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人学期的基础阶段,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成长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方法的普及实施,社会对学生品质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是越来越关注,相应的德育教育应运而生。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促进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学习呢?本文就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知”与“行”的角度来探讨“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关键词:知行分离;德育;素质教育;品德;人生观
  一、 引言
  知行的实际上一直没有停止过,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知行合一等一直是哲学辩证谈论的热点,而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专家学者们现在有一种新的想法,那就是知行分离。知,也就是知道、了解,而行则代表着去执行、落实,两者实际上是对事物了解的两个角度,“知”主要着重的是对事物思想方面的了解,而“行”则是对事物行动方面的落实。那么,“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在新的时代,传统的“传道、解惑”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德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德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创新,尤其是在小学时期,通过相关的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成熟。
  小学时期是“人”品行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应于一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品质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期间的学生有帮助别人的习惯,那么这个习惯很可能会跟随人一辈子,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学习适应的递减规律”。也就是说越年轻时养成的习惯越容易保持持久性。因此,小学德育至关重要,必须层层落實,保证教育质量。
  三、 “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一) 系统性了解
  “知行分离”实际上是把学习和实践过程分解开来,在小学生需要“知”的时候,老师们详细地给他们讲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告诉他们什么是错的。在这个“知”的环节中,重要的是要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是非观念和对错观念,要将小学生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引导培养,在“知”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真善美”的了解。好的“知”实际上是对“行”的一种基本前提,良好的“知”有利于更好地去“行”,从而从学习和实践两个角度巩固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掌握。
  (二) 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判断的能力
  “知行分离”实际上也是给了小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将“知”和“行”分开,学生们通过“知”了解到何为德、何为道,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初步形成一个对于事物判断了解的能力。对于事物有了基础的了解,之后又将知行分离开来,实际上是在知与行两个过程中间插入了一个中间环节,也就是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时间。小学生们可以利用“知行分离”中间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一点一点地培养起小学生独自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 更好的切身实践
  “知行分离”本质上是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实践,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行”。“知行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小学德育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详细地划分成两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两个人过程。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知行的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三观,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行素养。所以,将知与行分离开,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地去“行”,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将德育教育内容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最终形成一种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四、 “知行分离”的注意事项
  很多学者专家认为,知行本身上是合二为一的,将“知行分离”的最终闭环操作是知行合一,最终作用在小学生身上,让小学生受益终生。需要注意的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会下意识地模仿环境里的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这样,德育教育实际上是需要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建立多个优秀的模拟对象,包括对事物概念的发展对象,包括对价值选择的模拟对象。在小学生的德育渗透中,教育者本身应该加强修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好的模仿对象,然后对小学生言传身教,在细微处影响学生。所以,“知行分离”想要做好,教育者本身就要做好相应的“知行分离”,这样才能将“知”和“行”具体详细地传递给小学生。
  五、 总结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本文论述了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三个角度详细地研究了“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具体影响,文章最后落脚在小学德育教育“知行分离”的注意事项上。德育教育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人才的培养品质,一定要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足够的重视,将“知行分离”落实到位,将小学德育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贾云峰.德育渗透小学美术学科之初探——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100-101.
  [2]黄文.传统融入,美德浸润,促德性与美育共成长——小学茶艺课程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14):45-46.
  [3]冯小清,陈碧欣,林虹.小学英语教材插图德育渗透分析与研究——以PEP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英语广场,2018(6):130-131.
  作者简介:
  杨世梅,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以海地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经验为例,阐述这一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所具有的较高的应用价值.
徐志摩是一位对中国新诗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诗人.他始终以自我感情输出而追寻理想化的艺术人生,将这种浪漫、自由的思想在诗文之中建立起了理想国.相较于同浪漫主义的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更为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To learn mainly, when the hall standard ”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
摘要: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发布以来,关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培育的话题成为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文件指示,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情况,认为,树立教育学立场的知识观,重视生活经验的联结,实现思想文化的浸润,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实现学科教学整体改进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改进  自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
期刊
摘要:设计造型基础是培养和提升设计造型水平及设计创造力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各大高校设计艺术的不断发展,设計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院校将设计艺术造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设计基础的深层次分析和实践,从而更好的将设计与时代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设计艺术;造型;基础研究  设计造型基础的学习是每一个设计者所学习的必备阶段,是培养和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分类评述近年国内立项的八个主要的翻译研究课题,并就我国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以及翻译学科建设提出一些基本意识.
目前在会计领域中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撼动了会计诚信基石.如何重塑会计诚信,遏制会计造假,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积极倡导诚信精神,建立会计诚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