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年,大约有40万观众从世界各地来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他们被参展的大片所吸引,同时来到这座北美城市体验其独到的多元文化。2012年,尤其特殊,本届电影节不仅为观众带来各国大片,同时带来的是对亚洲电影和市场的特别关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把聚光灯打向亚太市场,这不仅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业策略,更代表了一种坚定的执行力把策略落实到了实处。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战略转移并一步步完成转移的策略?
“亚洲有很多很优秀的摄影师、制片人、演员。他们需要一个‘桥梁’帮助他们与世界连接。我们愿意也很高兴充当‘桥梁’的角色。”Cameron Bailey先生,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指挥人,这样告诉我。在本届电影节成功举办一个星期之后,我应邀来到其总部——位于多伦多中央商务区的新建成的办公楼TIFF Bell Lightbox,与Bailey先生有了一番交流。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本届电影节聚焦亚洲、如何一步步把策略实施下来完成战略转移。我们的交谈自然从本届电影节的红毯开幕大片开始。
《环形使者》LOOPER
2012年9月6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始,当晚的大片是好莱坞巨制 《环形使者》 ,一部中美合作的电影。通常来说,开幕大片对电影节意义重大,因为开幕影片不仅把电影推向全球聚光灯下,也基本定下了本届电影节的大致基调。还记得,在2011年,一部并非加拿大自产的记录片FROM THE SKY DOWN首当其冲作为开幕大片让我纳闷儿了好几天:既非“电影”又非加拿大。仍然有点儿去年遗留的纳闷儿,更带着今年的不解,我问 Bailey先生为什么今年不选加拿大本国自产的片子开幕自家门口的节日。拥有13年选片、评片经验的艺术总监告诉我,其实开幕式选哪种片子通常有两种方案:加拿大自制,或者非自制。 本年度,电影《环形使者》被选是因为它的科幻故事想法独特、情节发展环环紧扣,而并非好莱坞的大牌子或者大预算。他进一步解释道:“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影盛会,所以开幕大片不一定必须是加拿大片子。另外,加国影片在节日期间将有充分的施展时间和空间,我们平衡各国的影片内容数量并不困难。所以,能把开幕机会留给来自外国的作品挺好,可以让多伦多电影节的国际味道更醇熟些。
Bailey告诉我《环形使者》此次表现不俗,单是开幕式一晚就吸引眼球逾3,500人,更不用说电影人和演员走红毯带来的明星效应了。观众对这部中美合作的大片反应积极,他们喜欢科幻效果把现实世界不能发生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一部中美两国联合制作的大片一统2012开幕式红毯,行业专家可能会问,这里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拓展新兴市场”
Bailey 先生表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跨国合作大片可以促使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更加国际化,在两个国度都得到观众和支持。他认为,其实这里传递给市场的信息很简单也很直接——任何希望得到长足发展、立于不败的公司和实体,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市场不容你们忽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差,飞到世界的各个地方,评片、审片,把优秀的影片带来多伦多电影节。”他说,“当我在各地停留,我可以感觉到大家把多少关注度放在亚洲。”不错的,中国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15亿人口对任何商家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商业机会。
好莱坞巨制《环形使者》本年度在多伦多举行全球首映也表明作为全球知名电影节之一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其国际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优秀的影片与重要的电影节相得益彰,加快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化的步伐,在全球瞩目的市场与全球最优秀的对手竞争。当然,与优秀的电影节合作也为亚太市场专业人士带来好处多——毫无疑问——为自己的作品拓展国际市场。
如何实现?
