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民”梁万茂的举报之路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他是“刁民”;有人说他“推动了当地的民主与法制进程”,还有人说他谋取了很大的利益……湖北省黄梅县一个农民8年追讨惠农补贴、把两任国土局长拉下马,他说为百姓维权的路,还要走下去。
  追讨惠农补贴
  多年来,梁万茂习惯了不去理会别人对他的评价。他坚信自己认准的道儿,就要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在湖北省黄梅县,48岁的孔垅镇孔东村农民、村民代表梁万茂一直充满争议。好的,不好的,种种说法传到梁万茂的耳朵里,他总是憨厚地笑笑,不言语。
  黄梅县是一个农业县。梁万茂是当地的种粮大户。早在2002年,由当地政府出面做工作,梁万茂承包下孔垅镇孔东村802亩湖田面积,承包期从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止。
  合同规定了承包费的上交办法:前3年每年上交6万元;中间5年每年上交6.5万元;最后两年每年上交承包费比照邻村湖田承包费计算。每年的承包费于上一年的11月30日前一次付清。
  2004年,是梁万茂承包合同执行的第3年,恰逢国家出台惠农政策,这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原本无人愿意承包的湖田顿时成了“香饽饽”,也成为一些人觊觎的目标。
  果不其然,2005年5月,孔东村新上任的村支书赵飞雄认为梁万茂的承包价格比周边村过低,要求梁万茂提高承包费,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答复,逾期视为同意解除合同。梁万茂认为有合同在手,并未理会。
  至2008年,村委会两次将湖田重新发包给其他村民,梁万茂皆通过法律途径讨回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几年的时间里,围绕着这块湖田,梁万茂和村委会纠葛不断。
  让梁万茂感到愤怒的是,属于他承包田的惠农补贴款并未到位,在村里和他一样遭遇的还有数十个村民。种粮大户们认为是有关领导私吞了惠农粮补。
  梁万茂与他所在的14组村民共20人曾联名向孔垅镇党委、黄梅县委领导反映情况,要求把中央惠农经费落实到户,保护农民耕种经营合法权益。
  梁万茂和当地村民反映,关于国家惠农粮食补贴问题,在孔垅镇始终没有得到徹底解决。2012年该镇有几个村的村干部就因侵占农民粮补被处罚。
  梁万茂曾算过一笔账:孔垅镇万亩湖31个行政村上报粮食种植面积1.7万亩,从2005年至2012年共8年,惠农粮补款几乎被镇、村两级截留。国家每年每亩补贴140多元,一年以250万元计算,8年合计两千多万元的惠农补贴去向不明。
  孔垅镇人民政府有文件显示:从2004年至2006年,3年的粮食补贴一直作为集体收入,未直接补贴到种田农民,违反了国家惠农资金发放政策。2010年,孔东村向上级争取了机动地中稻补贴面积604亩,实际补贴到户70.2亩,533.7亩补贴面积以该村12名农户名义虚报种植面积,套取惠农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以弥补村级经费不足,未落实到对外承包的机动地种植面积上。
  “这肯定不是小事,事关惠农政策的真正落实,是个大问题。”事情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村民们的预料。和梁万茂一起反映问题的村民大多遭到打击报复,梁万茂也被人持刀砍伤致残,至今左右臂均留有明显的刀伤。
  “我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上访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我不怕,我还要告。”梁万茂并不服输。
  县里一名领导对梁万茂说:“全县100多万人口都没有人要粮补,只有你要,你就是‘刁民’。”
  多年上访,梁万茂成了当地的“刺头”,他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2007年,他将县长拦在县政府门口要求其为民做主,最后整个孔垅镇只有他得到了一部分粮食补贴款,其他村民都没有得到,只因为他是“刁民”。在梁万茂的争取下,除了2008年,现在他每年都能拿到惠农补贴款,从2011年到2012年他拿到手的就有11万多元。
  自费审计
  梁万茂怀疑孔东村村委会财务收支存在问题,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他带领村民,多次要求村委会将村财务公开,并向县审计局、政法委等单位实名举报。
  黄梅县纪委、县政法委、县经管局等单位为此成立专门的调查组。
  村委会一直不理睬梁万茂的诉求。无奈之下,梁万茂决定出资8000元自费审计。2010年4月26日,经黄梅县政法委副书记刘建华介绍,梁万茂委托黄梅县农村经济审计站审计村级财务,时间范围为2005年度至2010年4月,此次审计由政法委担任鉴证方。
  作为委托方,梁万茂共要求清查村委会套领国家惠农补贴款等18个问题。
  委托审计协议书中约定:“审计结束后,受托方出具审计结论书,把有关情况和问题反馈到鉴证方,由鉴证方与相关部门处理。”
  两个月后,黄梅县农村经济审计站将审计报告交给黄梅县政法委。虽然整个审计由梁万茂出资,他是委托人,但黄梅县政法委一直没有把审计报告提供给他。
  如今审计已过了两年,结论仍未公布于众。
  梁万茂只看到了一个由政法委和审计站提供的手抄的村账目,但这个账目上连自己每年上交的承包费都看不到。而在一份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中农户基本情况统计表一栏,2012年梁万茂家人口数变为5人。“我们夫妻俩只有一对儿女,哪来的第5口人?”
