调而富有生气,演练时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构成武术浑然天成的神韵美。书法也特别注重神韵,天下三大行书——兰亭、祭侄文稿、黄州寒食,无一不是以神韵取胜,唯有神韵到才可入神品。否则,缺乏神韵,笔画再精到,结体再恰当,最多也只能算是妙品。
  武术讲究以动而求静、外动而内静、动静相生。静则稳如磐石,动则快如闪电,动、静有韵律。在武术演练中充分表现出书法节奏的美妙,使力与美、气与势、神与精灌输其中间。书法也讲究动与静、迟与速、行与留、涩与疾等辩证关系的艺术处理。启功先生论学书中提到“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这就体现出书法静中寓动、动中寓静的特点。
  武术讲究刚柔并济、若棉裹铁、刚外有柔。书法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书法家姚孟起说:“书法要百刚练化成绕指柔,柔非弱,刚极乃柔。”上述论述十分抽象,如果具体到点画,当代著名陈氏太极拳大师洪钧生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中曾把太极拳中的掤劲运用到书法之中。他认为,掤劲随着来力方向而变化顺逆,同样字画有横竖撇捺折钩,但都是通过下笔的点改变方向而形成的。即以点论,从一点到几点,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呼应),彼此的配合方向也应各有差异,如三点水的笔法第一、第二点用顺缠法,第三点用逆缠法;下面的四点水,第一点为顺缠,末点为逆缠(顺逆缠皆可为掤)。点画便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化而来。
  又岂止是书法艺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习武者的兴趣专注不同,修行中与其他事物产生的共鸣点、结合点自然就会有所差异。但凡用心体会,就会有所感悟。所以说习“武”亦习“悟”,以“武”生“悟”:以武“悟”人生,修身养性;以武“悟”艺术,独具一格;以武“悟”科学,柳暗花明……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共性的一点是以武“悟”心。“悟”心即修心,即对一个人品质性情的改造。武术讲究心法,流派众多,纷繁不一。何谓心法?恐怕莫衷一是。心法之间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大多是在表述一种习武的内在方法,描绘一种习武追求的内心境界,以求感常人之所不能感,达常人之所不能达。比如想象从宇宙中汲取无穷能量,学会在静态与动态(如搏击)中采气,身临众敌竟“愈战愈勇”;时想耳边突爆巨大鞭炮声,而自己却安之若泰,以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境界;身历风、雨、寒、热的自然变化,保持松、通、空及清、静、定之态;观想默会自己化水、化风、化火,至柔至刚,至阴至阳,静则于人无扰,动则摧枯拉朽等等。
  修心过程同时也是修身的过程,把武术的精神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体现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气质修养。拿太极拳来讲,太极拳中就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演绎。其一,老子云:“无欲以观其妙”,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人间万象也是如此,夫欲求之,淡而视之,潜心厚积,终有薄发。其二,陈鑫曰:“太极拳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太极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阴(柔)阳(刚)互变,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此增一,彼则减一;彼减一,此则增一。现实生活中,深谙此道,便可看透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人、对事处之泰然,宠辱不惊,“外练神风铁骨,内养浩然正气”,然后待人接物。其三,“阐旧邦以辅新政,极高明而道中庸。”太极内含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事上不要走极端,保持中和;与人交往上,不能过于偏激,要掌握分寸,亲疏得当。总之,习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修心,是“悟”心,这样才能使一个习武者真正走向成熟,成为强者。
  三、结语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术在“悟”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武术在“悟”的过程中教化、指导生活。以“悟”习武,武导人生。
  
  参考文献:
  [1] 洪钧生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11
  [2] 王西安著,《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3] 杨象战著,《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影响》,2009.6
  [4] 王俊著,《武术与哲学》,《科技广场》,2004.5
其他文献
动物对损伤有很强的应对能力。手术切除70%肝脏,一周内组织会再生恢复其初始的重量和功能。肝脏被切除后剩余的细胞需要足够的能量和原料支持快速的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这个过
以葛洲坝2号船闸为例,对其输泄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长廓道分散式输水系统的船闸灌泄水过程中存在惯性水头,应当充分利用其对缩短输水时间的有利一面,对由此产生的在灌泄水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
简要介绍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船闸运行调度管理、行政事务管理及应用条形码技术的船舶自动登录系统方面的运用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并对系统投运效果及经济效益进
叉头框P2(FoxP2)基因是与人类语言相关的基因,在鸣禽脑中也存在,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关键性发育,对鸣禽鸣曲学习也有影响。实验表明,FoxP2基因对神经回路发育和出生后的鸣唱学习
介绍在整体式坞室计算中如何确定基床系数,带铰底板的计算以及底板裂缝后对内力的影响。
主要介绍地下连续墙在佛山新港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
总结了海外市场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并对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进行分析。笔者试图说明在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深,金融结构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基本制度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等位基因PTEN,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于PTEN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障碍是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瘤形成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