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58年,为了给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发动了血防战线上的大跃进运动,江苏省委积极组织部署血防大跃进。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分为空前大跃进、继续跃进和持续进行三个阶段。大跃进过后,江苏省血防工作逐渐放松,留下了不少问题。
[关键词]大跃进时期,江苏省,血防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8-0036-08
1958年,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要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更快的速度来进行,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立即发动了血防战线上的大跃进运动。在江苏省委的组织部署之下,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随即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江苏省“血防大跃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血防大跃进”也有一些遗留问题。
一、“血防大跃进”的发动
1957年入冬以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随着生产大跃进的进行,结合兴修水利、积肥等工作,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也搞得火热朝天。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每周召开电话会议,加强领导。1958年2月7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批转“关于余江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调查报告”,认为余江县“发动群众掀起一股白天灭螺、晚上建社,日里修厕所,夜里评工分的革命干劲”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也是值得各地仿效的经验,希望后进地区要力争上游,迎头赶上Ⅲ。
浙江省绍兴县棠隶乡仅仅在320天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认为:“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只要领导重视,有魄力,有干劲,有决心,血吸虫病不仅能够消灭,而且还可以较快的消灭。目前全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正在飞跃前进,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也必须向前跃进,不要落在客观形势的后面。希望各地很好学习该乡的经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尽快尽早地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也卷入了这个全国范围的落后赶先进、先进再前进的跃进热潮中,疾病流行地区提出了“田要增产,人要增寿,修水利、积肥、绿化、防治血吸虫病”齐头并进的口号。1958年2月9-14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一致通过了魏文伯同志代表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向大会作的“鼓足革命干劲,全面跃进,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报告,向全国各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指战员们发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参加这次会议的各省市代表认为,防治血吸虫病完全应该来一个大跃进,以顽强的革命战斗精神与血吸虫展开大战。代表们表示,在1958年内,全国将在1/3的流行血吸虫病的地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综合各省的计划,中央提出了1958年的目标是:要在全国消灭134个流行县、市的血吸虫病;治疗250万左右的病人;全部管好人畜粪便。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市,提出了大战一年,扫尾一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云南、浙江、湖南、四川,提出了大战二年,扫尾一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提出了大战三年,扫尾一年至二年,基本消灭病害的规划。会上,云南向浙江、江西向湖北、四川向湖南、安徽向江苏、广东向广西、上海向福建提出挑战竞赛。大家一致表示要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为加速消灭血吸虫病而斗争。
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鼓足干劲。加速消灭血吸虫病”,指出:“现在估计消灭血吸虫病的时间,将比原来规划的时间大为提早。为了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级领导必须鼓足干劲,打破常规,进一步批判保守思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多、快、好、省。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也必须打破妨碍新事物前进的种种常规。”
在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发出积极防治、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之后,在东起江苏的海安、大丰,西到云南的剑川,南起广东的四会、三水,北到安徽的含山、和县的广大区域内的群众结合兴修农田水利、增积肥料和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消灭钉螺和管理粪便,并结合生产大力安排治疗病人等工作。
1958年6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办公室在苏州市召开全国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批判了过去治疗工作中的保守、迷信思想,研究和肯定了基层医务人员大胆创造的二日等短程疗法、夜间疗法和门诊疗法,鼓励各地医务人员继续大胆革新,多快好省地开展治疗工作目。
1958年1-9月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治疗病人和消灭钉螺的速度远远超过前两年。9个月来全国已经治疗病人288万人,超额完成本年计划113.6%,等于前两年治疗病人总数的3倍。其中,70%以上采用三日疗法或二日疗法。9个月来灭螺的面积在30亿平方公尺以上,占全国有螺总面积的37%,等于前两年消灭钉螺面积总和的2倍。全国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的已有福建、江苏两省和上海市,以县计算共有167个县,以乡计算共有2183个乡,还出现7个根除血吸虫病的县,大大地超过了本年计划。
1958年10月9-12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召开第五次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9个月的工作,提出了从1958年10月到1959年9月这段期间总的战斗口号:“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除尽五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和钉螺),消灭四病(血吸虫病和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基本消灭和根除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是:(1)在一切可能消灭钉螺的地方,钉螺每平方市尺不超过0.05只;在一平方市尺内不能有两个钉螺同时存在;(2)粪便全部管理好;(3)病人、病畜普遍治疗一遍。根除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是:(1)在一切可能全部消灭钉螺的地方,应该全部消灭;(2)粪便全部管理好,并且根除血吸虫卵;(3)彻底检查病人、病畜,并把病人、病畜全部治好,不再受新的感染。会议认为,如果已经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而实际没有达到标准的地区,必须加倍努力,务求尽早地达到标准。
1959年工农业要更大跃进,毛主席说:“苦战三年,改变落后面貌。”这就要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非来一个更大的跃进不可。lO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了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除害灭病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年,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凡是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必须以防治血吸虫病为重点。要有5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三步要求(即彻底消灭),3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二步要求(即缩小),其余公社做到第一步要求(即控制)。”这次会议同时制订了除害灭病三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关于血吸虫病,第一
步:1.在居民生产、生活常到的地方,经过反复斗争,使钉螺密度降低到每100平方市尺不超过5只;其他能够消灭的地方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灭螺。2.普查普治病人(包括晚期)、病牛。第二步:1.在居民生产、生活常到的地方,经过反复灭螺,使钉螺密度降低到每100平方市尺5只以下;其他能够消灭的地方,经过灭螺后,使密度每100平方市尺不超过5只。2.复查复治全部的病人、病牛。第三步:1.在居民生产、生活常到的地方及其他能够消灭的地方,经过彻底灭螺后,达到无螺;在湖沼、芦滩等地区,其中暂时不能消灭的地方,应该积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办法,以备将来逐步消灭。2.早期病人全部治愈,晚期病人反复进行综合治疗。没有病牛。随时发现病人、病牛,随时治疗。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打湖草、捞鱼苗等)养成防护习惯,积极采取集体和个人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止新感染。
建国初期,江苏是全国范围内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从1950年到1957年,在中央政府、华东军政委员会和江苏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公布以后,江苏省的工农业生产以空前未有的规模全面跃进。江苏省提出:“以除五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和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的工作也必须大跃进,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为我省提前实现500斤、800斤而服务。”
1958年1月7日,江苏省召开了地、市委血防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防治工作如何跟上农业生产大跃进,提出了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总的要求是江苏省在五年内(1958年至1962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个市在三年内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要求在1958年基本上管好粪便,1959年全部管好;三年内(至1960年)基本上消灭一般地区的钉螺,五年内(至1962年)基本消灭芦滩草荡等特殊地区的钉螺;1958年控制集体急性感染的发生;五年内(至1962年)将能够治疗的病人治完。同时,这次会议对防治工作如何跟上农业生产大跃进作出指示:“防治工作必须作为生产规划内容之一,县乡党委在规划全年生产的同时,必须将血防工作规划进去,县规划到乡,乡规划到队,结合生产统一安排,统一贯彻。”㈣
江苏省青浦县城北乡、高邮县六安乡和江都县小湖乡和江都县的艾菱社,上海县的友谊社和民兴社,昆山县的旗南社,庙灯社和劳动社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江苏省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是严重的,但我们有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旗帜,我们必须将这面旗帜迅速的插到流行区的各个地方。只要下定决心,积极努力,一般的流行乡社在两年时间内一定可以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2月,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谈到江苏省防治血吸虫病情况时提出“江苏省两年内要消灭血吸虫病”。他说:“我们要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必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更有力地保护农民劳动力。两年来,我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已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度是迟缓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各级领导上存在着严重的右倾保守思想,没有认真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来干。群众发动起来,粮食可以成倍的增产,至于数千年来一直折磨着人民的血吸虫病,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在1960年前把它全部消灭干净!”
