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网络视角下的增加值贸易结构分析与主导因素识别——以中美双边贸易为例

来源 :统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2001—2014年中美双边增加值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单位出口获利能力低于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使得两国的贸易结构显示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对增加值贸易构成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外最终需求、生产网络上游因素分别是推动中国和美国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大的主导因素.此外,产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扩大主要是由生产网络上游因素驱动的,生产网络外最终需求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与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经济体形成多元化匹配,进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他文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于2020年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住房领域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作用,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循环”特征和科学内涵,提出“双循环”背景下住房领域的发展格局和实施路径,推进我国住房和城市建设更高层次发展.
新冠疫情之下,学界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微观层面,以探讨线上中文教学模式尤其是互动模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主;宏观层面,以如何解决汉语学习者人数减少、国际中文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国际中文传播受限、学科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位等问题为研究目标.
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党政合设与党政合署正日益成为中国党政机构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普遍化和常态化的组织现象.与“大部制”相比,“双合制”在基本目标、实施范围、组织结构、核心内容以及改革定位方面具有不同的内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治理智慧.
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教育是提升国家治理能能和治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的方法.具体路径为:遵循先忧与后乐相统一、忧患与图强相统一、思忧与除患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从明确基本思路、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