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音乐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音乐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音乐镜像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3组患者均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90 min/次,每日2次,6 d/周,持续4周);在此基础上,音乐镜像组增加传统镜像训练辅以音乐疗法干预,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集中注意力观察双面镜中健侧上肢运动,想象成患侧也在运动,然后要求患侧做与健侧相同的动作,同步选择音乐类型(音量控制在30~60 dB)行音乐疗法干预,30 min/次,每日1次,6 d/周,持续4周;联合治疗组则在音乐镜像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行阳极tDCS治疗(刺激强度1.1 mA),20 min/次,每日1次,6 d/周,持续4周;对照组和音乐镜像组均行阳极tDCS假刺激,即电极片放置位置、治疗时间及疗程等均与联合治疗组相同,但电刺激仪不输出刺激信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Wolf功能量表(WMFT)、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音乐镜像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FMA-UE评分[(27.53±3.54)、(31.24±4.18)和(37.06±3.46)分]、WMFT评分[(32.65±3.14)、(36.12±3.79)和(39.59±4.05)分]和MBI评分[(57.65±3.71)、(61.06±3.98)和(66.94±3.4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FMA-UE(20.47±3.45)、(19.88±2.89)和(19.41±4.32)分;WMFT(25.53±2.92)、(25.18±2.65)和(25.71±2.17)分;MBI(41.41±3.14)、(40.71±2.44)和(41.53±2.21)分]显著升高(P

其他文献
期刊
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多脏器囊肿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对于多脏器囊肿,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腹腔镜囊肿开窗术等外科手术技术。但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及能量消融仪器设备的改进,消融技术不仅在治疗多脏器实性肿瘤方面取得满意效果,也逐渐拓展到多脏器囊肿的治疗中。同时随着新的化学消融药物的临床应用,多脏器囊肿的化学消融治疗也越来越得到推广应用。笔者将简要综述消融治疗技术在多脏器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发展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甲状腺癌检出率逐年上升。热消融凭借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和保留腺体功能等优势,在复发性甲状腺癌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多个国内外指南所推荐。然而,新技术的出现常伴有一定的争议和讨论,笔者就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适应证、流程、安全性、有效性及目前争议性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地应用和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饲养促进脑缺血小鼠海马区突触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小鼠(C57BL/6)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6只设为假手术组,剩余44只接受永久性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手术。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饲养组和丰富环境组,每组16只。术后3d行丰富环境干预,假手术组和标准环境组置于标准环境鼠笼中饲养,丰富环境组置于丰富环境鼠笼中饲养,持续干预28d;干预28d后,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技术,分别检测和观察分析3组小鼠海马CA3区的突触数量以及海马区Wnt7a
目的探讨miR-320a调控水通道蛋白4(AQP4)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为神经元细胞,观察PC12组和神经元细胞组的细胞形态。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根据处理因素的不同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miR-320a模拟剂组(加入miR-320a模拟剂50nmol/L)、miR-320a抑制剂组(加入miR-320a抑制剂50nmol/L)、Aβ处理组(加入Aβ)、Aβ miR-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54例,获取其病历资料中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节段、损伤平面和是否合并椎体骨折或脱位等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成对照组120例和病例组34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继发肺部感染34例。年龄[比值比(OR)=0.953,95%可信区间(CI)(0.913~0.995)]、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OR=17.013,95%CI
目的研究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肌群肌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徒手肌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股四头肌PT和腘绳肌PT与10MWT和WISCIⅡ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Ⅱ的影响因素。结果腘绳肌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ET训练(包括双桥式训练、骨盆上抬训练及单腿悬挂训练等)。于术后3d时、训练2个月后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指标包括步频、跨步长、步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重心轨迹长、重心轨迹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33例)、高压氧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头皮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皮针治疗,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头皮针及高压氧治疗,每日均治疗1次,共10d。治疗前、治疗10d及90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对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治疗9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昏迷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微意识状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刺激频率40Hz、强度10~15mA,每日2次,每次4h,共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昏迷恢复量表修改版(CRS-R)评分对2组患儿的昏迷情况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儿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N20/P25波幅。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CRS-R评分、N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