1958年6月,全国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在苏州市召开的同时,江苏省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也在苏州举行,各级党委表示要学习各兄弟省市血防工作同志的苦干精神,鼓足干劲,力争改变江苏省血防工作处于中下游的落后局面。
1958年7月,江苏省修改了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决定从1958年起,苦战两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青浦和昆山是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两个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1958年9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指出:这是防治血吸虫病战线上的一个巨大胜利。它说明血吸虫病不仅可以消灭,而且防治工作的步子可以大大加快。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其他各县,应该学习他们革命的精神,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力量,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把防治运动尽快地推开,努力追赶上去,多快好省地完成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使这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百年老病永远绝根。
在中共中央的动员和江苏省委的组织部署下,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出现了大跃进。
二、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
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分为空前大跃进、继续跃进和持续进行三个阶段:。
1958年1月到10月,各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民,不顾风雨,不分昼夜,投入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之中。各地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开始了空前的大跃进。
在灭螺工作上,各地体现了干劲大、进度快、效果好的特点。震泽县发动了29830人,结合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用土埋、火攻、药杀等方法消灭钉螺596000平方公尺,占有螺面积的98%。经过三次复查复灭,9个陆上乡基本上达到无螺乡,其中浦庄乡的灭螺达到0.01以下标准。1958年1月,扬州专区投入水利、积肥、血防运动的已有167万人,计划冬季灭螺的82个乡中已有57个乡基本结束第一个灭螺战役,灭螺面积达1383734平方公尺,占冬季灭螺任务的78.1%。青浦县在5月下旬结合兴修水利灭螺,出动了戽水机63台,风车527架、牛车771架、踏车1437架,发动18万多人次,消灭钉螺304万平方公尺,完成水利507万多土方,疏通大小沟渠5780多条,积淤肥313万多担,既灭了钉螺,又搞好了生产。常熟县动员21所中学的师生、县工商联和部分职工、艺人,组成了一支10134人的义务灭螺大队,前后经过11天时间的苦战,总共出动了1002199人次,土埋有螺芦滩面积3816亩,占整个芦滩面积81.5%。土埋的芦滩都经填土夯实压紧,无缝隙,无杂草,做到了“块块草皮人土葬,粒粒钉螺不见天。
在灭螺运动中,群众经常运用快报、说唱、慰问、放映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式,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鼓动工作,同时在各个阶段提出了鼓动口号,如“以万里长征的毅力,淮海战役的精神,苦战十天,彻底消灭钉螺”。“大雨当阴,小雨当晴,那怕下铁,不灭钉螺不停”。群众斗志旺盛,气势豪迈,提出“愚公能移山,英雄无困难,消灭血吸虫,为了大生产”的口号。在灭螺高潮中,每天有数百万的群众通宵作战,出现白天遍地是人,夜间一片灯火的景象。到1958年9月,江苏省灭螺面积达229000000多万平方公尺,等于过去两年的4倍。全省除芦滩草荡特殊地区外,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经常接触的河沟、池塘地区的钉螺9035万平方公尺已经全部消灭,很多地区经过反复斗争,钉螺密度已降低到每平方市尺0.05只以下,有些地
区已降低到0.01只左右。
在治疗工作方面,表现出规模大、疗程短、速度快,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的特点。
1958年春,江苏省大规模治疗血吸虫病工作在各地普遍展开。全省有760多个治疗组,3200多个医务人员,昼夜在农村为病人服务。到4月20日为止,全省已治疗病人93000多人,3个多月治疗的人数比1957年10个月治疗人数的总和还多。迄至7月底为止,全省已有震泽、金山、宝应、江阴、六合、泰县、溧阳、江浦、靖江、川沙、扬州和常州等12个县市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到8月初,已经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继续对病人进行复查复治。
1958年以前,治疗血吸虫病有一条常规即20天疗法且绝对卧床休息。1958年,三天疗法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普遍推行。扬中县丰裕乡治疗组7个人(其中医生2人,护理4人,化验1人)原来每批只能治疗40-50人,采用三天疗法后,由于简化了治疗的手续,后来每批发展到最高107人。对于病史,一般只询问治疗禁忌症一个项目,其次,除有可疑病症进行必须询问外,其他均不询问,这样3-5分钟即可完成一个病例。丹阳县横塘乡的血吸虫病治疗组7个医务人员,创造了三天疗法的流水作业法,第一天收治病人80人,以后每天连续收治lO至20人,连续收到第6天,这样就收治150多人,第7天病员出院,又收治80人,在12天内共收治病人442人。昆山县治疗工作,由于普遍采取了三人小组,巡回驻社和推广三天治疗的新方法,1958年春已治疗了35万病人,差不多赶上了1956年一年,超过了1957年半年的治疗人数。
松江县为了使病人在治疗时不影响生产,该县4个治疗小组,在5月份试行了边劳动、边治疗的办法。病人接受锑剂三天疗法,每天在上午8时,下午2时各注射一次,注射后不休息,和医生一起参加劳动,医生在旁照护病人,准备随时采用急救措施。为了使患血吸虫病的学生,在治疗时不影响学习,松江血吸虫病小组对17个小学生试行了一边学习、一边治疗血吸虫病的办法。这个方法是:采用三天疗法,上午8时,病人在课堂内坐着注射一针后,照常上课,这时医生注意观察。下午2时,再进行注射,每次注射前,医生要目测病人的精神面色,检查心、肝。用这个方法治疗的17个病人中,除一例因故暂停外,其余都完成了治疗。对血吸虫病晚期腹水病人,松江县山阳乡联合诊所,采用新型快速疗法,病人人院后的第一天,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病人在腹部瘢痕灸后,小便骤增,腹水减少,腹围缩小,休息半天后,接上进行24小时锑剂治疗。
1958年1至9月份,江苏省共治疗病人674000多人,相当于过去两年治疗人数的3倍;全省1174000多病人中,除晚期和有夹杂症的病人外,已有1076153名患者进行了普遍治疗,治疗人数占总病人数的91.3%。
在粪便管理工作上,江苏全省流行地区的658个乡镇中,通过增产积肥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部进行了管理,取缔了不必要的粪缸220多万只,新建和修建厕所125万个,在流行地区658个乡镇中有581个乡镇管得较好;交通船只基本上都设置了有底马桶,全面做到不下河洗刷马桶。粪缸、厕所指定专人负责,基本上达到了封存、灭卵的要求。在个人防护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进行了防护措施,1958年集体感染的仅100多人,基本上控制了集体感染的发生唧。
1958年10月,江苏省向中央汇报全省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同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第五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宣布江苏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江苏省委把省委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改为除五害领导小组。在江苏省委除五害领导小组的领导下,1958年10月至1959年10月,江苏省在灭螺和治疗工作上继续跃进。
