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中学化学课堂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同时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的教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进入化学课堂,并展现了其巨大的优势。在化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有哪些优势,同时存在着哪些问题,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化学教材偏重于理论性,严格按照化学学科知识逻辑编写,与实际生活脱离比较严重。中学生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对身边的实际生活充满好奇,偏于理论的化学教材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化学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缺乏相应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实验课程安排很少,即使安排的实验也以少数经典实验为主,学生按照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长此以往,学生必然缺乏创新型思维;在课程考核中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信息技术引入化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声音全方位地冲击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同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开始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这一课时,书本上只是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过程,只能机械式地死记硬背。如果用多媒体影片的方式,展示自来水的生产全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播放,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学生亲眼看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从而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教学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书写板书和画图,而如果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提前准备好PPT课件,使得教师可以在一堂课加入更多的内容,同时教师有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反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有时间和他们进行互动。这样的改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好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求知欲,运用多种含有丰富内容的形象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煅烧石灰石的时候,教师在实验检测煅烧后生成物的同时,在多媒体上用图文声展示生成物的成分、性质,背景配以朗诵诗人于谦的诗作《咏石灰》,对于那些缺乏阅历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对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中毒现象的不同点用多媒体方式制作出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的不同点,掌握防治办法。
三、信息技术能模拟复杂、危险、降低实验成本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和实验课中,一般只能安排简单、经典的实验,对于那些抽象复杂、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有毒害、实验成本昂贵的实验,没有办法亲手实验。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来讲,往往老师通过理论口头的讲授,学生只能机械地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信息化教学,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可以将那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变得形象、直观;将那些由于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易毒害而不能操作的实验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防止了实验危险和污染;那些由于实验成本过高不能做的实验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节约了实验成本。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实验失败的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从这些后果认识到端正实验态度的重要性。
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观察,由于距离原因,学生未必都能清楚观察到每次操作的细节,此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实验过程用摄像投影手段进行放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进行关键步骤的操作,并将其操作动作放大,出现错误大家一起分析,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的颜色突变。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角度造成的误差也是一个难点,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学生对仰视和俯视造成的误差有了直观的理解,从而规范了化学实验操作。
四、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过度使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的使用是为了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它是为教育服务的。如果脱离于理论,重技术、唯技术论,教学改革就会本末倒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往往成为了操作员,放映讲解员,学生接收到的只是图文电视,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适度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法宝。
2.教师信息化素养需要提高
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硬件的更新,更需要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教育理论,还要探讨如何使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及如何选取教学软件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足是制约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瓶颈,对此必须大力培养同时具备化学专业背景和高信息化素養的教师,这样才能满足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总之,信息化教学指出了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探索发现,总结学习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惟梅.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数理化研究,2012.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的教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进入化学课堂,并展现了其巨大的优势。在化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有哪些优势,同时存在着哪些问题,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化学教材偏重于理论性,严格按照化学学科知识逻辑编写,与实际生活脱离比较严重。中学生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对身边的实际生活充满好奇,偏于理论的化学教材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化学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缺乏相应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实验课程安排很少,即使安排的实验也以少数经典实验为主,学生按照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长此以往,学生必然缺乏创新型思维;在课程考核中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信息技术引入化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声音全方位地冲击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同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开始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这一课时,书本上只是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过程,只能机械式地死记硬背。如果用多媒体影片的方式,展示自来水的生产全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播放,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学生亲眼看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从而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教学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书写板书和画图,而如果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提前准备好PPT课件,使得教师可以在一堂课加入更多的内容,同时教师有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反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有时间和他们进行互动。这样的改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好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求知欲,运用多种含有丰富内容的形象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煅烧石灰石的时候,教师在实验检测煅烧后生成物的同时,在多媒体上用图文声展示生成物的成分、性质,背景配以朗诵诗人于谦的诗作《咏石灰》,对于那些缺乏阅历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对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中毒现象的不同点用多媒体方式制作出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的不同点,掌握防治办法。
三、信息技术能模拟复杂、危险、降低实验成本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和实验课中,一般只能安排简单、经典的实验,对于那些抽象复杂、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有毒害、实验成本昂贵的实验,没有办法亲手实验。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来讲,往往老师通过理论口头的讲授,学生只能机械地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信息化教学,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可以将那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变得形象、直观;将那些由于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易毒害而不能操作的实验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防止了实验危险和污染;那些由于实验成本过高不能做的实验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节约了实验成本。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实验失败的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从这些后果认识到端正实验态度的重要性。
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观察,由于距离原因,学生未必都能清楚观察到每次操作的细节,此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实验过程用摄像投影手段进行放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进行关键步骤的操作,并将其操作动作放大,出现错误大家一起分析,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的颜色突变。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角度造成的误差也是一个难点,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学生对仰视和俯视造成的误差有了直观的理解,从而规范了化学实验操作。
四、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过度使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的使用是为了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它是为教育服务的。如果脱离于理论,重技术、唯技术论,教学改革就会本末倒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往往成为了操作员,放映讲解员,学生接收到的只是图文电视,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适度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法宝。
2.教师信息化素养需要提高
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硬件的更新,更需要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教育理论,还要探讨如何使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及如何选取教学软件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足是制约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瓶颈,对此必须大力培养同时具备化学专业背景和高信息化素養的教师,这样才能满足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总之,信息化教学指出了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探索发现,总结学习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惟梅.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数理化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