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与恐惧感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为什么有些人永远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甚至是具有攻击性?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外在表象,其实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奥密。
  
  实验:亲和有助缓解恐惧感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了一个试验,将62名胆量相似的女性集中到一起,告诉她们试验内容是要接受电击。
  不过,在将这些人分成两组后,一组人不但看到了令人生畏的仪器,而且听到的话也极其“吓人”:这种电击会伤人……但不会留下永久性的伤害。
  另一组人听到的说法则完全不同:我向您保证,您将要感到的电击无论如何不会不舒服。它不过有些像发痒或震颤那样的感觉。
  在此之后,她们都被告知试验要推迟10分钟。所有人都要到其他房间去等候,而那些房间都是很舒适的。
  这时,有人提出希望和其他被试者一起等。这样,实验者就要询问每一个被试者选择是和他人一起等,还是一个人等,或者不作选择,同时还要表达这种选择的强烈与否。当被试者做出了选择后,该实验就结束了。
  结果,被惊吓的32人中,有20人选择结伴等候,占62.5%;而被安慰的那30人中,只有10人选择结伴,占33.3%。
  斯坦利·沙赫特的假设被验证了:越是在焦虑、恐惧的情境下,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就越强烈。
  
  为何频现职场“霸王”?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这样的人你一定见过:他们因为自己有一技之长,或者特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霸气十足,对周围的人毫无亲和感,甚至具有攻击性。比如:娱乐圈频繁出现的“戏霸”,这些通常都是演技超群、具有高人气的知名演员。
  再看看企业界吧,这样充满“霸气”的人也不少。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房地产“大嘴”任志强,他的霸气恐怕无人不晓——从不怕得罪谁,也从不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几乎成了他的个性标签。
  外界在领教他们的霸气之时,通常会认为他们是恃才傲物,拥有行业或职业的优越感。但如果深究其心理状态,就会发现: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些“霸王”的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都非常高,而使得内心充满安全感。比如:他们没有对于自己社会关系缺失的恐惧,没有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恐惧,于是就有更真实表达的自主意愿。同时,每个人的亲和动机本身就有差异。当外来刺激超过个人最适宜的刺激量时,就会引发人追求清静和独处的动机,也就是名人因被过多关注而更想过低调的生活;反之,则产生亲和动机,希望有人陪伴,有更多的关注。至于最适宜的刺激量为多大,因个体差异没有明确的界限和计量方法。
  任何人都希望拥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会让人产生相对的安全感,人对社会关系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人的最高诉求。但为什么也有些人不看重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替代品,比如:金钱、社会地位等,这些替代品能麻痹人对社会关系的心理需求。
  当然,在职场中特别有人缘的人,那些充满亲和力和性格随和的人,并非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更亲和,而是他们更重视社会关系对自己幸福感提升的影响,而这也是相对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
  
  非常时期,上司更需亲和力
  
  身处职场,尤其是处于事业的非常时期,人们会产生更多亲和动机,来化解一些“恐惧感”。比如:当社会环境或企业发生重大变革时,当团队遭遇失败或裁员时,当个人面临疾病或心理打击时,当家庭有人失业或夫妻关系不睦等情况时,此时人们都更愿意亲近他人,从而获得心理的安全感。
  因此,在这些非常时期,主管消除员工恐惧感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下属更多的亲近。在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主管的亲和力与否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危机出现时,人们更希望与人亲近,至少大家可以抱团取暖。此时,主管不仅要主动亲近下属,给他们更多关爱和鼓励,同时要给下属营造更亲和的团队氛围,这不仅有助消除个人内心的恐惧感,更能提升耐受力。
  但很多时候,领导人通常更愿意快乐与人共享,苦难却先要自己扛下来,因为“与员工诉苦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结果是,团队领导人因集中精力在应对和解决问题上,反而忽视了与下属的沟通和亲近;而员工又因不明情况,加之内心恐惧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于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非常时期,每当团队成员开始感到无助、焦虑甚至恐惧时,上司对下属展现更多的亲和力,团队成员之间感受到更多的亲和力,无疑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有利武器。
  
  亲和,也要针对人,也要适度
  
  事实上,领导人在态度和情感层面的表达,将更多地影响下属的心理状态。当然,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亲和动机差异很大,这与其幼年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无关系。像小时候亲情缺失、经常独处、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成年后对于人际关系更易冷漠。而作为主管,如果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和下属的亲和动机强度,必要时加以强化和利用,将更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对于亲和动机强的下属,主管不妨利用他们的好人缘和亲和力,让他们成为上司和下属之间的润滑剂,在团队面临变革和动荡之际,先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帮助凝聚团队是可行的办法。
  但“万事皆有度”的道理,主管任何时候都要留意——亲和力也不例外。适度的亲和,可以更有助于团队合作、加强组织的凝聚力;但过高亲和动机容易使个体力图回避冲突与竞争,有时还容易形成小团体,有时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虽然可以建立协作的工作氛围,但在管理上会干扰正常完成工作的程序;在分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导工作活动及监督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领导人常说“不能和下属打成一片”、“要和下属保持适度距离”的心理原因。
  一位女总裁曾对她的爱人和女儿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各奔前程;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对于一支团队来说,恐怕也同样适用。
  
  责任编辑:子荷
其他文献
为了完成新世纪历史任务,印刷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可是人们难以相信,印刷工作者通过辛勤劳动,给了别人众多的书刊精神营养,而自身都很难得到
哲理的故事:大战在即,国王猝然病倒。医生看完,说:“我去给您配药,这就煎好送来。”医生刚走,国王的随从悄悄进言:“医生有通敌之嫌,用药当慎。”国王不语,汤药旋即置于国王床头。汤药
可以这样说,企业的失败根源于财务管理的失败。然而,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铭记一句流行于西方财务界的名言:没有利润是痛苦的,没有支付能力更是致命
人们对书画的收藏和鉴赏渐感兴趣,对于古画、名画及书法真品尤为酷爱.但是,真品往往仅此一件,其价格昂贵,少则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究竟怎样才能满足人们这一欲望呢?只有采用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游戏是什么?为什么更加宽容的策略能够带来更加有利的结果?如何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然能将合作的精神发扬光大?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种书,书中的观点如此别具
本文通过干熄焦汽轮机发电项目中冗余系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配置一个Controllogix冗余系统所需要经过的步骤,对于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进行了简要介绍。另外介绍了冗余系统
2007年7月,当这家拥有107年历史的汽车企业以第一季度盈利7.36亿美元的业绩叩响2008年的大门时,福特的转型似乎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几乎彻底毁灭了福特在短期内
近年来,日本Duplo小型单张纸配页机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普遍关注,其原因是目前这类小幅面批量较少的印刷品主要还是靠手工配页,而这种配页机具有先进的电子调节与控制功能;并具
介绍了镀锌机组的自动化系统总体配置,并分别对基础自动化系统、电气传动系统、连续退火炉控制系统及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进行阐述,对系统的性能指标及FM458控制模块进行了重点
本文介绍了煤气加压机控制系统中西门子公司PLC与ABB公司变频器之间的Prpfobis-DP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并对该系统的网络结构、系统配置以及参数的设定作简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