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更有力量的自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高中男生不爱学习,不想参加高考,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变得慵懒,成绩一落千丈。表面上是学习问题,但是本质上是他不能悦纳自我,自我价值感低,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咨询教师用两块不同大小的积木将他分成两个不同的自我形象,让他将想法和情感投射其中;通过积木位置的变化,让他能够看清内在的想法,学会接纳自己。
  〔关键词〕自我悦纳;投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1-0059-04
  一、个案缘起
  同事胡老师焦急地在电话里说:“我们班的小成近一年变化很大,我跟他聊过几次也都没什么效果,家长也很紧张。”
  我安抚了胡老师的情绪后,大概了解了小成的情况。
  小成是高三的学生,聪明、思维能力好,成绩曾经非常突出,多次参加学科的竞赛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最近一年多里,小成不爱学习,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变得慵懒,成绩一落千丈。他对胡老师说,他不想参加高考,毕竟高考就像独木桥,资源就那么多,如果自己不参加竞争的话倒是可以给其他人腾出更多的机会。小成这样的想法让胡老师和家长疑惑不解,毕竟小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能够享受学习,乐于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
  小成也觉得自己情绪低落,在班主任的建议下,他也欣然同意找我进行心理咨询。当天下午小成就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他面对我时有点紧张,但表现出对心理咨询的兴趣。他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快乐,不过他也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希望从心理咨询中了解一下自己。通过我的几个开放式问题的引导后,小成慢慢说出了自己不想学习的原因。
  二、咨询过程
  小成说自己从小就是那种别人看上去不怎么埋头学习却可以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不努力,只是他能够很好地找对方法提高效率。但是有的同学往往看不到他的努力,只是看到他的成绩很好,所以有部分同学心理不平衡。初中毕业时,有位同学对他说,你平时不学习却成绩好,让人看着真的很不爽。高一期末分班时,又有一位同学对他说,以后终于可以不用跟你同一个班了。小成听到这两件事后都感觉很不舒服,因为他心里其实很在乎别人的感受。高二分班后第一次物理考试,小成考了全班第一,而且超过第二名十多分,他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并不高兴,因为他感觉到其他同学对他投以异样的眼光,他认为因为自己的成绩让别人不快乐了,因此自己更不快乐。自此之后,小成开始在考试中即使有些題会做也故意做错,让自己的成绩退下来。慢慢地,开始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时间长了之后,落下了很多功课,干脆就不学了。即使这样,小成自己并不开心,但是还是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他说:“别人不会因为自己而感到失落了,这样我感觉自己还有点用。”
  但有的时候他看见那些很厉害的同学,心里其实很羡慕人家的光芒,不过他现在不想竞争, 也不想努力考好,除了担心考好了同学有想法之外,感觉这样不认真学习可以让自己认为“并不是我不如你们,只是我不跟你们竞争而已”(这是小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当他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其实他实际学习情况已经很不好)。
  小成提到了童年的一些经历,情绪比较低落,他说自己从小无论多努力,爸爸妈妈都常常否定他,觉得他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所以从小就不喜欢自己,在跟别人交往时容易觉得紧张,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现在更讨厌自己了,不敢面对自己。
  和小成咨询到这里时,我在心里对小成的问题大概有了答案。他不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希望自己从人际关系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当他说到让别人开心就觉得自己“还有点用”时,我用了重复的技术引导小成对这句话再进行深入思考,他认为自己没有用,觉得 “还有点用”的感觉对自己很重要。
  2.不参与竞争就不用面对失败。小成本质很渴望自己变得强大,正如那些光芒四射的同学一样,但他心里知道自己目前的学习已经落下了很多,不过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心里的防御机制让他相信只要不参与竞争就不必面对失败。其实归根结底,小成由于从小父母的评价形成了比较自卑的性格,他现在不想参与竞争是为了寻找自我价值感和避免价值感的损失。小成的根本问题在于性格自卑,缺乏自我价值感。为了让他增加自我价值感,首先要让他学会接纳自己,从自身找到力量感。咨询中,小成也提及“讨厌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我认为小成学会接纳自己和面对自己,可以帮助他找到改变与成长的力量。
  咨询中为了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搜集学生主要问题信息,我运用了很多一般性的心理咨询技巧。但除此之外,这次咨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环节是,我用两块不同大小的积木将小成进行两个不同的自我形象化,让小成将想法和情感投射其中。这个关键性的治疗过程主要摘录如下。
  道具: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积木,一个纸巾卷。
  老师:(引导语)刚才你说“自己讨厌自己,自己不敢面对自己”,这样听上去,感觉在你身上有两个不同的自己。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让你这两个自己都呈现在我们面前,好吗?
