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发现黄蹼洋海燕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11日6:59时,超强台风“利奇马”刚刚离开杭州,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水域靠近钱王祠的水域(120°09′05″E,30°14′52″N,海拔约10 m)发现1只海燕.该海燕体型较小,腰部羽毛明显为白色,不似我国东海有分布的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其腰部白色延伸到尾下覆羽,跗跖较长,脚蹼为黄色,区别于同样具“白腰”特征的白腰叉尾海燕(O.leucorhoa)和斑腰叉尾海燕(D.castro)(Howell et a1.2019).经辨认,该鸟的特征符合黄蹼洋海燕(Oceanites oceanicus).经查阅《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 199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 2017)和The update of Zhejiang bird checklist (Chen et al.2012),浙江省内未曾有该鸟的分布报道,确认此次发现的黄蹼洋海燕为浙江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现场观察发现,这只黄蹼洋海燕在湖面觅食时会张开双翼、脚踏水面跳跃,符合洋海燕科(Oceanitidae)的典型行为.当日上午,该鸟一直在西湖北面水域2km范围内来回飞行觅食,13:35时之后,此黄蹼洋海燕个体在观察区域消失.
其他文献
高原地区动物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生存考验,随着海拔的变化,动物栖息地的食物资源等差异大,温度、氧分压等环境因子都将发生变化.环境差异可能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生活史对策.在生理功能适应中,动物的能量代谢适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不同海拔地区的能量代谢适应与热中性区范围,分别选取青海省的玛多县地区(34°88′N,98°23′E,海拔4193 m)、贵德县地区(36°36′N,101°41′E,海拔3663 m)和贵南县地区(35°50′ N,100°66′E,海拔
本研究旨在从麝鼠(Ondatra zibethicus)肠道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为开发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制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利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从麝鼠盲肠内分离出一株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WJ-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对菌株WJ-3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进行酶学特性实验,分析此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pH和最佳反应温度,以及此纤维素酶对不同温度和不同酸碱度的耐受性.结果 表明,菌株WJ-3属于空气芽孢杆菌(B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分泌麝香而闻名.麝香是雄性林麝的香腺分泌的特殊物质.由于过度猎杀取香、栖息地破碎等原因,野生林麝的数量急剧下降至濒危.自195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人工养殖林麝,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林麝营养需要、饲料加工与饲养管理、遗传特征与选育、繁殖、泌香机理与取香等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研究进展不大,所以,林麝种群扩繁速度低,种群规模不大,麝香产量不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林麝香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麝香的分泌形成过程、利用分子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典型且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但过去偏重营养盐向湖泊的点源和面源输入评价,常常忽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在湖泊水质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总结了地下水-湖水相互作用模式,重点评述了地下水排泄过程对湖泊水文与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渗流仪测量、水量平衡、氡质量平衡、温度示踪、数值模拟等量化方法的优劣性与适用性,探讨了地下水向湖泊排泄的时空变异性、地下水 湖水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等难点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表征湖底地下水排泄的时空变异性
区分基于科学和基于技术两种不同的原始创新模式概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模式演化模型.以我国芯片产业为例,对其产业创新系统与自主创新模式演进历程进行回顾总结,研究发现:早期各创新主体灵活采取两种不同原始创新模式及集成创新模式,促进了产业基础发展;而在中后期,创新主体未能及时使用集成创新模式,致使本土芯片产业生态体系不够完善.由此提出我国芯片产业在未来创新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大重视原始自主创新模式的采用,各有侧重地采取基于科学和基于技术的两种不同原始自主创新模式;另一方面
2016年3月24日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43°48′36″N,125°24′04″E,海拔227m)拍摄到1只体型大小与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相当的鸽形目鸟类(图1).其嘴细长、暗褐色,虹膜棕红色,脚趾紫红色.额、头顶青灰色,头侧、前颈粉红色,后颈羽毛黑色密布白色珍珠状点斑;颈腹侧、胸和腹部的羽毛粉红色,翅和背部棕灰色;中央尾羽浅褐色,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尾羽张开时外侧尾羽白色宽阔端斑显著可见,判断该鸟为珠颈斑鸠(S.chinensis)(约
期刊
黏滞阻尼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消能减震装置,已在钢结构建筑中得到了大量应用.然而由于钢结构的延性和阻尼特征,实用的钢结构附加黏滞阻尼器设计方法仍需深度探讨.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黏滞阻尼器延性需求的减震设计方法.首先,根据钢结构需求量化层间位移角性能目标及目标附加阻尼比,计算黏滞阻尼器延性需求,并确定黏滞阻尼器布置数量、进行控制效果检验及结构布置优化.文中以两栋三水准设计目标钢结构为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减震设计方法在不同阻尼比钢结构设计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此类结构可按层间剪力的37.5%估算所需黏滞阻尼力.
文中针对单层偏心框架结构,利用正弦行波激励研究了质量偏心率和激励频率对偏心框架结构行波扭转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行波激励下单层偏心框架结构的振动方程,采用相对运动法求解给出了正弦行波激励下单层偏心框架结构楼板的质心平动位移和转角位移以及楼板扭矩和柱剪力的解析解.计算了一个钢筋混凝凝土单层偏心框架结构的峰值楼板扭矩和峰值柱剪力,并分析了不同偏心率和激励频率情况下的峰值楼板扭矩和峰值柱剪力.研究表明:行波激励下偏心结构峰值楼板扭矩在结构的2个固有频率处各存在1个共振区,而对称结构峰值楼板扭矩只存在第2个共振区
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的简易隔震方法是提高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低矮房屋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文中提出一种新的简易隔震方法:橡胶砂芯组合砌块隔震垫层(RSMCBL).其主要原理为:上部结构通过离散的刚性盖板支承在一系列离散的由废旧轮胎颗粒-砂混合物构成的土柱上,橡胶砂柱被刚性砌块所侧向约束,以保证隔震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针对此种隔震垫层的隔震效应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各种参数对其隔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橡胶砂芯组合隔震砌块隔震层(RSMCBL)在各种工况下的减震系数均小于1,且得益于橡胶砂动力特性的非
A new newt species,Tylototriton daloushanensis Zhou,Xiao & Luo,sp.nov.,is described from Guizhou,China,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es.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and ND2 genes show that the new species is an indep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