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来几趟“往返跑”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字塔》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著名作家穆青写的《金字塔夕照》内容片段,第二部分是教材自编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前者为连续性文本,后者为非连续性文本。其中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由文字描述、数字列举、图形示例,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源—— 批注共同构成。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表达形式,教学时如何立足于略读课文的基调,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文本内容统整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实现阅读学习?笔者建议:把两篇文本作为“学材”,“往返穿梭”其间,互文式阅读,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深度、更有实效。
  主文:往返在前后文本中,读懂金字塔的“金”字。
  课文第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盛大的场面想象。作者围绕“金”字,展开描述。首先是金字之色彩:“金色的夕阳”“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尼罗河水也泛着金光”,这是金字塔周遭环境的主色彩,概述起来就是作者的开篇语“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作者的笔触开始描写重点事物——金字塔,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没有出现金色,而是说用纯金铸成,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像“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把三座金字塔变成整个画卷的中心,所有的金色源头都来自这三座金字塔,作者似乎没有更好的笔触来描写金字塔了,只能用这样的主副关系表达金字塔“放射出”的金色之纯度、亮度与光射度。以至于“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篇耀眼的色调”,一切皆因这里的主角金字塔。其次是金字之含义:作者用了“最中国”的方式来理解“金”字,究竟是源自“象形”,还是出于“会意”?从象形的角度,“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人们很容易理解金字塔的外形,这一点从课文中的插图也能很形象地感知;从会意的角度,作者又有其独特的理解,金字塔凝聚着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比金子更显贵。没有更好表达了,唯有用“金”字才能抒发内心的无限崇敬,“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这是人们内心的认可与叹服。
  互文:往返在互补内容中,读懂金字塔的“塔身”。
  课文第二部分给我们编选了一些涉关金字塔的常识与秘闻,以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为主例子,提供了一些古埃及科技与尼罗河环境资料。金字塔有多大呢?课文用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图形、数据、标注、文字说明等方式很准确地表达出胡夫金字塔的外观规模,虽然罗列出“约600万吨”“约5.3万平方米”“约260万立方米”“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等数据式的表述,还画出了一个标有数据的几何示意图,终因学生缺少数形概念,仍不能真切感知出胡夫金字塔多么宏大。倒是后文提供的许多资料让我们对胡夫金字塔的伟大铭刻在心。文本中介绍:“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该资料旁的批注强调:“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呢?”仔细读,这个批注极具冲击力,作者用“几千年”“一直”两个词,让读者自然盘算起建成后4000年的时间里,金字塔均为世界最高建筑物(据记载,直到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物)。我们不妨在此处反复读读资料呈现与批注提示,如此往返几回,内心定会油然升起无限的惊羡与慨叹。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感知,作者作了类比“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篮球场是我们颇为熟悉的事物空间,有了真实感的空间比较,我们眼前便一下子浮现出胡夫金字塔雄伟巨大的外形。“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又一个及时的批注,把读者的思维聚焦引向了探究金字塔如何建成的。文本继续顺着读者好奇往深处发现,金字塔由一块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的石块叠加而成,足见工程之艰巨。关键是石块“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这就令人惊奇了,石块之间没有黏着物怎么能“垒”得起来呢?更令人费解的是石块之间的缝隙竟然“至今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足见石块被磨得何等平整光滑。此刻,资料旁的批注又出现了;“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别漏下这个资料右下角的那个小小的三角墙体图。读着文字描述,想着当年画面,看着图画碎片,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塔”不是一般寺庙中的木质塔、砖混塔,而是矗立4000多年的拥有世界高度的石塔,让人望而生叹。
  批注:往返在边读边思中,读懂金字塔的更多“谜团”。
  几千年来,人们从没有停止对金字塔的探索,各种传说盛行,有民间的,有神话的,有天文的,从未断绝过。仔细阅读第二部分文本内容,从开始到对石块资料描述部分,文本在资料与批注间有序承接,这部分文本其实因批注的出现实现了文本阅读的有机连续。一个小小的墙角示意图后,文本实现了“非连续性”的跳跃,资料呈现出“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样的陈述便甚为神奇了,神奇在如此凑巧的整数倍。批注及时道出了我们的疑惑:“这难道是巧合?”相信,当学生读到此处时一定是不停地摇头,的确感到不可思议,怀疑程度瞬间陡增。于是后文“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资料板块的出现便是給我们带来释疑的。
