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代替法律”到“道德的律则化”——走向反思性的社会秩序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社会中,许多原先以不成文、非正式的“道德习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规则,慢慢地开始转化为正式成文的规章律则;从“道德代替法律”的礼治秩序到“道德律则化”的法治秩序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一系列技术性和社会性因素变化的产物.尽管不少人对传统上一直由“道德习俗”来治理的社会生活领域越来越多地由正式颁布的规章律则来管理表示疑虑,不过,必须看到,这是个必然的趋势,而且,这个转变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国家(政府)权力对于社会的过度干预或宰制,而只意味着,传统上那种以“社会无意识”的形态存在和维系的社会秩序,转变为现代反思性的社会秩序;形成和维系这种反思性秩序的关键,是通过理性的公共讨论,通过国家和公民之间有效的沟通而形成共识的机制.
其他文献
《徐谓礼文书》与《吏部条法》均为研究南宋职官制度的重要原始文献,前者体现了官员授官任职的实际情况,后者代表了南宋以来吏部日常管理的规章条令,二者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南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主要协调发展带,其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采用1998-2018年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集中讨论了工业集聚对长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商民大量进入中国,中日间冲突事件频发.通过对民国初年中日间发生的30起冲突事件进行多案例文本分析研究表明,民初中日间冲突事件具有内战敏感性、社会敏感
占验性为先秦两汉童谣的一大特质,在此阶段,童谣生成模式亦经历了由“占卜”到“荧惑”的流变轨迹.受上古巫史传统中职官属性、卜筮文化等影响,春秋时童谣之传播者多为卜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外贸领域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抓手.本文采用2005-2018年191个经济体制成品贸易数据和119个经济体现代服务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制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