  这让梁万茂更加怀疑,“里面有猫腻,所以他们不敢把真正的审计结论给我。”
  与此同时,梁万茂也在政府网站反映情况。2010年12月8日,黄冈市政府给省长信箱回复:黄梅县政府经调查,孔东村书记赵飞雄至2010年贪污村民二轮延包责任田粮补款10.7余万元。
  告倒两任局长
  除反映惠农补贴款被挪用外,梁万茂还一直关注着农业开发资金在孔垅镇的使用,黄梅县两任国土局局长就在此问题上“栽了”。
  1999年孔垅镇万亩湖被洪水冲毁,国家拨款1800万元开发万亩湖。2004年11月,县国土局局长张珍桥将包括梁万茂承包湖田在内的好几个村湖田进行强行开发,推毁了梁万茂按合同约定花巨资修建的四沟三路、花18万元修建的60亩精养鱼塘,造成2005年延误季节,大批土地荒废,承包农户经济损失惨重。   当时,梁万茂等四五十人向县信访局、省国土资源厅反映,要求赔偿农户经济损失。国土资源厅答复,未经承包户同意强行开发造成的损失要赔偿。
  2006年6月30日,黄梅县县长吴海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政等在县信访局接待上访代表,县长当场作出批示,要求县纪委立案调查,如果调查属实,要提出意见酌情补偿。
  之后,县纪委查明1800万元工程实际投入不足10%,国土局长张珍桥涉嫌贪污农业开发资金33万元,受到撤职但保留工资的处分。但农户的巨额损失却无人再提。
  接替张珍桥任国土局局长的是毕晓春。梁万茂告诉记者,当时状告张珍桥还与此人有关。
  毕晓春任黄梅县国土局党组书记期间,请受害农户吃饭,叫其告倒张珍桥,并许诺“我当局长一定全额赔偿你们损失”。然而毕晓春走马上任后,黄梅县政府拨出200万元修复豆腐渣工程,但这筆钱却去向不明,承诺的“赔偿农户损失”也成一句空话。这让梁万茂等人很愤怒。
  据黄梅县孔垅镇国土所的干部透露,毕晓春因涉嫌贪污农业开发资金、包养情妇已被“两规”。黄梅县纪委李副书记说:对毕晓春的问题,纪委会依法处理。
  官方眼中的“刁民”
  梁万茂的举报,曾引来媒体对黄梅县的高度关注。黄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健雄曾坦言:梁万茂多次举报的行为“推动了黄梅的民主与法制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梁万茂也是一个监督者。”黄梅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王政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有梁万茂这个监督者的存在,尤其是他抓住了惠农政策这一条,如今孔垅镇里的领导行事都谨慎了。想要在任上为镇里做点事,首先就要把粮食惠农补贴问题解决好,实事求是地来,如果不规范,梁万茂有他的招数,会搞得你没法做事。”
  “不过梁万茂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说在8年上访的过程中,他本身得到过很多好处。”王政透露,梁万茂以较低的价格承包了802亩湖田,而实际是1130亩。价格低,承包面积多,其他村民的意见非常大。由于他不断上访,2011年合同到期后,县里做工作,梁万茂继续延包了一年。
  梁万茂对此持不同意见:“2008年我承包的湖田被孔垅镇政府毁掉700多亩小麦,政府抢种了一年,今年是补回了这一年,根本就不是我上访的结果。”
  既然是既得利益者,作为普通的农民梁万茂为何还要花这么大力气反复上访?
  采访中,梁万茂多次表示:自己的粮食补贴款虽然拿到了大部分,但还要为老百姓维权,再一个是村里的财务有问题。如果政府还是不作为,不公开审计报告,他将继续在网上发帖,向省纪委上访举报。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汉饭店员工队伍呈现不稳定状态,流失率有所上升,影响了饭店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员工队伍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饭店可通过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员工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石油工程服务行业低谷运行,基层党建最大的重心就是围绕中心抓好生产经营,团结和带领基层员工“战寒冬、求生存、抓机遇、谍发展”,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持
学术期刊只有具备良好的学术价值,成为合格的产品后,才能被社会和同行业所接受,从而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达到促进期刊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学术期刊的经营效益可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