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Ⅱ24 b小调赋格曲及演奏手法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b小调赋格的曲式结构、主题特点以及调性特点作简要分析,在主题线条、力度和装饰音等演奏手法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巴赫;赋格;演奏手法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钢琴复调作品中的典范教程,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圣经”。巴赫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几乎概括了赋格曲写作中的全部技巧,他不仅集前人赋格写作的精华,把赋格曲写作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完善境地,而且还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给赋格曲这种古板的乐曲形式注入了自由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力。
  本文分析的《b小调赋格曲》是巴赫平均律第二集的第二十四首,与《b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b小调赋格曲》音乐色彩明亮,活泼,富有活力。这首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的乐曲,全曲100小节,结构可分为:呈示部,中部,再现部。由于巴赫的复调音乐技法高超,内涵深广,因此我们若想演奏好赋格曲,必须先分析、理解巴赫的赋格曲。
  一、曲式结构
  这首b小调赋格曲的整体结构是典型的三部曲式,而且三个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简略曲式结构图如下:(T表示主题,右下角的为调号)[1]
  呈示部(第1至32小节)是主题乐思的初步陈述。它起始于主调b小调,结束于属调#f小调。紧接着出现的间插段预示着中段的开始。
  中部(第33至69小节)主题首先在主调b小调的平行调D大调上进入,这一组大调式主题与前后两部分形成调式色彩的对比。中部结束于69小节第一拍b小调的属和弦上,这里就是中部与再现部的分界线。巴赫将这首赋格的中部停留在不稳定的属七和弦上,但没有立即解决,而是用单声部的十六分音符下行音阶引出再现部的b小调主题。
  再现段(第70至100小节)由b小调主题进入,与71小节进入的e小调主题构成了卡农式紧接度段。巴赫在此处设计用单声部进入主题,显然是使再现部与呈示部的声部进入顺序相互对应,同时也使再现部与中部的界限划分更加清晰,明确。
  二、主题
  主题是赋格曲的核心,集中体现着赋格在音乐形象及音乐风格上的特点。因此,赋格的主题是对整个赋格曲起决定作用的成分。下图为b小调赋格曲的主题。
  主题在属音上以弱起拍进入,连续的四个八分音符已经突出了b小调的骨干音,特别是b小调的导音升a音的出现,紧接着在第二小节解决到主音b上更是突出了b和声小调的调性特点。随着音阶式的上行旋律,节奏也发生变化,由八分音符节奏变为十六分音符节奏,加强了旋律的动力。第三、第四小节分别突出了下中音和属音,两处都使用了八度的大跳,使旋律增添了跳跃、活泼的色彩。第五小节的音阶式下行旋律显然是与第二小节形成对比,主题最后停留在b小调的中音上,使之成为开放性乐句。
  这首赋格曲的主题在呈示部的进入顺序为:中声部→高声部→低声部→中声部。从主题的旋律线条来看,主题呈波浪型线条,由属音下行至导音,再上行至下中音然后下行至中音。从音乐色彩上看,主题流畅、连贯、歌唱性强。
  三、调性特点
  从图1的曲式结构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首赋格曲的调性布局:
  b→#f→b→(#f) →D→A→#f→b →b→e→b
  呈示部采用了赋格曲的惯用调式布局:主→属→主。但是巴赫的这首b小调赋格曲并没有运用传统的“完全答题”,即主题第一次出现后,没有精确的把主题移到属调上或下属调上,而是运用了“守调答题”。即主题出现后,为了避免突然转入新调产生调性矛盾而进行的变化形式,将答题的首部保持在主调上,其后再转入属调或下属调上。主题以b小调的属音开始,如果按照完全答题将是在属调的属音,即小字二组的c音上,但这里出现的是小字一组的b,因此可以看出此处为守调答题。
  中部的调性色彩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进入的是主调b小调的平行大调,在音响效果上可以对比出主题在大調上更加明亮,欢快。接着出现的是D大调的属调A大调。这首赋格曲在中部使用了较多的间插段,每次主题出现前后都会有间插段。间插段是能将呈示部已经陈述过的内容进行发展,使音乐情绪逐渐增长的动力性段落,同时也作为情绪转换的枢纽。在第55小节处,主题又以A大调的平行小调出现,预示着中部即将结束,再现部即将来临,主题又将再次在主调上陈述。
  再现部由单声部进入主题,并与下属调进入的主题构成紧接段,而后经过一个间插段在高声部又进入了主调主题。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为主→下属→主,与呈示部主→属→主,形成了明显的对应关系。此外,这首三声部赋格曲三个部分的长度、调性布局、主题进入形式等都体现了平衡与对称原则。
  四、演奏手法
  演奏巴赫的赋格曲有其特殊的要求:每个音都要清晰、均匀;每个乐句都要有气息相连,要很“歌唱”,强弱的对比通常不会在一个乐句中有很戏剧化的表现;多声部的作品每个声部走向都要明确,声部之间的进行均衡、平稳。巴赫平均律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舒曼曾说:“要勤奋的演奏伟大的音乐大师的作品,特别是J·S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一日不可缺少的粮食。”
  要想弹好赋格并非一件易事,通常需要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抓住主题的旋律线。首先,要熟悉每个声部的旋律线,然后对旋律进行分析,划出乐句及其结构。在主题突出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乐句的线条,因为在巴赫的音乐中,每一个线条都具有独立意义。演奏巴赫的赋格,既要考虑纵向的关系,又要考虑横向的关系。横向是指旋律线条,即每一个线条都要清晰、流畅;纵向就是指和声的进行。因此,演奏b小调赋格曲要注意。
  (一)主题线条