  小成:(笑了笑)好。
  老师将两块积木平行竖放在桌面上,两块积木中间有大概15厘米左右的距离,如图1。
  老师:现在,这两块积木都有生命的,它们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你。如果它们都有一定年龄的话,你觉得它们现在分别代表哪个阶段的你?
  小成:高的那块应该是成年了,它很厉害的样子,能力很强,大家都很羡慕他,光芒四射。
  老师:我可以认为这是你理想中的自己吗?
  小成:对,我理想中的自己就是这样的,很强大。
  老师:那矮的那块积木呢?   小成:现在的自己。
  老师:嗯,好的。那你觉得现在它们俩就这个距离面对面地站着,这样合理吗?
  小成:(毫不犹豫地)不合理,它们中间应该有一个很大的障碍物,它们看不见对方。(随手拿起放在桌面上的纸巾卷,竖放在它们中间。纸巾卷的高度跟矮积木差不多,如图2)
  老师:(等他把脸转过来)为什么这块高的想要走远一点?
  小成:(缓缓而沉重地)因为高的不想看见它(指着矮积木),它太差劲,太糟糕了。
  老师:你为什么会觉得它很差劲,很糟糕?
  小成:它成绩不好,不懂与人交往,让爸妈担心。还有……它很胆小。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你觉得它看见高的那个走得离自己那么远,有什么感受?
  小成:(沉默了十几秒,不禁落泪,拿了一张纸巾擦了一下眼泪,声音有点哽咽)它觉得很害怕,很伤心。
  老师:嗯,看来这种感受确实不好受。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害怕,会伤心?
  小成:(把脸转到一边,低声哭了。过了一两分钟,擦了擦眼泪,再把脸转过来)因为 它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而且,它那么弱小,被这个障碍物挡住了,别人都看不见它了。
  老师:(停顿了几分钟,等待小成情绪恢复得更平静些。伸出双手,轻柔地扶着矮积木)现在,我们一起来试着感受它的感受。它觉得很害怕,很伤心……因为它发现连自己都不喜欢它。它觉得有点伤心,你看,那个人离它那么遥远,中间还有个那么大的障碍物……它知道,也许自己现在还不够强大,也做了一些让爸妈担心的事,但是也许它真的很渴望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它的一切。你觉得,如果它可以说话的话,它可能最想说的是什么?
  小成定定地看着这场景,没有说话,沉默了两分钟。突然,他一只手非常快速地将中间的障碍物拿走,另一只手决然地把高积木放到矮积木的旁边,两个积木靠得很近,几乎没有缝隙。如图4。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放?
  小成:因为它(指着矮积木)现在还不能达到像它(指着高积木)那样的高度,但是它(指着矮积木)想跟着它走,想不断地靠近它。而它(指着高积木)在前面带路,告诉它前面的方向。现在它(指着矮积木)不害怕了,因为它知道前面那个人会保护它,带领着它,现在它觉得自己更有力量和勇气。
  老师:(鼓励)嗯!这真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场景。(过了一会儿,将矮积木放倒,如图6)如果在走得过程中,它(指着矮积木)也许会做错一些事,也许会不小心跌倒,那怎么办?
