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关系研究

来源 :度假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农业经营体制下,给农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文以陕西省为例,详细地探讨了农业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以期能够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农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经济体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25-02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范围空间逐渐减少,城市公园、风景区等人满为患,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近年来,不少城市居民和旅游开发商将目光投向乡村地区,依托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家乐趣来找寻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不仅能够有效释放自身压力,还能近距离地感受自然的“呼吸”,陶冶情操,满足他们想要修身养性的需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日渐发展蓬勃,给人们带来了别致的旅游文化体验。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有必要加快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与现代化农业经营体制的相互融合,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产业和政策支撑。
  1 农业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发展关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以英、美、德、日等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寻求通过政策带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农业产业功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业便是在这一环境下逐渐发展形成。目前,乡村旅游业主要有物种发展模式,分别为:(1) 观光型农园,即在城市近郊地区建设特色果园、茶园、苗圃等,以供游客入园内自由观光或者自己动手采摘,以体验田园劳作的乐趣;(2) 农业公园,开发商采用公园经营思路,将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场所与休闲、消费场所相结合,如最常见的葡萄酒庄便是这种类型的农业公园;(3) 教育型农园,这类农园除了具有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性,是学校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4) 森林型公园,开发商从农村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林区划出一部分的区域建成公园,以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为主题开拓生态旅游观光业;(5) 民俗型农园,主题是让游客入园体会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乐趣,使其在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中感受到质朴热情的农业文化。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来,陕西省农业文化旅游业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如富县便开辟了“农业+历史文化+旅游”的创新产业新路径,通过产业农业后整理,充分利用其森林茂密、河流水量充沛等优势,不仅拓宽了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内涵,还为老百姓带来了实质性的收益,实现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
  2 农业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相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2.1 将原生态景观与环境治理相结合
  在打造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时,当地政府要时刻牢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经济理念,将原生态景观的建设与修复工作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既要还原其自然美的特征,也要体现人工美的别具匠心和人性化设计。以陕西省富县直罗镇为例,该地区境内为子午岭山脉腹地,森林植被条件优渥,且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河流水量,当地政府依托于秀丽的自然风光,开发了太和山自然风景区,利用溪流河谷、丛林灌木等要素共同打造了景区功能的多样性,既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人为的环境治理理念,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景观设计完美相结合,使得农业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
  2.2 充分发挥原乡文化的优势
  如今,全国各地的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但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要想从众多的乡村旅游业中脱颖而出,陕西省政府需充分发挥原乡文化的优势,形成当地独有的乡村文化一项。一般而言,乡村文化的传承点主要在古建筑遗址、民俗村、名人故居等,如秦直道遗址(富县段)和杜甫羌村故居,这些都可以成为陕西省政府打造独一无二农业文化旅游模式的“资本”。要想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原乡文化的魅力,当地政府需不断吸收优良的现代化多元文化要素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地改造、润饰,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水平。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指导下,政府部门除了要利用乡村地区的原生态资源、文化優势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以外,还应通过这些生态景观向其灌输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促进其对陕西省特色民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
  2.3 开发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品
  要想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为此,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一些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旅游周边产品,将塑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积极完善现有的农业文化旅游商品销售体系,从众多产品中筛选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进行重点帮扶,并将其列入当地旅游产品推荐名单当中,以切实带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农业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相结合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必然选择,陕西省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条件优势,在不破坏原有森林、土地、河流等资源难度前提条件下,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独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并积极开发富有对当地文化气息的旅游周边产品,以切实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孝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制约瓶颈与实现路径[J].天津农业科学,2013(9):45.
  [2] 隋凤富.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粮食,2014(6):12.
  【通联编辑:梁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国际化的程度的加深,外语导游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尤其是小语种导游呈现紧缺的状态。本课题将基于对我国外语导游市场多角度的分析,针对我国外语导游人才短缺的情况,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互助型外语导游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外语导游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做出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外语导游,互助型,创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2-02
期刊
摘要:该文先阐述注册会计师道德的关键程度,来向读者阐释其职业道德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接着认真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并将这一点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国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状况,指出并概述现阶段国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分析以上问题之后,总结出怎样加强国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道德;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得到具体的评价指标:(1)生态旅游资源;(2)生态旅游环境;(3)生态环境保护;(4)旅游社区基础;(5)旅游市场基础;(6)旅游交通基础。并在这六个指标下设若干子指标,得出衡量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19个具体指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潜力;AHP;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59
期刊
摘要:在云南“十三五”旅游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积极推进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建设100个类型多样的养老养生旅游项目,在普洱旅游环线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也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实地考察,数据调查,游客访问,资料分析,使用SWOT分析法,对普洱市旅游环线的生态环境、人文资源及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普洱茶;养生旅游;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旅游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旅游行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文以广东省城市旅游为基础,论述了旅游效率的时空特征以及增值机制。  关键词: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施工特征;增长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2-0243-01  城市旅游效率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旅
期刊
摘要:旅游志愿服务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活动需求,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目标,在营造人人愿为、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旅游发展环境中,秉承着真诚奉献、互帮互助、服务社会的原则,践行志愿精神、传播旅游文化、弘扬社会文明,成为旅游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旅游类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出发,分析了可遇到的突发事件,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论述了旅游类志愿者户外工作时需要做好哪些前期准备;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采取哪
期刊
摘要:电视娱乐节目是创新乡村旅游地营销方式的重要途径,其影响后效应是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地营销效果评估、产品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以《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外景地、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土楼为例,分析了电视娱乐节目所具有的后效应特征,并从节目文化特色展现、文化遗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后续旅游宣传开发力度等方面剖析了后效应的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地应采取持续宣传、科学旅游分区、创意产品设
期刊
摘要:该文以新时期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当前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缺乏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城市化倾向严重以及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产业;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01-02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
期刊
摘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枯竭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业因污染小、就业容量大、关联辐射性强等优势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首要选择。该文以铜川市为例,指出资源型城市如何在资源枯竭状况下立足于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经济转型,并提出了转型思路,制订了相关的发展战略以及组织实施的路径,将有力地促进铜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业;铜川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景观和自然的回归等特点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向,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辽宁省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品业态单一、服务管理落后、旅游项目初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该文提出乡村旅游发展应充分的考虑产业优化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