江苏省第一个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震泽县,在开展防治血吸虫病扫尾工作中,首先对螺情进行分析,除组织两个灭螺小组分别对全县土埋、火焰、药物灭螺的效果进行复查外,并根据各乡、社遗留问题的多少,调整了医务力量的分布,在浦庄、横泾、东山三乡复查有螺河道35条,钉螺的密度降低到每平方市尺0.01只以下。复查的效果说明,该县防治工作的成绩已经获得巩固。靖江县集中了双轮双铧犁115部,犁铧32只,绞关147部,抽出劳动力756人,组成了一支江滩灭螺大军,原订要一个多月的任务,27天就完成了。苏卅I专区各地在1959年百忙的春耕生产中,开展复查和消灭钉螺的工作,向根除血吸虫病进军。到3月底,太仓、昆山、江阴三县已全面结束第一次复查复灭,全区106个有螺公社中,已有60个公社结束一次复查复灭工作。太仓县沙溪社在进行灭螺后抽查了13条河沟,面积达5400多平方公尺,只发现12只钉螺,平均密度下降到0.002只以下。
在治疗工作上,昆山县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采取中西合作、土洋并举的办法,以1%酒石酸锑钾,用3至5天疗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到1959年初为止,已治疗2500余人。震泽县对未治和复发的病人,继续以夜间治疗、白天生产的方式,分批治疗。对外出或迁来的人口,同原乡、社联系,进行调查登记,查出病人,突击治疗。经过3个月来的努力,全县共抽查治疗过的病人4930名,阳性率为6.9%,治愈率93.1%。常熟县血吸虫病粪检工作达22万多人次,治疗患者1216人。1959年1至7月,江都县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11人,在9月1个月中又治疗7200多血吸虫病患者,1个月除害灭病工作的成绩,就超过了以前七八个月工作成绩的总和。
在继续跃进阶段,由于灭螺和治疗工作的积极开展,到1959年10月,江苏省血吸虫病已经控制了新的感染。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号召“反右倾,鼓干劲,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规模除害灭病运动”。11月14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全省各地立即紧密结合生产,掀起除害灭病的新高潮,指出在血吸虫病尚未彻底消灭的地区,除加强治疗工作外,结合兴修水利,彻底消灭钉螺。1960年1月下旬,江苏省除五害办公室在扬州召开了“除五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现场会议,指出:“凡是可以灭螺的地方做到在第一个春汛以前完成灭螺任务。”3月29日晚,江苏省委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立即大除五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钉螺),大灭疾病,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除害灭病的新高潮,使卫生工作更好更全面地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服务。江苏省委书记陈光要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继续狠抓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灭螺工作,灭光所有居民区周围及内河内港的钉螺。从1959年11月到1960年夏,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为除害灭病运动的一部分而在各地持续进行。
扬州专区沿江各县成立了江滩灭螺总队部。1959年11月15日,靖江县开始了灭螺战斗。扬州市双桥、汊河、瓜洲三公社组织2300多人灭螺 4760平方米。江都县有2万余人次直接投入灭螺斗争,灭螺面积达316900余平方米。东台县有3万人,24台拖拉机投入紧张的灭螺战斗,到12月7日止,全县已灭螺达9248580平方米,占有螺面积的21.8%,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2.5倍,质量也比往年大大提高。1960年3月份,江苏省水利厅要求各水利工地进一步结合兴修水利,保质保量做好灭螺工作,水利修到那里,灭螺灭到那里,水利修好一块,钉螺灭光一块。在冬春水利建设高潮中,全省结合兴修水利消灭钉螺的面积达3700多万平方公尺,占冬春季水利工地灭螺任务的92%。到1960年夏,江苏省内的有螺面积,大部分已不是原始状态,钉螺密度较前已大为降低,尤其是居民接触频繁的河、沟等一般地区,钉螺分布已由过去的成线成片的状态改变为成点的状态。
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市组织了大批医药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治病防病工作。仅苏州市就组织了790多医务人员到苏州专区各县化验粪便49万多人次,治疗血吸虫病4000多人次。苏州地委为了迅速消灭血吸虫病,把血防办公室搬到昆山、太仓、常熟三县交界处的昆山周市公社办公,这个公社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地区。血防人员在全面检查化验的同时,采取边生产、边治疗的3天疗法,利用生产间隙,治好2500个有劳力的早、中期病人,为秋收秋种增添劳力。苏州专区在1959年11、12两个月中,治疗血吸虫病人52684人,粪便检验264万多人次。到1960年夏,全省不仅病人数从120万下降到60万,而且这些病人由于大部经过一次或多次治疗,病情大为减轻,新感染和重复感染机会亦显著减少。
三、江苏省“血防大跃进”的遗留问题
1960年9月初,江苏省卫生厅在部署秋冬季工作任务时,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决控制各种主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严防季节性感染病、多发病的发生”作为重点。血吸虫病并未视为“主要疾病”或“季节性感染病、多发病”而受到以前那样的重视,从此开始,江苏省血防工作逐渐放松,留下了不少的问题。
1.机构裁撤。人员裁减,血防工作处于半停顿或停顿状态
大跃进时期,在血防工作中,各地普遍出现了浮夸风,对成绩估计过高或者加以夸大,许多县市轻易宣传消灭了血吸虫病。1959年9月,中央对全国基本消灭和根除血吸虫病的县市进行了核实,发现江苏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公社数为89个,不够基本消灭标准的县市数为39个嗍。1959年,江苏省将防治任务扩大到除五害、灭四病,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大大地削弱了血防工作。到1960年底,江苏省灭螺任务只完成1.3,治愈病人还不到1/2,粪便基本上没有管起来,集体急性感染仍有发生。
在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之后,很多县市放松了领导,大批地裁减或撤销防治专业队伍。江苏省1957年防治专业队伍共有1531人,到1961年9月只剩下551人,其中不少属防治编制的人员,已长期不做防治工作了。全省原有防疫防治专业人员2880人,有的地区已把一部或大部人员抽调做其他工作。这样,有些地区的防治工作已经处于半停顿或停顿的状态。1961年后,地、市、县委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变动很大,办公室的机构绝大部分地区都撤销了,技术人员精简了不少,而且防治器材设备损失较多,防治药品、防治用具也常常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在防治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对消灭血吸虫病存在着畏难、厌倦和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说什么:“血防工作搞了许多年,还是没有消灭。”有的认为搞血防工作是“无名可求,无利可图,技术不专,业务不精”,想“交差”“换班”等等。
2.螺情、病情大幅度回升,急性感染非常严重
1960年后钉螺回升的现象很严重,各县都有这种情况。丹阳县调查,1959年河沟钉螺平均密度增高为每平方市尺为0.22只,1961年10月调查,河沟平均钉螺密度增高为每平方市尺0.68只,沟塘为1.54只,分别增加了3.2倍和14.2倍。昆山县茜灯公社金星大队,1960年居民感染率40%,1962年为61%,两年时间即增加21%。太仓县双风公社十一大队,原有钉螺面积9620平方公尺,经过反复灭螺,到1959年已经下降到475平方公尺。钉螺密度从每平方市尺3.205下降到0.004只,达到了基本灭光的要求。由于没有继续巩固成果和抓紧扫尾,1962年5月份调查,有螺面积增加了4.5倍,密度回升到每平方市尺1.2只。据吴县1963年6月份调查,唯亭公社勤辛、新兴、后戴等3个生产队的病人和有螺面积都比1957年大大增加,少的增加2倍,多的增加6倍。
由于钉螺大幅度回升,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现象随即发生。吴县利市公社先锋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在1960年清明节前后去有螺河道捕鱼,6月中旬病倒19人,占全队劳动力1.3。后经过抢救,仍然有青壮年10人死亡,陆宝善一家兄弟4人都是强劳动力,感染后相继死亡,留下了4个寡妇。句容县下蜀公社裕课、河北两个大队,1961年和1962年都发生了急性感染,单1962年就感染了48人。这两个生产大队有62个饲养员,因经常到草滩上放牛割草,都得了血吸虫病,其中有17人已经到晚期。1962年8、9月份,南京部队有三个支队在丹徒县世业洲芦滩围垦生产,一个支队有1/3的官兵发生急性感染,另一支队几乎全部发生急性感染。
