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兔繁殖率和仔兔离乳存活率的实验性探讨

来源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新西兰兔的繁殖率以满足热原质试验的要求,进行了为期1年的合宜繁殖周期的实验性探讨。将本厂动物室饲料的新西兰白兔分成1月1胎(产后第2天配种)和2月1胎(产后1个月配种)试验组,4月1胎(哺乳2月、空怀1个月)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月1胎的繁殖周期平均为46.8d,2月1日胎的繁殖周期为66.4d,仔兔的离乳存活率平均为89.4%,均明显优于传统的4月1胎的繁殖方法。
其他文献
对热可平(由北柴胡、鹅不食草配伍制成)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①对由2,4-二硝基酚引起的大鼠发热,0.40g/kg热可平在给药后90、120min,0.80g/kg热可平和0.36g/kg安乃近在给药后60、90、120min均
采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成功获得稳定整合乙肝病毒基因组DNA的转基因小鼠。经PCR、Dot-blotting或South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确认后的阳性鼠通过近交或回交的方式现已繁育到第7代,有望育成乙肝病毒转基因小
由肺霉形体(Mycoplasma pulmonis,以下简称Mp)引起的鼠呼吸道霉形体病(MRM)是大鼠和小鼠的常见疾病。由于其呈慢性感染并引起缓慢的累积死亡,对于医学研究特别是老年学等长期
实验动物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浅谈马伟(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0233)随着整个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大鼠
繁殖性能是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之一,在相对稳定的内外饲养环境条件下,它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种、品系的遗传特怀,CSB/C小鼠已近交繁殖34代,结果表明,该小鼠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仔鼠成活率高,在
通过结扎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备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β-内啡肽(β-EP)与脑水肿的关系及给予β-EP或β-EP抗血清对脑水肿的影
比较了人工促排的小鼠卵在体内和体外的受精和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两者的受精率无明显差别,各为49.4%和55.0%,但受精卵在体外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体内。
美国实验动物科技事业的沿革与现状王建飞1*HaryRozmiarek2刘瑞三3(1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0233;2美国宾州大学实验动物资源部3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在美国,实验动物科学被认可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