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辛热中药挥发油外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分子机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辛热中药挥发油外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高良姜Alpiniae Officinarum Rhizoma、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肉桂Cinnamomi Cortex、吴茱萸Euodiae Fructus、胡椒Piperis Fructus 5种辛热中药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并与防风Saposhnikoviae Radix等10味辛温中药挥发油进行比较,得到差异倍半萜类化合物;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差异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采用TIGER数据库筛选在皮肤中表达的蛋白,用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用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关键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结果辛热中药挥发油中倍半萜类成分质量分数高于辛温中药挥发油,倍半萜类成分在辛热中药挥发油外用给药时更倾向于滞留在皮内,是决定透皮促渗能力的关键成分,可能为辛热中药挥发油的关键物质基础。"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结果表明辛热中药挥发油外用主要涉及产热相关的核受体共激活蛋白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靶点及脂代谢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A)、类视黄酸X受体α(retinoic acid X receptorα,RXRA)、NCOA2靶点及抗炎相关的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G/Hsynthase1,PTGS1)、PTGS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靶点,提示产热、减脂、抗炎为辛热中药挥发油倍半萜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结论β-石竹烯、α-muurolene、吉马烯、β-榄香烯、δ-榄香烯、β-芹子烯、α-胡椒烯等倍半萜类成分为辛热中药挥发油的特征组分,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A-RXRA-NCOA2信号轴及PTGS2、PTGS1、IL-6等炎性因子,从而产生产热、减脂、抗炎等作用。
其他文献
以樟子松和水曲柳为木材试样,选择微波处理后常压浸渍木材阻燃处理方法,考察在生产阻燃木材的浸渍方法中引入微波技术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新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我国家电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家电企业陷入"囚徒困境",降价竞争形成必然.为防止"失度竞争",政府要合理调控市场,企业要加强联合和提高管理水平.
目的分析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查证,依据护理干预模
本文从扬咸月博士的《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及其微观基础研究》和谭儒勇博士的《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这两本书中对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分类出发,比较其分类中的异同点,来
考试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文章结合对《房地产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后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考试方法改革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151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1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54.30%),潜伏期最长的
<正> 我院承担的花溪迎宾馆工程设计项目,自2000年8月着手进行设计前期工作,2001年9月提出项目建议书,2002年8月建筑方案通过专家论证,2002年9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
会议
研究背景  现在,大城市中停车位越来越紧张,尤其是老旧小区可谓一位难求。由于城市土地的紧张,新建停车场已不可能,挖掘现有停车场的潜力成为现实的选择。现有的立体停车库基本都只适用于各种固定的停车场,并且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安装难度大、进出车位比较麻烦、无法在道路边设置。在此背景下,我开发了“路边立体停车位”项目——在一个标准路边停车位可停2辆车,可极大缓解大城市老旧小区车位紧张的状况。  路边立体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