1961年,全省急性感染的病人有1000多人,其中仅镇江市就发生575人。至于慢性感染为数更多,东台海防前线的部队感染率达到10%左右。1962年6月到10月,全省有26个县市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感染人数3671人,比1961年1000多人增加3倍,死亡26人。急性感染发生后,有些地区出现了技术力量不足,药物器械跟不上,收治病人不及时,工作处于被动,甚至有些干部和群众发生惊慌失措的现象。
3.建国初年血防工作中形成的科学工作方法和踏实作风多被破坏
在大跃进中,为了多快好省地消灭血吸虫病,以预防为主,积极防治和综合措施大多被丢弃,各地主要抓灭螺和治疗。由于钉螺分布情况相当复杂,要把钉螺灭光,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可是,在灭螺工作中,很多地方一般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和充分准备,对有效的一些灭螺经验,还没有通过宣传教育为广大群众所掌握。许多领导主观上认为只要发动群众,搞几次突击,就可以消灭钉螺,结果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所得的效果却不大。丹阳县新桥公社1959年组织农中学生五六十人进行灭螺,有90%的有螺面积没有查出来,其中有不少学生不认识钉螺嘲。
1958年以前,医务人员尚能遵守20天疗法且绝对卧床休息的常规。1958年,这种疗法被破坏,许多基层医生做出了大专家不敢做的医疗实验。如金山县血防医生雷久望,只是解放前学过三年中医,解放后受到3个月的血防训练。1958年春 季,他在农村治疗组的简陋条件下大胆地大规模试行四小时疗法,结果因“效果圆满,大大缩短了医疗时间”而受到表彰。又如震泽县血防医生钟包顺,他的学历不过医士学校毕业,还是一个20来岁的小青年,“创造了滴管注射法,并改进其他许多医疗程序,从而提高工效十倍,创造了一个医生一次治疗150个病人的先进事迹”。违反科学规律的行为必然受到惩罚,在大规模开展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中,有些地区一度病人死亡增多,1958年7月江苏省委收到报告的有昆山、句容、常熟、东台、海安、江宁、宜兴、江都、南汇、常州等10个县市,共死亡19例,其中3日疗法3例,4小时疗法12例,2日疗法1例,1日疗法1例,15分钟疗法2例。
4.三年自然灾害使政府主要应对浮肿病或其他疾病,血吸虫病疫情雪上加霜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江苏省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加重了农民的困难。1959年冬和1960年春,宝应、兴化、高邮、江都、建湖、江浦、泗洪、海安、宜兴、溧水等县发生严重的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患浮肿、消瘦、青紫、子宫下垂等病患者很多,人民体质普遍下降。
1959-1961年,江苏省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存在很大困难,浮肿、消瘦等主要疾病在全省范围内面广量大,急需大力进行防治。1961年9月,江苏省委除五害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在苏州市召开了全省防治血吸虫病会议,布置“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以治疗血吸虫病为主,结合治疗其他疾病;在浮肿病或其他疾病较多的地区,则暂以治疗浮肿病或其他疾病为主,同时结合治疗血吸虫病”。据1962年5月底统计,江苏省浮肿病人达534415人。1至5月全省疟疾复发病人数约有36万多人,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据5月上中旬疫情报告,全省仍以麻疹、流行性脑膜炎和百日咳发病最多。子宫下垂、闭经和小儿营养不良现象大量存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被迫放在这些疾病之后,位居第5位。由于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治疗浮肿病或其他疾病为主,在部分地区放松了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这些地区的血吸虫病害有了回升和发展,甚至过去从未有过病害的地区,也发现了钉螺和急性感染病例。如丹阳县横塘公社的大景、张家、北墓三个大队,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钉螺的电灌渠道里有了发现。
大跃进时期江苏省的血防工作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由于急躁冒进,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认识,不仅没有巩固防治成果,而且防治工作逐渐放松,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致使建国以来的防治工作几乎前功尽弃,而且错失了一鼓作气消灭血吸虫病的大好时机。
[作者简介]施亚利,女,1976年生,湖北武汉人, 南京大学历史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武汉 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吴丹]
[关键词]大跃进时期,江苏省,血防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8-0036-08
1958年,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要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更快的速度来进行,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立即发动了血防战线上的大跃进运动。在江苏省委的组织部署之下,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随即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江苏省“血防大跃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血防大跃进”也有一些遗留问题。
一、“血防大跃进”的发动
1957年入冬以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随着生产大跃进的进行,结合兴修水利、积肥等工作,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也搞得火热朝天。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每周召开电话会议,加强领导。1958年2月7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批转“关于余江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调查报告”,认为余江县“发动群众掀起一股白天灭螺、晚上建社,日里修厕所,夜里评工分的革命干劲”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也是值得各地仿效的经验,希望后进地区要力争上游,迎头赶上Ⅲ。
浙江省绍兴县棠隶乡仅仅在320天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认为:“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只要领导重视,有魄力,有干劲,有决心,血吸虫病不仅能够消灭,而且还可以较快的消灭。目前全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正在飞跃前进,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也必须向前跃进,不要落在客观形势的后面。希望各地很好学习该乡的经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尽快尽早地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也卷入了这个全国范围的落后赶先进、先进再前进的跃进热潮中,疾病流行地区提出了“田要增产,人要增寿,修水利、积肥、绿化、防治血吸虫病”齐头并进的口号。1958年2月9-14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一致通过了魏文伯同志代表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向大会作的“鼓足革命干劲,全面跃进,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报告,向全国各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指战员们发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参加这次会议的各省市代表认为,防治血吸虫病完全应该来一个大跃进,以顽强的革命战斗精神与血吸虫展开大战。代表们表示,在1958年内,全国将在1/3的流行血吸虫病的地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综合各省的计划,中央提出了1958年的目标是:要在全国消灭134个流行县、市的血吸虫病;治疗250万左右的病人;全部管好人畜粪便。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市,提出了大战一年,扫尾一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云南、浙江、湖南、四川,提出了大战二年,扫尾一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提出了大战三年,扫尾一年至二年,基本消灭病害的规划。会上,云南向浙江、江西向湖北、四川向湖南、安徽向江苏、广东向广西、上海向福建提出挑战竞赛。大家一致表示要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为加速消灭血吸虫病而斗争。