“作为电影节的运作团队,我们把这个节日看作是一个平台,或者称桥梁。”当我问到东西方电影人合作机会为双方带来的机遇时,Bailey先生开门见山,用一句话为我概括了电影节的使命和功能。
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他负责参展影片的总体规划和执行工作,比如选择、评审等,同时也负责全球电影制作机构、 业内人士的交流与联系工作。他继续解释道,“多伦多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它为电影背后的专家和团队提供一个国际舞台,把专业人士与市场观众联系起来。电影人通过这个舞台向世界展示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精心构思故事太精彩了,所以观众错过就太可惜了。利用这个舞台,来自全球的电影人无论您的种族、信仰、肤色、和政治党派是什么,您都有权利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您的才华,展士您的作品,享受我们的服务。”
他继续告诉我,除了与全球观众相连接,参加电影节的专业人士还有机会与彼此沟通、交流,这是节日的另一个“桥梁”层面。大家在一起讨论故事选题,寻找投资融资;还有,大家可以认识很多来自各国的同行,交换联系方式、保持联络、为以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Bailey先生还向我透露,多伦多电影节将继续加强行业峰会与论坛这方面的运作,为全球电影人、专业机构团体、演员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把短暂峰会的谋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契机。
多伦多亚洲电影峰会
本届电影节举办的峰会就是一个现成的“桥梁”实例。
这是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次正式专门为亚洲电影人和专业人士组织、举办交流研讨会。本次峰会于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举行,在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到第五天之际,地点选址位于多伦多商业区的香港物业——香格里拉酒店。Weinstein 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的联合主席Harvey Weinstein先生出任峰会主持人,主持并开幕了欢迎酒会和峰会开幕仪式。Weinstein先生肯定了峰会的积极影响,“本次峰会为电影制作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带来合作制片、融资、影片渠道拓展、展览展示、行业政府规章规定等各方面的交流探讨机会。”国际著名影星、制片人、导演成龙先生(Jackie Chan)受邀参加了峰会。
本次峰会由大大小小十数个研讨和小组讨论会组成,包括:参议员Chris Dodd先生主持的“论电影业政策”,Seven Starts Entertainment公司Bruno Wu先生参与的投融资对话, IM Global公司的Stuart Ford先生与新加坡媒体权威机构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Singapore的Kenneth Tan先生参加的关于亚洲影片的现状和发展,全球电影专业人士研讨会,Village Roadshow Asia公司的Ellen Eliasoph女士与Bona Film Group的Jeffrey Chan先生及另外两位专家一起参与的关于制片的研讨,日本文化研讨会,亚洲和北美专家共同参与的关于电影体裁的小组讨论,由亚洲所有国家的专家代表组成的电影展览展示研讨会,和印度电影与文化的讨论会等。
Bailey先生告诉我本次峰会为大家带去收获很多,而且他对峰会达到的效果也很满意。
展望未来
当我提到下一步的计划时,我们的话题自然落在东、西方电影人合作制片方面,Bailey先生的建议是:双方有效的沟通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亚洲有着源源流长的文化和历史,这是亚洲乃至全球的宝贵财富,他认为,制作国际认可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你的市场。比如,亚洲电影人如何制作本土的故事并得到亚洲之外观众的认可和欣赏?这个需要在合作制片里寻找答案。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双方一起的学习机会和成长过程。他建议,双方认真、主动地倾听对方的顾虑、要求和挑战,一起协商、制定合作方案,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对方解决实际的问题。他再一次强调,不断增长的强劲的亚洲需求不容忽视。
在采访接近尾声,我专门请经验丰富的Bailey先生给中国的电影人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们与西方专业人士特别是全球娱乐大腕儿好莱坞合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他笑了然后谦虚地说道:“我觉得中国的专家们很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但是西方的电影人和专业人士不太懂得东方。”
“亚洲有很多很优秀的摄影师、制片人、演员。他们需要一个‘桥梁’帮助他们与世界连接。我们愿意也很高兴充当‘桥梁’的角色。”Cameron Bailey先生,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指挥人,这样告诉我。在本届电影节成功举办一个星期之后,我应邀来到其总部——位于多伦多中央商务区的新建成的办公楼TIFF Bell Lightbox,与Bailey先生有了一番交流。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本届电影节聚焦亚洲、如何一步步把策略实施下来完成战略转移。我们的交谈自然从本届电影节的红毯开幕大片开始。
《环形使者》LOOPER
2012年9月6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始,当晚的大片是好莱坞巨制 《环形使者》 ,一部中美合作的电影。通常来说,开幕大片对电影节意义重大,因为开幕影片不仅把电影推向全球聚光灯下,也基本定下了本届电影节的大致基调。还记得,在2011年,一部并非加拿大自产的记录片FROM THE SKY DOWN首当其冲作为开幕大片让我纳闷儿了好几天:既非“电影”又非加拿大。仍然有点儿去年遗留的纳闷儿,更带着今年的不解,我问 Bailey先生为什么今年不选加拿大本国自产的片子开幕自家门口的节日。拥有13年选片、评片经验的艺术总监告诉我,其实开幕式选哪种片子通常有两种方案:加拿大自制,或者非自制。 本年度,电影《环形使者》被选是因为它的科幻故事想法独特、情节发展环环紧扣,而并非好莱坞的大牌子或者大预算。他进一步解释道:“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影盛会,所以开幕大片不一定必须是加拿大片子。另外,加国影片在节日期间将有充分的施展时间和空间,我们平衡各国的影片内容数量并不困难。所以,能把开幕机会留给来自外国的作品挺好,可以让多伦多电影节的国际味道更醇熟些。
Bailey告诉我《环形使者》此次表现不俗,单是开幕式一晚就吸引眼球逾3,500人,更不用说电影人和演员走红毯带来的明星效应了。观众对这部中美合作的大片反应积极,他们喜欢科幻效果把现实世界不能发生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一部中美两国联合制作的大片一统2012开幕式红毯,行业专家可能会问,这里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拓展新兴市场”
Bailey 先生表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跨国合作大片可以促使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更加国际化,在两个国度都得到观众和支持。他认为,其实这里传递给市场的信息很简单也很直接——任何希望得到长足发展、立于不败的公司和实体,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市场不容你们忽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差,飞到世界的各个地方,评片、审片,把优秀的影片带来多伦多电影节。”他说,“当我在各地停留,我可以感觉到大家把多少关注度放在亚洲。”不错的,中国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15亿人口对任何商家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商业机会。
好莱坞巨制《环形使者》本年度在多伦多举行全球首映也表明作为全球知名电影节之一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其国际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优秀的影片与重要的电影节相得益彰,加快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化的步伐,在全球瞩目的市场与全球最优秀的对手竞争。当然,与优秀的电影节合作也为亚太市场专业人士带来好处多——毫无疑问——为自己的作品拓展国际市场。
如何实现?