  小成:高的那个会包容它,等待它自己慢慢站起来。(边说边把矮积木扶起)
  进行完上述的过程后,小成表示释然了,感觉轻松了很多,感觉自己很有力量和动力。然后与小成讨论现在的学习问题,他表示现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并跟我讨论了关于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的问题。
  过了一周后,我在校道上遇见胡老师。胡老师说,咨询完当天晚上就申请请假三天,说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家长知道小成的想法后,积极配合,满足了他的这个想法。旅游回来后,小成心情愉悦,对学习重新焕发出以前的热情,虽然之前落下了一些功课,但表示有信心重拾回来。他还从旅游的地方带了些小礼物送给胡老师和我。
  三、咨询感受
  小成表面上是学习问题,但是本质上是他不能悦纳自我,自我价值感低,过分在意他人评价。本次咨询的关键步骤是将小成内心两个不同的自己投射出来,让小成能够看清自己内在的想法,学会接纳自己。在此步骤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成的反应,都是现场自然而然生成的,我与小成都投入进这场景中,相互感受到能量场的存在。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实验;表扬;批评  一、引言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表扬与批评。表扬和批评作为教师反馈的两种主要方式,可以提供学生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信息反馈。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恰到好处的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与齐格勒和坎策尔(Zigler,Kanzer)关于表扬与批评效果的实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北京光明小学一直是领导重视、蓬勃开展的一项日常工作。学校早在1996年就开通了“周六心理辅导热线电话”,由部分值班教师和孩子谈心交流,听取孩子的倾诉,解答孩子的问题,排解孩子的烦恼,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从而健康成长。  随后,学校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起名为“知心小屋”,为孩子与教师说“悄悄话”开辟了一块小天地,同时也成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关键词〕校园幸福感;师生关系;校园活动;人本课堂;书香文化  开学初,笔者选取我校450名学生(每年级150名)就“你觉得自己在学校生活得幸福吗?”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276名学生自感“不幸福”,占调查总人数的61.5%,还有75人表示“不知道”。这就是说,自我感觉“幸福”的学生人数仅为99人,只占到总人数22%。在物质生活条件日渐优越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却仍然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于是出现了诸如“
〔摘要〕一位在校住宿的高一新生小谢,开学后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不断想回家,引发分离焦虑情绪、入睡困难、学习效率低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主要运用空椅子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辅导氛围里,与她探讨分离焦虑、宣泄不良情绪、调整认知,更全面和积极地认识自我。经过四次咨询,小谢的不良情绪基本消除、自我体验协调、学习效率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少年;问题家庭;个案辅导  一、案例简介  小曼是我校初一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某家具厂的人事部经理,母亲是一家外企员工,有一个刚考上清华大学的哥哥。寒假前后她判若两人,以前很乖巧、品学兼优,现在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成绩急剧下滑。班主任多次教育后并未作出任何改变,反而更加严重。联系家长,约见家长后,情况也未得到改善。最近小曼还从家里偷了父亲的两千元钱。经过班主
〔关键词〕叙事;陪伴;成长  “叙事”是心理咨询中后现代的一种方法,是由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夫妇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关于“知识和权力”的论述。“叙事治疗”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相应的哲学观和)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
〔摘要〕作为一所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育人先育心”的办学思想,积极打造“心灵建筑”的教育品牌和建心文化,确立了“建设人生、筑梦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雕梁画栋”的学校精神,高度关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学生积极的未来人生建设。提出了中职德育实践的新模式——德育“心”模式,即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规范、品德养成、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领导方式;教养方式;心理实验  一、引言  青少年儿童由于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在与父母、老师的交往中,一般都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父母和教师的领导方式具体体现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养方式与教育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人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里所受到的管教方式和教育类型会对其长大后的处事态度、处事方式以及人格特质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教育类型可能会对孩子某些不良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父
〔摘要〕来访者晓阳不敢一个人睡觉,一直怕“鬼”,但又看不清“鬼”的脸孔。咨询师采用催眠疗法,将她的潜意识通道打开,引导她再次回到童年,重新认识了那个“鬼”,通过六次辅导,让她在内心深处不再惧怕。  〔关键词〕恐惧;催眠疗法;高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3-0045-03  一、基本情況  晓阳(化名)是一个高一的女生,胖
〔关键词〕素质拓展;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中国式大班教育的模式下,如何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且有所感悟,并保证课堂的可控性、实效性,是一线心理教师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学校结合本校的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