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平台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扩招造成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对当前形势一下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学科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学科平台建设为依托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科平台建设;创新能力;错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2-0033-03
  
  0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根本基础是具有富于创新意识的国民,具有富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高校研究生扩招工作基本完成,研究生规模己基本稳定。然而,扩招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现阶段,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等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扩招后的学生规模发展滞后严重。同时,社会发展导致的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致使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矛盾:一方面,是扩招造成的巨大的学生人数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造成的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与地方高校相对固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在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招聘来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创新性较强的工作。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因此,探讨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研究生不仅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有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科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探讨依托学科平台建设的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1.1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多数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主要由课程培养和导师培养两部分内容构成。。在课程培养阶段主要沿袭了本科生教育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来传授科学知识;而在导师培养阶段则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通过让研究生参与到课题工作中来锻炼和培养学生。这种机制下培养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实干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导致普遍存在研究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等问题。
  
  1.2 学科平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足
  良好的学科平台是研究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的基础。学科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学科平台的支持,创新性学术研究活动需要学科平台提供的完善的实验设施和软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学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又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和优秀研究成果,两者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
  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中,学科平台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足。由于学科实验平台资源有限,造成很多需要开展的实验和实践动手环节无法正常完成、研究内容固定。部分实验设备昂贵,也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实现。即使研究生已经有了创新思维和好的点子,但由于条件限制也无用武之地。因此,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科实验平台和开放式实验平台是促进研究生从事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1.3 创新氛围不浓厚
  研究生的学习是创造性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创新气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氛围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验表明,创新的火花往往产生于宽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成功的探索固然值得称道,失败的探索也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步骤,只有对那些尚未成功、甚至失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宽容,才能激发更多的研究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创新。否则,一方面高喊创新,一方面谨小慎微,不容许失败,实际上就是在扼杀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当前,由我国教育体制决定的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式的学习,造成了学生以教师为权威的思想,遏制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学术氛围。让研究生感到他们研究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开放的。为了充分营造创新氛围就必须首先营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一方面要为创新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设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学科平台,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创新主体的研究生,则要发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进行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
  
  2 学科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系
  
  学科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结合点。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既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创新能力的需要。
  学科发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科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要素是师资,这是学科的主体要素,一个学科一定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撑;第二个要素是拥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是学科的客体要素,学科建设成果最终要展示为对该学科的贡献;第三个要素就是研究生,这是学科最具特色的要素,也是评价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的学科依赖于一流的学科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可能聚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并提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也就很难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
  优秀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对学科平台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学科建设的生力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从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关系上得到体现。研究生是学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活跃在科研实践的第一线,是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主要执行者,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对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学科建设要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战 场。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造能力,最终都将通过工程实践和科研开发过程进行检验。因此,建设一批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平台,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提高工科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及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为了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大工程为背景,立足学校强势学科,设计研发了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如图1所示。平台主要由基础平台单元、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可控负载单元和变结构实验单元五部分构成。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以多元化、模块化、可变结构为特色。平台的建设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学生在传感器理论和工程测试信号获取与系统运动参数识别、工业对象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将学生组建成团队,令其在团队中亲自参与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通过团队建设、协调、优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为充分发挥平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大型扭矩传感器、大型高速连轧主传动系统能量传输、大型传动机构振动、变频调速系等实践生产问题,积极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河北港务集团、冀东水泥、承德钢铁公司、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构建可变结构工程模拟对象,模拟工程实际问题。尽力把平台搭建成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桥梁,做到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平台模拟问题,培养人才解决问题,再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的工作思路;尽力把平台搭建成本科生和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发现学术问题的窗口,为学生的迅速成长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学校的学科特色,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电气及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框架结构,提出了“资源整合是手段、体系构建是关键,能力建设是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是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规范性、前沿更新性原则,构建了大型旋转机械模拟与信号综合分析平台,提出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将高新技术知识传授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知识的应用开发能力。
  采用虚拟现实法进行仿真模拟教学,提高模拟的逼真性和教学的直观性。将“激励教学法”用于实验教学,以大师讲座和导师制为手段,开展科学素养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主动性。对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基地以教师为主的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指导与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促进传统实验室体制的改革,同时实现教学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管理机制。打破理论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的身份壁垒,打破实验室按专业或专业课设置、仪器设备难以调配的行政壁垒,创建了实验中心按功能区管理、人员按岗位管理的模式。
  为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基于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开设了传感器设计与信号获取及识别、测试信号处理与系统运动参数识别、工业控制等实验和设计_内容。进一步,对已结题项目和在研项目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新的子课题,并在研究生培养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和兴趣构建创新团队,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愿协作,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协作创新能力。
  
  4 结论
  
  论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及其形成因素。阐述了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诸多因素。分析了学科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以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为例,对新形势下以学科平台建设为依托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综合论证了用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占有优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仅就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来看,其特点与问题较为明显。为解决现存问题,将校企合作引入教
[摘 要] 教师教学思维外化为教学行为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教师教学思维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而价值理性缺失的现状,使得广大教师不能有效践行新课改的育人理念,这不仅成为阻碍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社会惯习、教学评价和教师教育的视角探讨教师工具理性教学思维形成的诱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指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和谐统一的教师教学思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业主维权意识的提高,近来年成立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的小区越来越多,业委会和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如何相处,已经成为双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是国家公路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三农难题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新业态——“研学旅行”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亮点和热点之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必将导致行业的竞争压力。
金融扶贫作为一种政府脱贫减贫的手段,在脱贫攻坚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扶贫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现阶段各商业银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内涵与中国的素质教育非常吻合等特点,赢得了中国教育界的青睐,在许多中小学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