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识谱是打开音乐殿堂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但乐谱本身并不是音乐。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小学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如何开展识谱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识谱能力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通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达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作,是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反映。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大面积地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下面谈谈小学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识谱教学,以提高识谱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小学识谱教学存在的错误观念
我国音乐教学在长期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把识谱教学放在不恰当的位置,即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尽管“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将其置于所有音乐活动的首位,受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困扰,挫伤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是“极左”的一种表现。
“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识谱是音乐教学中一种教育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音乐教学”,认为“不识字就是文盲,不识谱就是音盲”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没有能力使用文字之前,孩子们都会说话,在不会识谱之前,孩子们都会唱歌,乐谱本身并不是音乐。
二、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谱
就现行教材来看,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识谱,此时识谱已有一定难度,不是随歌识谱,使学生对唱歌感兴趣,从而对识谱有畏难情绪。因此,我认为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展识谱教学,激发学生识谱兴趣,根据学生实际传授一些识谱技巧。音乐表现及音乐欣赏能力与识谱能力直接相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呢?
1.实践识谱
识谱教学是枯燥、深难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激发学生识谱欲望,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增强识谱信心,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唱的曲目,从而既可培养学习兴趣,又可渗透识谱技能。如《生日歌》、《数鸭子》、《小星星》、《歌声与微笑》等,谱例不复杂,旋律变化不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学好。对于生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先学谱再学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先听唱教唱再学唱、背唱曲谱效果往往更好。
2.乐器识谱
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也是识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演奏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达到听音训练的目的,加深对音高概念的理解,有效提高识谱能力。如竖笛,它价格低,又易学,家长和学生普遍都能接受,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3.游戏识谱
如《小动物回家》,可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确定音符和节奏。小猫X模仿二分音符,小鸭X模仿四分音符,小鸡XX模仿八分音符,将它们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一唱,拍一拍,唱对就找到家,请进门,唱错则再试。
又如以《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为背景音乐开展游戏教学,旨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是一首好听健康的儿童歌曲。歌曲是三段体ABC结构,第一乐段共有4个小节,4/4拍,符点节奏的跳跃感充分体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羊的形象;第二乐段共16个小节,4/4拍,连贯柔美的旋律诉说了羊儿内心世界的自豪与骄傲;第三乐段共35个小节,由4/4拍变成2/4拍,节拍的变化和八分符点音符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跳跃感,与第二乐段的连贯柔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歌曲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情绪。整首歌曲节奏欢快、情绪热烈,洋溢着勇敢、自信、阳光的感情,促使学生融洽相处,增进交流沟通。以学生熟悉的曲目引入,学生兴致盎然,迫切希望会唱能读,从而识谱时精神集中,印象深刻,效果明显,最后再以《十二生肖》主题曲的简谱加以练习,更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能力。
4.比较识谱
先听辨感受,找出乐句和乐句、乐段和乐段的异同点,发现歌曲哪几句相同、哪几句不同,然后重点练习不同的。这样通过比较了解音乐结构,再识谱学习,便能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识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璐璐.小学音乐图谱教学[J].文教资料,2014,1.
[2]曹玲.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辛丰年.处处有音乐[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2.31.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识谱能力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通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达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作,是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反映。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大面积地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下面谈谈小学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识谱教学,以提高识谱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小学识谱教学存在的错误观念
我国音乐教学在长期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把识谱教学放在不恰当的位置,即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尽管“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将其置于所有音乐活动的首位,受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困扰,挫伤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是“极左”的一种表现。
“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识谱是音乐教学中一种教育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音乐教学”,认为“不识字就是文盲,不识谱就是音盲”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没有能力使用文字之前,孩子们都会说话,在不会识谱之前,孩子们都会唱歌,乐谱本身并不是音乐。
二、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谱
就现行教材来看,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识谱,此时识谱已有一定难度,不是随歌识谱,使学生对唱歌感兴趣,从而对识谱有畏难情绪。因此,我认为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展识谱教学,激发学生识谱兴趣,根据学生实际传授一些识谱技巧。音乐表现及音乐欣赏能力与识谱能力直接相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呢?
1.实践识谱
识谱教学是枯燥、深难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激发学生识谱欲望,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增强识谱信心,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唱的曲目,从而既可培养学习兴趣,又可渗透识谱技能。如《生日歌》、《数鸭子》、《小星星》、《歌声与微笑》等,谱例不复杂,旋律变化不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学好。对于生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先学谱再学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先听唱教唱再学唱、背唱曲谱效果往往更好。
2.乐器识谱
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也是识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演奏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达到听音训练的目的,加深对音高概念的理解,有效提高识谱能力。如竖笛,它价格低,又易学,家长和学生普遍都能接受,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3.游戏识谱
如《小动物回家》,可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确定音符和节奏。小猫X模仿二分音符,小鸭X模仿四分音符,小鸡XX模仿八分音符,将它们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一唱,拍一拍,唱对就找到家,请进门,唱错则再试。
又如以《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为背景音乐开展游戏教学,旨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是一首好听健康的儿童歌曲。歌曲是三段体ABC结构,第一乐段共有4个小节,4/4拍,符点节奏的跳跃感充分体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羊的形象;第二乐段共16个小节,4/4拍,连贯柔美的旋律诉说了羊儿内心世界的自豪与骄傲;第三乐段共35个小节,由4/4拍变成2/4拍,节拍的变化和八分符点音符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跳跃感,与第二乐段的连贯柔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歌曲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情绪。整首歌曲节奏欢快、情绪热烈,洋溢着勇敢、自信、阳光的感情,促使学生融洽相处,增进交流沟通。以学生熟悉的曲目引入,学生兴致盎然,迫切希望会唱能读,从而识谱时精神集中,印象深刻,效果明显,最后再以《十二生肖》主题曲的简谱加以练习,更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能力。
4.比较识谱
先听辨感受,找出乐句和乐句、乐段和乐段的异同点,发现歌曲哪几句相同、哪几句不同,然后重点练习不同的。这样通过比较了解音乐结构,再识谱学习,便能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识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璐璐.小学音乐图谱教学[J].文教资料,2014,1.
[2]曹玲.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辛丰年.处处有音乐[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