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人口出生率又是人口增长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出生率的及时监控和预测能够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建国以来,我国从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过渡到近年来一直维持的较低水平人口出生率,其中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出生率由高到低的转变。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失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重点分析了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得到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对其有着深刻影响的结论,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贯彻落实全面二胎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医疗、文化事业的投入等建议,以期保持合理水平下的人口出生率,使我国人口变化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口出生率;人口红利;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21-01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处于各项活动之中。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的三十多年以来,其在抑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丰富的人口红利。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降到较低水平,具有时间上的压缩性。这使得我国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转变期的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出生率的长期下降同时也成为引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抚养比下降,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将日趋消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既不利于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二、发展阶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呈现出五个阶段:早期的高出生率阶段、 20世纪80 年代出生率大幅下降阶段、90年代出生率有所反弹阶段、90年代后持续下降阶段和近年来低出生率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可得如下:
  一是1949~1970 年的高出生率阶段。此阶段的人口出生率平均在30‰左右。二是1971~1979年出生率大幅下降阶段。此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至17.32‰。三是1980~1987 年出生率小幅反弹阶段。人口出生率回升至23.33‰。四是1988~2005年持续下降阶段。人口出生率降至12.4‰。五是2006~2015年人口低出生率阶段,人口出生率基本稳定在12‰。
  此外,2012 年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部分调整,人口出生率出现小幅上涨。
  三、影响因素
  (一)人口政策。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1982年到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从 22. 28‰降至12.37‰。对于我国而言,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造成我国出生率较低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将来在一定程度上使出生率有所提高,这将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人口结构比例上使得老龄化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经济因素。众多学者研究分析表明经济因素对出生率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育成本和人口出生率成反方向变化。经济的发展使个人及家庭收入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相应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由此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对于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萎靡的同时有着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而经济得到大跨越发展的今天我国维持了较低的出生率水平。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逐步覆盖全国大多数地区,由此形成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体系为广大城乡居民进一步提供了养老安全保障。
  (四)居民文化教育水平。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不同的生育观念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从我国来看,一般情况下农村出生率要高于城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很多落后偏远山区的妇女甚至沦为生孩子的工具。因此,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少生子女。
  (五)医疗卫生水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对出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恶劣的医疗环境和低水平的妇幼保健水平致使高婴儿死亡率。为确保足够的子女数人们大多会选择多生育,这相应地提高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优越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婴儿死亡率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
  (六)其他。 人口死亡率、人口迁移和育龄妇女生育率是决定人口出生率的三大因素。一般而言,一国或一地区如果有较高的人口死亡率则会采取刺激生育的举措,从而引起出生率的提高;考虑到人口迁移一般多涉及青壮年,因此会使迁出地出生率降低,迁入地出生率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强弱、生育率高低对人口出生率也有着显著影响。
  少年儿童抚养比和反映医疗健康水平的婴儿死亡率也对出生率有所影响,二者与出生率大体上成同方向变动。此外,家庭结构、功能以及家庭对子女价值的评估都将直接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支配他们的生育行为,从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高低。
  四、解决对策
  (一)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通过完善人口政策延长人口红利。全面二孩政策会造成新生人口的增长,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缓解老龄化现象并积极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同时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经济适度持续稳定增长,适度控制物价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经济是保障人们幸福、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的根本途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由新生人口带来的抚养压力同样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不小的负担。要缓解这一现象我们应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居民文化教育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此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而引导正确的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国军 赵小静 周新发.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6(2):7~11
  [2]王森.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07(9):124~126
  作者简介:郝君凯(199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
其他文献
作为当前企业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发展中显得越发重要,它能增强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提升企业核
在结核病治疗中,链霉素一直做为主要的抗结核药物,较长时期的或间断应用.而链霉素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局部容易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硬结(以下简称硬结).这不仅影响药物吸收及该部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位摩尔人奥赛罗与显贵的元老勃拉班修之女苔丝狄蒙娜之间的爱情悲剧.作为莎翁所塑造的悲剧人物长廊中极具个性的主人公奥
现如今篮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国家高校篮球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的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怎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上满足现今大
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全方位育人工作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应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入手,并切实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
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曾经承认:“在我人生中的这个年龄段,没有比这种事情更让我感到痛心的了——走在大街上,听到脚步声就开始怀疑可能会被抢劫.然后朝四周看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社会实践等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明确的
摘要:恋爱问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学生的恋爱心理特點直接决定着其恋爱行为,并会对专业学习及日常生活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如何指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对其恋爱心理进行有效调试,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恋爱心理 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1  从年龄阶段来划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处于了恋爱的“高发期”。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学生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rn国家昌盛,人才为本.有个事件充分说明人才的重要性,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支叫做“阿尔索斯突击队”的特种部队,秘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随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而这对高校教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