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鼓足干劲。加速消灭血吸虫病”,指出:“现在估计消灭血吸虫病的时间,将比原来规划的时间大为提早。为了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级领导必须鼓足干劲,打破常规,进一步批判保守思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多、快、好、省。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也必须打破妨碍新事物前进的种种常规。”
在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发出积极防治、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之后,在东起江苏的海安、大丰,西到云南的剑川,南起广东的四会、三水,北到安徽的含山、和县的广大区域内的群众结合兴修农田水利、增积肥料和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消灭钉螺和管理粪便,并结合生产大力安排治疗病人等工作。
1958年6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办公室在苏州市召开全国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批判了过去治疗工作中的保守、迷信思想,研究和肯定了基层医务人员大胆创造的二日等短程疗法、夜间疗法和门诊疗法,鼓励各地医务人员继续大胆革新,多快好省地开展治疗工作目。
1958年1-9月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治疗病人和消灭钉螺的速度远远超过前两年。9个月来全国已经治疗病人288万人,超额完成本年计划113.6%,等于前两年治疗病人总数的3倍。其中,70%以上采用三日疗法或二日疗法。9个月来灭螺的面积在30亿平方公尺以上,占全国有螺总面积的37%,等于前两年消灭钉螺面积总和的2倍。全国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的已有福建、江苏两省和上海市,以县计算共有167个县,以乡计算共有2183个乡,还出现7个根除血吸虫病的县,大大地超过了本年计划。
1958年10月9-12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召开第五次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9个月的工作,提出了从1958年10月到1959年9月这段期间总的战斗口号:“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除尽五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和钉螺),消灭四病(血吸虫病和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基本消灭和根除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是:(1)在一切可能消灭钉螺的地方,钉螺每平方市尺不超过0.05只;在一平方市尺内不能有两个钉螺同时存在;(2)粪便全部管理好;(3)病人、病畜普遍治疗一遍。根除血吸虫病的暂行标准是:(1)在一切可能全部消灭钉螺的地方,应该全部消灭;(2)粪便全部管理好,并且根除血吸虫卵;(3)彻底检查病人、病畜,并把病人、病畜全部治好,不再受新的感染。会议认为,如果已经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而实际没有达到标准的地区,必须加倍努力,务求尽早地达到标准。
1959年工农业要更大跃进,毛主席说:“苦战三年,改变落后面貌。”这就要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非来一个更大的跃进不可。lO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了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除害灭病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年,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凡是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必须以防治血吸虫病为重点。要有5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三步要求(即彻底消灭),3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二步要求(即缩小),其余公社做到第一步要求(即控制)。”这次会议同时制订了除害灭病三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关于血吸虫病,第一

建国初期,江苏是全国范围内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从1950年到1957年,在中央政府、华东军政委员会和江苏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公布以后,江苏省的工农业生产以空前未有的规模全面跃进。江苏省提出:“以除五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和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的工作也必须大跃进,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为我省提前实现500斤、800斤而服务。”
1958年1月7日,江苏省召开了地、市委血防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防治工作如何跟上农业生产大跃进,提出了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总的要求是江苏省在五年内(1958年至1962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个市在三年内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要求在1958年基本上管好粪便,1959年全部管好;三年内(至1960年)基本上消灭一般地区的钉螺,五年内(至1962年)基本消灭芦滩草荡等特殊地区的钉螺;1958年控制集体急性感染的发生;五年内(至1962年)将能够治疗的病人治完。同时,这次会议对防治工作如何跟上农业生产大跃进作出指示:“防治工作必须作为生产规划内容之一,县乡党委在规划全年生产的同时,必须将血防工作规划进去,县规划到乡,乡规划到队,结合生产统一安排,统一贯彻。”㈣
江苏省青浦县城北乡、高邮县六安乡和江都县小湖乡和江都县的艾菱社,上海县的友谊社和民兴社,昆山县的旗南社,庙灯社和劳动社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江苏省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是严重的,但我们有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旗帜,我们必须将这面旗帜迅速的插到流行区的各个地方。只要下定决心,积极努力,一般的流行乡社在两年时间内一定可以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2月,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谈到江苏省防治血吸虫病情况时提出“江苏省两年内要消灭血吸虫病”。他说:“我们要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必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更有力地保护农民劳动力。两年来,我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已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度是迟缓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各级领导上存在着严重的右倾保守思想,没有认真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来干。群众发动起来,粮食可以成倍的增产,至于数千年来一直折磨着人民的血吸虫病,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在1960年前把它全部消灭干净!”
