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搞好实验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分析,对如何有效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及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展示个性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章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析如下:
一、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标对于物理实验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通过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实验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主要问题: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物理教师们课堂讲授中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极其少;更多的老师并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而不重视实验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往往只是通过播放视频或ppt,视觉的知识传授方式,间接给学生演示物理实验。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极其有待改善,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2、学生的主要问题:由于老师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对于极其抽象的物理定义,学生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在做题时更多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物理公式来推算出实验结论,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大多数同学认为做实验费时,考试又不考动手操作。近些年,高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新实验、能力考查越来越多,对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器材步骤、方法过程、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考察比例越来越小,对选学物理的同学也同样缺乏吸引力。
综上所述,核心问题是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
3、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现实中,学校的教育评价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文化课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的深入整合,难以找到可行的评定标准。即使是具有权威的“高考”也不能对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进行直接评价。其结果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本真意义。
二、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实验优先,开展随堂小实验:手脑并用,激趣益智。“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小实验”,即将教材中以住不受重视的认为无足轻重的小实验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物品就能方便开展的实验。
(二)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激发学习兴趣”是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探究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3或4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具有初步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教师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四)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阵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关键。
(五)注重物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渗透物理科学思想。纵观物理学史上最美的十大实验,绝大多数是用最简单的实验设备揭示了最深刻的物理原理。
(六)转变实验评价方式,多一份人文关怀。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我校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了这一转变。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王守江.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章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析如下:
一、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标对于物理实验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通过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实验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主要问题: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物理教师们课堂讲授中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极其少;更多的老师并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而不重视实验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往往只是通过播放视频或ppt,视觉的知识传授方式,间接给学生演示物理实验。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极其有待改善,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2、学生的主要问题:由于老师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对于极其抽象的物理定义,学生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在做题时更多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物理公式来推算出实验结论,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大多数同学认为做实验费时,考试又不考动手操作。近些年,高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新实验、能力考查越来越多,对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器材步骤、方法过程、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考察比例越来越小,对选学物理的同学也同样缺乏吸引力。
综上所述,核心问题是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
3、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现实中,学校的教育评价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文化课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的深入整合,难以找到可行的评定标准。即使是具有权威的“高考”也不能对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进行直接评价。其结果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本真意义。
二、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实验优先,开展随堂小实验:手脑并用,激趣益智。“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小实验”,即将教材中以住不受重视的认为无足轻重的小实验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物品就能方便开展的实验。
(二)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激发学习兴趣”是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探究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3或4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具有初步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教师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四)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阵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关键。
(五)注重物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渗透物理科学思想。纵观物理学史上最美的十大实验,绝大多数是用最简单的实验设备揭示了最深刻的物理原理。
(六)转变实验评价方式,多一份人文关怀。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我校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了这一转变。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王守江.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