“作为电影节的运作团队,我们把这个节日看作是一个平台,或者称桥梁。”当我问到东西方电影人合作机会为双方带来的机遇时,Bailey先生开门见山,用一句话为我概括了电影节的使命和功能。
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他负责参展影片的总体规划和执行工作,比如选择、评审等,同时也负责全球电影制作机构、 业内人士的交流与联系工作。他继续解释道,“多伦多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它为电影背后的专家和团队提供一个国际舞台,把专业人士与市场观众联系起来。电影人通过这个舞台向世界展示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精心构思故事太精彩了,所以观众错过就太可惜了。利用这个舞台,来自全球的电影人无论您的种族、信仰、肤色、和政治党派是什么,您都有权利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您的才华,展士您的作品,享受我们的服务。”
他继续告诉我,除了与全球观众相连接,参加电影节的专业人士还有机会与彼此沟通、交流,这是节日的另一个“桥梁”层面。大家在一起讨论故事选题,寻找投资融资;还有,大家可以认识很多来自各国的同行,交换联系方式、保持联络、为以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Bailey先生还向我透露,多伦多电影节将继续加强行业峰会与论坛这方面的运作,为全球电影人、专业机构团体、演员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把短暂峰会的谋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契机。
多伦多亚洲电影峰会
本届电影节举办的峰会就是一个现成的“桥梁”实例。
这是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次正式专门为亚洲电影人和专业人士组织、举办交流研讨会。本次峰会于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举行,在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到第五天之际,地点选址位于多伦多商业区的香港物业——香格里拉酒店。Weinstein 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的联合主席Harvey Weinstein先生出任峰会主持人,主持并开幕了欢迎酒会和峰会开幕仪式。Weinstein先生肯定了峰会的积极影响,“本次峰会为电影制作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带来合作制片、融资、影片渠道拓展、展览展示、行业政府规章规定等各方面的交流探讨机会。”国际著名影星、制片人、导演成龙先生(Jackie Chan)受邀参加了峰会。
本次峰会由大大小小十数个研讨和小组讨论会组成,包括:参议员Chris Dodd先生主持的“论电影业政策”,Seven Starts Entertainment公司Bruno Wu先生参与的投融资对话, IM Global公司的Stuart Ford先生与新加坡媒体权威机构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Singapore的Kenneth Tan先生参加的关于亚洲影片的现状和发展,全球电影专业人士研讨会,Village Roadshow Asia公司的Ellen Eliasoph女士与Bona Film Group的Jeffrey Chan先生及另外两位专家一起参与的关于制片的研讨,日本文化研讨会,亚洲和北美专家共同参与的关于电影体裁的小组讨论,由亚洲所有国家的专家代表组成的电影展览展示研讨会,和印度电影与文化的讨论会等。
Bailey先生告诉我本次峰会为大家带去收获很多,而且他对峰会达到的效果也很满意。
展望未来
当我提到下一步的计划时,我们的话题自然落在东、西方电影人合作制片方面,Bailey先生的建议是:双方有效的沟通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亚洲有着源源流长的文化和历史,这是亚洲乃至全球的宝贵财富,他认为,制作国际认可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你的市场。比如,亚洲电影人如何制作本土的故事并得到亚洲之外观众的认可和欣赏?这个需要在合作制片里寻找答案。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双方一起的学习机会和成长过程。他建议,双方认真、主动地倾听对方的顾虑、要求和挑战,一起协商、制定合作方案,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对方解决实际的问题。他再一次强调,不断增长的强劲的亚洲需求不容忽视。
在采访接近尾声,我专门请经验丰富的Bailey先生给中国的电影人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们与西方专业人士特别是全球娱乐大腕儿好莱坞合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他笑了然后谦虚地说道:“我觉得中国的专家们很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但是西方的电影人和专业人士不太懂得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