1958年6月,全国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在苏州市召开的同时,江苏省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会议也在苏州举行,各级党委表示要学习各兄弟省市血防工作同志的苦干精神,鼓足干劲,力争改变江苏省血防工作处于中下游的落后局面。
1958年7月,江苏省修改了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决定从1958年起,苦战两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青浦和昆山是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两个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1958年9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指出:这是防治血吸虫病战线上的一个巨大胜利。它说明血吸虫病不仅可以消灭,而且防治工作的步子可以大大加快。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其他各县,应该学习他们革命的精神,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力量,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把防治运动尽快地推开,努力追赶上去,多快好省地完成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使这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百年老病永远绝根。
在中共中央的动员和江苏省委的组织部署下,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出现了大跃进。
二、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
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分为空前大跃进、继续跃进和持续进行三个阶段:。
1958年1月到10月,各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民,不顾风雨,不分昼夜,投入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之中。各地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开始了空前的大跃进。
在灭螺工作上,各地体现了干劲大、进度快、效果好的特点。震泽县发动了29830人,结合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用土埋、火攻、药杀等方法消灭钉螺596000平方公尺,占有螺面积的98%。经过三次复查复灭,9个陆上乡基本上达到无螺乡,其中浦庄乡的灭螺达到0.01以下标准。1958年1月,扬州专区投入水利、积肥、血防运动的已有167万人,计划冬季灭螺的82个乡中已有57个乡基本结束第一个灭螺战役,灭螺面积达1383734平方公尺,占冬季灭螺任务的78.1%。青浦县在5月下旬结合兴修水利灭螺,出动了戽水机63台,风车527架、牛车771架、踏车1437架,发动18万多人次,消灭钉螺304万平方公尺,完成水利507万多土方,疏通大小沟渠5780多条,积淤肥313万多担,既灭了钉螺,又搞好了生产。常熟县动员21所中学的师生、县工商联和部分职工、艺人,组成了一支10134人的义务灭螺大队,前后经过11天时间的苦战,总共出动了1002199人次,土埋有螺芦滩面积3816亩,占整个芦滩面积81.5%。土埋的芦滩都经填土夯实压紧,无缝隙,无杂草,做到了“块块草皮人土葬,粒粒钉螺不见天。
在灭螺运动中,群众经常运用快报、说唱、慰问、放映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式,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鼓动工作,同时在各个阶段提出了鼓动口号,如“以万里长征的毅力,淮海战役的精神,苦战十天,彻底消灭钉螺”。“大雨当阴,小雨当晴,那怕下铁,不灭钉螺不停”。群众斗志旺盛,气势豪迈,提出“愚公能移山,英雄无困难,消灭血吸虫,为了大生产”的口号。在灭螺高潮中,每天有数百万的群众通宵作战,出现白天遍地是人,夜间一片灯火的景象。到1958年9月,江苏省灭螺面积达229000000多万平方公尺,等于过去两年的4倍。全省除芦滩草荡特殊地区外,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经常接触的河沟、池塘地区的钉螺9035万平方公尺已经全部消灭,很多地区经过反复斗争,钉螺密度已降低到每平方市尺0.05只以下,有些地

在治疗工作方面,表现出规模大、疗程短、速度快,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的特点。
1958年春,江苏省大规模治疗血吸虫病工作在各地普遍展开。全省有760多个治疗组,3200多个医务人员,昼夜在农村为病人服务。到4月20日为止,全省已治疗病人93000多人,3个多月治疗的人数比1957年10个月治疗人数的总和还多。迄至7月底为止,全省已有震泽、金山、宝应、江阴、六合、泰县、溧阳、江浦、靖江、川沙、扬州和常州等12个县市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到8月初,已经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继续对病人进行复查复治。
1958年以前,治疗血吸虫病有一条常规即20天疗法且绝对卧床休息。1958年,三天疗法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普遍推行。扬中县丰裕乡治疗组7个人(其中医生2人,护理4人,化验1人)原来每批只能治疗40-50人,采用三天疗法后,由于简化了治疗的手续,后来每批发展到最高107人。对于病史,一般只询问治疗禁忌症一个项目,其次,除有可疑病症进行必须询问外,其他均不询问,这样3-5分钟即可完成一个病例。丹阳县横塘乡的血吸虫病治疗组7个医务人员,创造了三天疗法的流水作业法,第一天收治病人80人,以后每天连续收治lO至20人,连续收到第6天,这样就收治150多人,第7天病员出院,又收治80人,在12天内共收治病人442人。昆山县治疗工作,由于普遍采取了三人小组,巡回驻社和推广三天治疗的新方法,1958年春已治疗了35万病人,差不多赶上了1956年一年,超过了1957年半年的治疗人数。
松江县为了使病人在治疗时不影响生产,该县4个治疗小组,在5月份试行了边劳动、边治疗的办法。病人接受锑剂三天疗法,每天在上午8时,下午2时各注射一次,注射后不休息,和医生一起参加劳动,医生在旁照护病人,准备随时采用急救措施。为了使患血吸虫病的学生,在治疗时不影响学习,松江血吸虫病小组对17个小学生试行了一边学习、一边治疗血吸虫病的办法。这个方法是:采用三天疗法,上午8时,病人在课堂内坐着注射一针后,照常上课,这时医生注意观察。下午2时,再进行注射,每次注射前,医生要目测病人的精神面色,检查心、肝。用这个方法治疗的17个病人中,除一例因故暂停外,其余都完成了治疗。对血吸虫病晚期腹水病人,松江县山阳乡联合诊所,采用新型快速疗法,病人人院后的第一天,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病人在腹部瘢痕灸后,小便骤增,腹水减少,腹围缩小,休息半天后,接上进行24小时锑剂治疗。
1958年1至9月份,江苏省共治疗病人674000多人,相当于过去两年治疗人数的3倍;全省1174000多病人中,除晚期和有夹杂症的病人外,已有1076153名患者进行了普遍治疗,治疗人数占总病人数的91.3%。
在粪便管理工作上,江苏全省流行地区的658个乡镇中,通过增产积肥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部进行了管理,取缔了不必要的粪缸220多万只,新建和修建厕所125万个,在流行地区658个乡镇中有581个乡镇管得较好;交通船只基本上都设置了有底马桶,全面做到不下河洗刷马桶。粪缸、厕所指定专人负责,基本上达到了封存、灭卵的要求。在个人防护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进行了防护措施,1958年集体感染的仅100多人,基本上控制了集体感染的发生唧。
