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本文结合“人体血液循环”重要概念的教学,利用简单的材料构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物理模型解读转换,引导学生构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实现的这一概念图,通过过程性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血液循环;概念图;直观教学
  一、整体分析教材,明确梳理概念目标
  人体血液循环知识在课标的课程内容“生物圈中的人”中明确指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从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对本概念上下位关系及支撑事实进行了梳理,建立如图1的概念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图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流动的两个主要途径及其重要意义,并为下一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1.学生已有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构建了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以及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这些概念,但学生还不能将这三个小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这一大概念。他们普遍具有“血液在身体中是循环的”或“血液在身体中是流动的”等不完整的前概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的重要概念有两个:其一是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其二是认识到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只有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疑惑点:学生对于心脏四个腔室上连接的血管容易混淆,血液循环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由于学生不能感受人体内部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通过“人体的心脏一旦停止跳动,就会死亡,而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看来血液是需要不停的循环的,那么血液循环为何如此重要呢?”启发式提问,来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以此为契机来引发学生思考。
  3.学生兴趣点:(1)观察并解释“心脏是如何通过四个腔室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循环流动,并出现血液颜色的变化?”利用模型帮助学生解释疑惑,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2)通过“运动会使心跳发生怎样的变化?”设疑,让学生运用血液循环的原理解释心跳加快的原因。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兴奋感,不断深化概念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好处。
  三、建模学习,呈递概念
  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视频,导入一个沉睡千年血液循環之谜。提出问题:(1)哈维如何质疑发现血液循环的?(2)哈维的学说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悬而未解的谜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本节课探索的课题:人体血液循环。
  2.课中探索。课中探索分为5个环节:观看模型→构建模型→反思模型→研读模型→转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建立血液循环物理模型,对血液循环概念层层递进,最终构建出“血液循环的两个主要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液循环的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废物等”的重要概念,并绘制出完整的血液循环概念图。
  (1)观看模型。教师先通过自制模型(图2)演示血液循环路径和血液颜色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完成循环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出:人体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管道内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2)构建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是沿着怎样的顺序流动的呢?有没有规律呢?学生合作:先由小组内根据血液循环模型演示及书本提供的材料合作构建血液循环模型,然后进行小组间讨论交流。经过讨论交流引发了认知冲突后,教师展示血液循环示意图的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己构建的模型图和挂图有什么区别?进而引发学生思索:为何血液会沿着这一封闭的管道进行循环?
  (3)反思模型。要想揭开血液沿着这一密封管道循环的原因,学生必须从寻根求源,查明血液循环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此处提出血液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这些物质与人体细胞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人体内物质交换概念图模型(图3)。
  (4)研读模型。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对比图2模型中的血液流动以及动静脉血的转变来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思考以下问题:①血液循环包括哪2个过程?②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如何通过体循环流回到心脏? ③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如何通过肺循环流回到心脏?实现以下目标:①认知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②绘制出体循环概念图: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③绘制出肺循环概念图: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5)转化模型。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教师提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有何关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可以截然分开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废物等,动手绘制出人体血液循环与物质交换概念图(图4),完四、过程反馈,落实概念
  “血液循环”这节课的教学,通过沉睡千年之谜唤醒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走进血液循环的探究环境,接着教师利用自制的血液循环教具展示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反思、研读及转化血液循环模型,让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向科学家那样去完成科学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不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2]段玉佩 陈月艳.构建模型优化“人体血液循环”教学.生物学通报,2015,50(10):33-35.
  [3]刘继光“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09,44(1):38-40.
  基金项目:基于模型建构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2016BZJKT134)
  作者简介:熊琳(1985-),女,安徽阜阳人,亳州市利辛中学教师,从事生物教学教研工作;徐晶晶(1994-),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教育硕士。
  通讯作者:涂传林(1963-),男,安徽岳西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临近,全民学英语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听力作为英语语言交际的基础,则是我们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就高中英语学习中听力水平提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障碍;原因;对策  引言  从初中升入高中,各学科的学习难度不断加深。尤其是英语学习,对于我们听力能力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虽然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听力试题占有的比例不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起初中阶段的教育。初中地理学习对学生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地理知识学习中初中地理占据着基础地位,只有把基础打好,才可以使学生们以后的地理学习得到保障。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相符合,应充分地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初中地理;
期刊
摘要:数和形在合适的条件中是能够进行互相转化的,这种转化的也就是所说的数形结合。数形结合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在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把数和几何图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学知识的难度下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策略  初中时期的学生其思维水平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于较为抽象和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是难以理解的。这种情况对于数学的学习是
期刊
摘要:利用情景创设导入新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鼓励学生产生质疑,突破重点与难点知识,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非常有利。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阐述了情景创设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进而对情景创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应用做出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情景创设;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教师不懈的追求,而且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在运用以前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期刊
摘要: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也许会难以适应数学这门学科在难度上的改变,因此好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还能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集合与函数可以说是进入整个高中的导入性课程,这两章内容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今后数学课程中的学习信心。根据对历年高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集合与函数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两章,在每次的解题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差错。为了帮助学
期刊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且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见分层教学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
期刊
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终极目标.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和调整好教学的目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与配合,语文课堂的优化与延伸,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教育成果时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都开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其中,高中物理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物理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另一种则是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许多误区,还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
期刊
摘要: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们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中,课程涉及到基础知识和实验知识,要想学习好这些知识,兴趣是关键,这种积极性能推动我们更主动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的兴趣,进而取得理想的成绩。作为一名对物理知识学习多年的高中学生,如何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如何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作了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调整好学习心态、重视物理实验课程、上课认真听讲、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