  我们可以慢慢往后读,也许能渐读渐明,原来这里是富庶的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建在尼罗河西岸,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这里曾是世界文明的起端,文本中用“天文历法”从这里开启来证明,感知到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此,我们便能渐进明白古埃及人高超的科技基础,让金字塔宏大且精致的建筑工艺成为可能。切不可忽略最后一条信息——“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还有旁边那看似“赘余”的批注:“这些船可能会有哪些用途呢?”这里的资料与批注是不是在提示着我们展开想象:那些建设金字塔的能工巧匠、建筑石材、建设用具、粮食衣物等生活资料正一船一船地从远方运来……金字塔的建成之谜也许就渐渐消解。返回到前文,作家笔下的那种游览心境也是广大读者的真切感受:“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引人入胜,遐想连篇,时空会穿越到那古时的幽秘……
  就这样,读着读着,我们也许会猛然醒悟这篇课文的两部分原来联系得如此紧密:金字塔外在的神奇炫美——金字塔内在的精湛工艺——古埃及科技的高超可行。两部分内容完美衔接,恰如紧密无缝的金字塔塔身一样,浑然一体,分明就是一篇精巧构思、有序安排、陈述井然的“连续性文本”。不过,要阅读出这样的感知效果,需在文本间多来几趟“往返跑”。虽为略读课文,切不可跳跃读,学会运用上本单元所学的语文本领,去静态地赏,加之动态地想,课文就会越读越合体,直到放射出久远的璀璨的历史光芒。
  (姜树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兼校长)
其他文献
晋献公临死前,嘱托大臣荀息,将来拥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君。献公死后,大臣里克和丕郑父,因死去的太子申生是被骊姬杀害的,为了报复起见,先后设计刺杀了奚齐和他的弟弟卓子、大臣荀息,打算迎接住在翟国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一切会那么顺利吗?请看本期——夷吾争位。    1.晋献公立了奚齐做太子。这年秋天,献公本想去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葵丘大会,因为动身迟了,没有赶上。哪知半路上又得了病,只得赶回绛城。  2.
期刊
火灾来了不要怕,先把心情定下来。
期刊
两liǎnɡ千qiān多duō年nián前qián,一yì支zhī古ɡǔ罗luó马mǎ军jūn团tuán神shén秘mì失shī踪zōnɡ,他tā们men去qù了le哪nǎ里li?直zhí到dào今jīn天tiān,这zhè仍rénɡ是shì战zhàn争zhēnɡ史shǐ上shɑnɡ挥huī之zhī不bú去qù的de疑yí团tuán……      公ɡōnɡ元yuán前qián53年nián,古ɡ
期刊
助读系统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教,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除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重点和方法有所提示,还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诠释,引述相关材料,很好地体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试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品析助读系统之妙。  【教学片段】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生:为了以后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期刊
注意认真听讲,再玩就报告老师。
期刊
语文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任务群教学被提了出来。任务群教学的核心是创设任务情境,任务情境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在哪里设置任务情境  从教师的层面讲,应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置任务情境;从学生的层面讲,应该在学习的困惑处设置任务情境。  以《柳子厚墓志铭》为例,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任务情境:“墓志铭一般有两大特点,一是叙述墓主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和功绩
期刊
前情回顾:同学们在火星之巅遇到了火山喷发……
期刊
任务驱动式阅读指导,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开展阅读活动。“活动化”是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将阅读内容活动化,强调的正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学生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需求。《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
期刊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一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典型课文,课文的第4自然段紧紧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特点,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对人物的动态进行了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作方法,在对这一自然段进行仿写练习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经过研讨,巧妙地运用了变式训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读”中发现写法  师:同学们,作者在表现“
期刊
写景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本单元选用多篇写景散文,并按照年段序列提炼了语文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写景散文 “这一类”文体特征的基础上,还要研制好“这一篇”,让写景散文的教学入情入境入心。  一、把握文体特征及教学价值  1.在“形散神聚”的结构中,培养阅读能力。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灵活多样,但中心思想却明确集中。从写景散文看,它的形散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大、空间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