  主题(1~5小节,见图2)首先在中声部进入,弹奏时音色不要过于明亮,要给人一种倾诉的感觉。开始的四个音在演奏时要运用水平触键方法,这样能使旋律连贯,音色柔美。在弹奏第二小节的上行音阶时气息要慢慢托起,使音量、音乐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第三、四小节的八度大跳,手指需要离键,但不要做成跳音,内心要有欢快、歌唱的音乐感觉。第五小节的下行音阶,首先在第一拍e音上弹出微微上扬的感觉,以便衬托出后两拍的下行旋律。紧接着的答题(6~11小节)在高声部进入,音色要稍明亮些,与中声部的主题稍有对比,但是要与前面的主题衔接好。呈示部中另外两次主题的出现亦是如此,但注意旋律呈三声部时,内心要倾听各声部间的力度、音色、层次是否得当。   中部(36~40小节)D大调主题在高声部进入,在调式上已经与b小调主题形成对比,音色较明亮、欢快,弹奏时要有如歌般的向上推进,低声部的旋律在力度上稍控制,特别是38~40小节的大七度要弹得轻巧。经过间插段的连接后,(45~49小节)A大调答题在低声部呈示,由于这个答题是D大调主题向下十五度移调,所以音色稍微深沉些,弹奏时气息要往下沉。(55~59小节)#f小调主题在中声部进入,在做到声部平衡的基础上,突出主题旋律。
  再现部使用了主调与下属调的卡农式紧接段,即70小节开始进入b小调主题,紧接着在71小节出现e小调答题。弹奏时注意倾听两个主题之间的对答、呼应。(82~86小节)主题最后一次完整的在高声部进入,与乐曲结束时出现的紧接段形成呼应。
  (二)力度
  力度是巴赫作品不可忽视的一面,弹奏b小调赋格曲时,强弱变化不要夸张,要求平稳。在乐段与乐段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可以有些细微的变化,有一些情绪的高涨和低落,但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巴赫的赋格在mf 、f、mp的范围内较适合。强时音色也要控制,保持音质的清晰、圆润,精致,避免过份尖锐的音质。弹奏赋格曲时力度从肩一直到手指关节都要很贯通,放松手腕,使力量在掌与指尖运行。并且根据不同的旋律要求选择水平触键或者是垂直触键方式,使声音歌唱,有光彩,这样才能达到古朴典雅的效果。
  如下图,低声部为主题旋律,因此我们在把握好声部平衡以及和声的基础上,稍稍增加力度突出主旋律。
  (三)装饰音
  b小调赋格曲的装饰音有波音、颤音。装饰音本身是起修饰作用的,一般不要弹得过急、太强、太断以及过份的华丽,应弹得朴素、歌唱为宜。
  演奏时要做到:应充分理解装饰音的含义,由于古钢琴发音短促,为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tr是多次反复的颤音的一种记法,巴赫作品中的tr一般从主要音符的上方二度音开始在两个音之间来回波动。上波音演奏时由主音开始,向上波动一次;装饰音的第一个音必须在拍子上[2];装饰音时值要准确、均匀、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之中。
  因此,要想演奏好這首b小调赋格曲,就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各个要素。把我们掌握的音乐理论运用到音乐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巴赫完善了赋格的独立体裁意义,对赋格形式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已把钢琴提升到了空前的艺术领域。因此,在学习巴赫赋格曲演奏中还需要全面地提高音乐艺术修养,掌握巴赫音乐的语法、语汇等,使我们能更准确的诠释巴赫的赋格曲。
  参考文献
  [1]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作者简介:董文佳(1983-),女,山东淄博人,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音乐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研究 。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许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还是一味的只强调传统音乐教育的技能训练。这使得许多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孩子们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对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展开了研究,以期能够创造出与传统音乐教学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教学实践  一、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性教学音乐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小学音乐教
教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井下液压支架的运输现状和运输环境,针对某综放工作面配置ZY18000/30/65D型液压支架,提出了适合该矿运输罐笼和巷道实际条件的井下液压支架解体运输方案及注
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高校,而我国高校传统功能使它不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文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高校功能重构问题,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犯罪情况严重,警察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设置应结合社会和公安司法基层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以“警察与信息安全”为特色的专业规划与建设思路。
针对常用的矿井提升机提出了一种调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记录矿井提升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提升特性,并针对性地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
通过仿真液压钻机螺旋钻进杆开孔排粉,可以得到煤粉颗粒在螺旋叶片中被输送,并有堆积情况,入口处多,出口处少,且产生颗粒床,煤粉颗粒对螺旋叶片产生压力、冲击力并对其造成磨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音乐剧是最早诞生在美国的,将舞蹈、歌曲、音乐和对白融合而成的一种舞台化的戏剧表演。所以说音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剧艺术性的重要体现。纵观音乐剧的发展史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音乐剧其实是都能够体现的出一个时代最特色的音乐理念。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解读音乐剧当中内涵的时候,通过把握其中的音乐内涵,也能让我们降低对于音乐剧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