1958年10月,江苏省向中央汇报全省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同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第五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宣布江苏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江苏省委把省委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改为除五害领导小组。在江苏省委除五害领导小组的领导下,1958年10月至1959年10月,江苏省在灭螺和治疗工作上继续跃进。
江苏省第一个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震泽县,在开展防治血吸虫病扫尾工作中,首先对螺情进行分析,除组织两个灭螺小组分别对全县土埋、火焰、药物灭螺的效果进行复查外,并根据各乡、社遗留问题的多少,调整了医务力量的分布,在浦庄、横泾、东山三乡复查有螺河道35条,钉螺的密度降低到每平方市尺0.01只以下。复查的效果说明,该县防治工作的成绩已经获得巩固。靖江县集中了双轮双铧犁115部,犁铧32只,绞关147部,抽出劳动力756人,组成了一支江滩灭螺大军,原订要一个多月的任务,27天就完成了。苏卅I专区各地在1959年百忙的春耕生产中,开展复查和消灭钉螺的工作,向根除血吸虫病进军。到3月底,太仓、昆山、江阴三县已全面结束第一次复查复灭,全区106个有螺公社中,已有60个公社结束一次复查复灭工作。太仓县沙溪社在进行灭螺后抽查了13条河沟,面积达5400多平方公尺,只发现12只钉螺,平均密度下降到0.002只以下。
在治疗工作上,昆山县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采取中西合作、土洋并举的办法,以1%酒石酸锑钾,用3至5天疗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到1959年初为止,已治疗2500余人。震泽县对未治和复发的病人,继续以夜间治疗、白天生产的方式,分批治疗。对外出或迁来的人口,同原乡、社联系,进行调查登记,查出病人,突击治疗。经过3个月来的努力,全县共抽查治疗过的病人4930名,阳性率为6.9%,治愈率93.1%。常熟县血吸虫病粪检工作达22万多人次,治疗患者1216人。1959年1至7月,江都县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11人,在9月1个月中又治疗7200多血吸虫病患者,1个月除害灭病工作的成绩,就超过了以前七八个月工作成绩的总和。
在继续跃进阶段,由于灭螺和治疗工作的积极开展,到1959年10月,江苏省血吸虫病已经控制了新的感染。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号召“反右倾,鼓干劲,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规模除害灭病运动”。11月14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全省各地立即紧密结合生产,掀起除害灭病的新高潮,指出在血吸虫病尚未彻底消灭的地区,除加强治疗工作外,结合兴修水利,彻底消灭钉螺。1960年1月下旬,江苏省除五害办公室在扬州召开了“除五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现场会议,指出:“凡是可以灭螺的地方做到在第一个春汛以前完成灭螺任务。”3月29日晚,江苏省委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立即大除五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钉螺),大灭疾病,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除害灭病的新高潮,使卫生工作更好更全面地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服务。江苏省委书记陈光要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继续狠抓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灭螺工作,灭光所有居民区周围及内河内港的钉螺。从1959年11月到1960年夏,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为除害灭病运动的一部分而在各地持续进行。
扬州专区沿江各县成立了江滩灭螺总队部。1959年11月15日,靖江县开始了灭螺战斗。扬州市双桥、汊河、瓜洲三公社组织2300多人灭螺 4760平方米。江都县有2万余人次直接投入灭螺斗争,灭螺面积达316900余平方米。东台县有3万人,24台拖拉机投入紧张的灭螺战斗,到12月7日止,全县已灭螺达9248580平方米,占有螺面积的21.8%,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2.5倍,质量也比往年大大提高。1960年3月份,江苏省水利厅要求各水利工地进一步结合兴修水利,保质保量做好灭螺工作,水利修到那里,灭螺灭到那里,水利修好一块,钉螺灭光一块。在冬春水利建设高潮中,全省结合兴修水利消灭钉螺的面积达3700多万平方公尺,占冬春季水利工地灭螺任务的92%。到1960年夏,江苏省内的有螺面积,大部分已不是原始状态,钉螺密度较前已大为降低,尤其是居民接触频繁的河、沟等一般地区,钉螺分布已由过去的成线成片的状态改变为成点的状态。
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市组织了大批医药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治病防病工作。仅苏州市就组织了790多医务人员到苏州专区各县化验粪便49万多人次,治疗血吸虫病4000多人次。苏州地委为了迅速消灭血吸虫病,把血防办公室搬到昆山、太仓、常熟三县交界处的昆山周市公社办公,这个公社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地区。血防人员在全面检查化验的同时,采取边生产、边治疗的3天疗法,利用生产间隙,治好2500个有劳力的早、中期病人,为秋收秋种增添劳力。苏州专区在1959年11、12两个月中,治疗血吸虫病人52684人,粪便检验264万多人次。到1960年夏,全省不仅病人数从120万下降到60万,而且这些病人由于大部经过一次或多次治疗,病情大为减轻,新感染和重复感染机会亦显著减少。
三、江苏省“血防大跃进”的遗留问题
1960年9月初,江苏省卫生厅在部署秋冬季工作任务时,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决控制各种主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严防季节性感染病、多发病的发生”作为重点。血吸虫病并未视为“主要疾病”或“季节性感染病、多发病”而受到以前那样的重视,从此开始,江苏省血防工作逐渐放松,留下了不少的问题。
1.机构裁撤。人员裁减,血防工作处于半停顿或停顿状态
大跃进时期,在血防工作中,各地普遍出现了浮夸风,对成绩估计过高或者加以夸大,许多县市轻易宣传消灭了血吸虫病。1959年9月,中央对全国基本消灭和根除血吸虫病的县市进行了核实,发现江苏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公社数为89个,不够基本消灭标准的县市数为39个嗍。1959年,江苏省将防治任务扩大到除五害、灭四病,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大大地削弱了血防工作。到1960年底,江苏省灭螺任务只完成1.3,治愈病人还不到1/2,粪便基本上没有管起来,集体急性感染仍有发生。
