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的NDVI动态特征,为该区天然林保护政策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候数据,结合Thei
【机 构】
: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的NDVI动态特征,为该区天然林保护政策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候数据,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探讨人为和自然因素下西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结果]①各类型植被NDVI均逐年递增,增速最快的是农用地和稀树草原.岷江—乌蒙山以东是NDVI高值区和显著改善趋势区;加上云贵高原南缘,显著改善趋势区占总面积的67.09%.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的林业政策促使低NDVI植被向高NDVI植被转变是西南地区NDVI增加的原因之一.其中贡献度最大的是稀树草原类型向森林类型的转化,2001-2018年转化面积达73693 km2,净转化率逐年提高,主要分布在岷江—乌蒙山以东.③气温与不同植被NDVI的正相关性大于年降水量,在岷江—乌蒙山以东,NDVI与气象要素的正相关性都较高.在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41.8%的NDVI增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2.35%和14.54%.[结论]随着20世纪末以来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实施以及暖、湿化区域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2001-2018年西南地区NDVI持续增加,这种增加特征在岷江—乌蒙山东、西两侧表现差异,东侧森林增加面积、NDVI改善趋势普遍高于西侧.
其他文献
[目的]精确评估皖南山区土壤侵蚀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日降雨数据,30 m分辨率DEM,土壤数据和土
[目的]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演变和未来空间分布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生态脆弱区实施精准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通过耦合FLU
[目的]对1980—2017年孟加拉国城市扩张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模式进行研究,为该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差异化发展建议。[方法]以“一带一路”沿线孟加拉国的4个主要城市Dhaka,Chittagong,Khulna和Sylhet为研究对象,分析1980,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4个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识别城市扩张模式。[结果]1980—2017年,孟加拉国4个主要城市的扩张规模表现为:Dhaka>Chittagong>Khulna>S
[目的]阐明施用保水剂与木质素结皮结合的恢复措施对沙地植被的调控机制,为荒漠草原沙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荒漠草原设置试验样地。试验处理包括对照和恢复措施(保水剂与木质素结皮结合)两个处理。测定了植物地上生物量、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团聚体比例、土壤入渗速率、稳渗速率、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①恢复措施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盖度;②恢复措施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入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降低了微团聚体的比例,从而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③恢复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
[目的]对河南省郑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4,2002,2009和2019年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