在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之后,很多县市放松了领导,大批地裁减或撤销防治专业队伍。江苏省1957年防治专业队伍共有1531人,到1961年9月只剩下551人,其中不少属防治编制的人员,已长期不做防治工作了。全省原有防疫防治专业人员2880人,有的地区已把一部或大部人员抽调做其他工作。这样,有些地区的防治工作已经处于半停顿或停顿的状态。1961年后,地、市、县委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变动很大,办公室的机构绝大部分地区都撤销了,技术人员精简了不少,而且防治器材设备损失较多,防治药品、防治用具也常常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在防治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对消灭血吸虫病存在着畏难、厌倦和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说什么:“血防工作搞了许多年,还是没有消灭。”有的认为搞血防工作是“无名可求,无利可图,技术不专,业务不精”,想“交差”“换班”等等。
2.螺情、病情大幅度回升,急性感染非常严重
1960年后钉螺回升的现象很严重,各县都有这种情况。丹阳县调查,1959年河沟钉螺平均密度增高为每平方市尺为0.22只,1961年10月调查,河沟平均钉螺密度增高为每平方市尺0.68只,沟塘为1.54只,分别增加了3.2倍和14.2倍。昆山县茜灯公社金星大队,1960年居民感染率40%,1962年为61%,两年时间即增加21%。太仓县双风公社十一大队,原有钉螺面积9620平方公尺,经过反复灭螺,到1959年已经下降到475平方公尺。钉螺密度从每平方市尺3.205下降到0.004只,达到了基本灭光的要求。由于没有继续巩固成果和抓紧扫尾,1962年5月份调查,有螺面积增加了4.5倍,密度回升到每平方市尺1.2只。据吴县1963年6月份调查,唯亭公社勤辛、新兴、后戴等3个生产队的病人和有螺面积都比1957年大大增加,少的增加2倍,多的增加6倍。
由于钉螺大幅度回升,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现象随即发生。吴县利市公社先锋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在1960年清明节前后去有螺河道捕鱼,6月中旬病倒19人,占全队劳动力1.3。后经过抢救,仍然有青壮年10人死亡,陆宝善一家兄弟4人都是强劳动力,感染后相继死亡,留下了4个寡妇。句容县下蜀公社裕课、河北两个大队,1961年和1962年都发生了急性感染,单1962年就感染了48人。这两个生产大队有62个饲养员,因经常到草滩上放牛割草,都得了血吸虫病,其中有17人已经到晚期。1962年8、9月份,南京部队有三个支队在丹徒县世业洲芦滩围垦生产,一个支队有1/3的官兵发生急性感染,另一支队几乎全部发生急性感染。
1961年,全省急性感染的病人有1000多人,其中仅镇江市就发生575人。至于慢性感染为数更多,东台海防前线的部队感染率达到10%左右。1962年6月到10月,全省有26个县市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感染人数3671人,比1961年1000多人增加3倍,死亡26人。急性感染发生后,有些地区出现了技术力量不足,药物器械跟不上,收治病人不及时,工作处于被动,甚至有些干部和群众发生惊慌失措的现象。
3.建国初年血防工作中形成的科学工作方法和踏实作风多被破坏
在大跃进中,为了多快好省地消灭血吸虫病,以预防为主,积极防治和综合措施大多被丢弃,各地主要抓灭螺和治疗。由于钉螺分布情况相当复杂,要把钉螺灭光,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可是,在灭螺工作中,很多地方一般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和充分准备,对有效的一些灭螺经验,还没有通过宣传教育为广大群众所掌握。许多领导主观上认为只要发动群众,搞几次突击,就可以消灭钉螺,结果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所得的效果却不大。丹阳县新桥公社1959年组织农中学生五六十人进行灭螺,有90%的有螺面积没有查出来,其中有不少学生不认识钉螺嘲。
1958年以前,医务人员尚能遵守20天疗法且绝对卧床休息的常规。1958年,这种疗法被破坏,许多基层医生做出了大专家不敢做的医疗实验。如金山县血防医生雷久望,只是解放前学过三年中医,解放后受到3个月的血防训练。1958年春 季,他在农村治疗组的简陋条件下大胆地大规模试行四小时疗法,结果因“效果圆满,大大缩短了医疗时间”而受到表彰。又如震泽县血防医生钟包顺,他的学历不过医士学校毕业,还是一个20来岁的小青年,“创造了滴管注射法,并改进其他许多医疗程序,从而提高工效十倍,创造了一个医生一次治疗150个病人的先进事迹”。违反科学规律的行为必然受到惩罚,在大规模开展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中,有些地区一度病人死亡增多,1958年7月江苏省委收到报告的有昆山、句容、常熟、东台、海安、江宁、宜兴、江都、南汇、常州等10个县市,共死亡19例,其中3日疗法3例,4小时疗法12例,2日疗法1例,1日疗法1例,15分钟疗法2例。
4.三年自然灾害使政府主要应对浮肿病或其他疾病,血吸虫病疫情雪上加霜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江苏省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加重了农民的困难。1959年冬和1960年春,宝应、兴化、高邮、江都、建湖、江浦、泗洪、海安、宜兴、溧水等县发生严重的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患浮肿、消瘦、青紫、子宫下垂等病患者很多,人民体质普遍下降。
1959-1961年,江苏省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存在很大困难,浮肿、消瘦等主要疾病在全省范围内面广量大,急需大力进行防治。1961年9月,江苏省委除五害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在苏州市召开了全省防治血吸虫病会议,布置“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以治疗血吸虫病为主,结合治疗其他疾病;在浮肿病或其他疾病较多的地区,则暂以治疗浮肿病或其他疾病为主,同时结合治疗血吸虫病”。据1962年5月底统计,江苏省浮肿病人达534415人。1至5月全省疟疾复发病人数约有36万多人,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据5月上中旬疫情报告,全省仍以麻疹、流行性脑膜炎和百日咳发病最多。子宫下垂、闭经和小儿营养不良现象大量存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被迫放在这些疾病之后,位居第5位。由于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治疗浮肿病或其他疾病为主,在部分地区放松了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这些地区的血吸虫病害有了回升和发展,甚至过去从未有过病害的地区,也发现了钉螺和急性感染病例。如丹阳县横塘公社的大景、张家、北墓三个大队,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钉螺的电灌渠道里有了发现。
大跃进时期江苏省的血防工作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由于急躁冒进,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认识,不仅没有巩固防治成果,而且防治工作逐渐放松,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致使建国以来的防治工作几乎前功尽弃,而且错失了一鼓作气消灭血吸虫病的大好时机。
[作者简介]施亚利,女,1976年生,湖北武汉人, 南京大学历史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武汉 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