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一起玩棋

来源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梦想脚步棋”的制作。一完成,我就迫不及待地和妈妈玩了起来。
  我和妈妈先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先掷色子。结果我出剪刀,妈妈出了布,我高兴极了。
  我一开始只掷了1点,接着一举掷得了6点。本来高兴得很,可是等我看清“脚印”里写着“踩草退后5格”,我就呆住了,然后一直在这个地方打转。妈妈却一帆风顺地往前走,气得我火冒三丈。眼看老妈就要到达终点了,我更紧张了。忽然,妈妈走进了一个红色的“脚印”里,上面写着“玩水退回起点”。我看到妈妈走进这个“脚印”时,高兴得在床上翻起了跟斗,妈妈只好垂头丧气地退回起点。但是不久,我又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我也“阵亡”在那个“脚印”里了,只好跟妈妈一起退回起点从头开始。
  经过我的顽强拼搏,我终于战胜了妈妈,取得了胜利。我十分开心地喊着“我赢了”。
其他文献
我的家在湖南永兴,永兴也称“中国很都”,永兴不出产银矿,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银都”呢?这归功于永兴境内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的名字和德国的首都同名,叫柏林,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早在改革开放前,永兴县人均田地少,土地贫脊,人们称它为“白泥”,意为只有白白的泥巴。可是,这里却有勤劳与智慧的人们。  “白泥”是个华侨之乡。因为穷,人们四处谋生找生活出路。很多人走出国门,成为华侨。华侨们漂泊国外,大多没手艺
期刊
湖南株洲炎陵策源乡,盛产楠竹。五万余亩郁郁葱葱的楠竹林,让策源有着“楠竹之乡”的美誉。  同学们走进竹林去采风。探访竹鼠的家,发现颜色艳丽的毛毛虫,听竹叶在风里唱歌。他们了解竹子的知识,学习竹子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期刊
早晨,我们从学校出发,走过一条繁华的老街,来到了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这是3栋破旧的房屋,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主楼是一栋西式教堂,房顶盖着小青瓦,最特别的是,屋顶上还悬挂着一口生铁铸成的大钟,窗户是圆拱形的,装着彩色玻璃,在墙脚可以看到“红五军特务营”等模糊不清的字迹。1931年,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130余名代表,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并作为三省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址。现在,这里
期刊
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开幕了,喜欢京剧的爸爸给了我启发,我决定做一个京剧脸谱。  工具准备好了以后,我就开工了。  先用竹子做脸。我一手按着竹子,一手拿着锯子,使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锯到了竹节。可被卡在这关节上,怎么锯也锯不断。爸爸告诉我竹子也是有纹路的,找对方向切起来就容易了。只见他一手拿切刀,一手扶着竹子 ,咔咔咔,竹子应声破开。我选择了一块光滑的竹面,刨均匀做“脸”。  下一步,该给“脸”制作
期刊
我制作了一介小笔筒。  我将一张粉红色的卡纸卷成一圆筒,用胶水粘牢固,再剪出一个圆纸片做笔筒的底。然后用一张黄色的卡纸剪了一个寿桃贴在笔筒上,再用红纸剪了一个充满喜气的“寿”字贴在寿桃的正中间,最后一步,就是用星星贴纸对笔筒进行装饰了,一个漂亮的笔筒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用它表达美好祝愿。  ——方琦
期刊
同学们有的买了新毛笔,练习写漂亮的“寿”字。  几位记者来我们学校采访,拍摄送“寿”字活动。同学们用红纸一笔一笔认真地写着。  我们拿着自己写的“寿”字,走近镜头介绍自己,送出自己的祝福:“祝张爷爷生日快乐!”“欢迎张爷爷常回家看看。”“祝张爷爷福如东海!”  同学举着自己写的“寿”字,照了一张集体照,  我们默默祝福张爷爷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李东阳
期刊
期盼已久的声音汇报会就要举行了,同学们纷纷拿出各自的“法宝”,打算给大家一个惊喜。  为了证明声音是否采集成功,我们决定由声音的采集者来播放声音,让大家听声音猜出名字。  首先上场的是李思韵,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咯答——咯咯咯咯,咯答——咯咯咯咯……”“母鸡!母鸡!”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只刚下完蛋,急着向我们报喜的母鸡。”李思韵夸张地扭了扭屁股补充道。他滑稽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期刊
中音兔热情发言:  银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出很多美丽又有用的物品。同学们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银饰品、银器,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和朋友,表达内心美好的祝福。一起来分享他们的作品吧。  小设计师:黄思静  我给妈妈设计出好多漂亮的银饰品。妈妈喜欢花儿,我画了一朵彩色梦幻银玫瑰,代表幸福。她喜欢水果,我画了一棵长满水果的银树,代表年年水果丰收。她喜欢月亮,我为她画了一条月牙儿项链,还有一对星星耳环,多
期刊
张谷英,我觉得你非常伟大,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感谢你!  ——李 凡  张谷英村是个非常神秘的村庄,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着吧,等我长大了,我会努力解开它们的谜底,揭开张谷英村的神秘面纱。  ——任 毅  建造张谷英村的工匠们,谢谢你们建造了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丽而又有特色的建筑。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会捍卫的!  ——刘美婷  听说,在张谷英村,不读书是天大的耻辱,“过去连
期刊
“青青石板路,悠悠古街情。”雨后的城正街,空中弥漫着清新的气味。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边的房屋古朴宁静,承载着悠远的记忆。  啪嗒啪嗒,青石板路上传来一串快乐的脚步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来到古街中寻找“宝藏”。  我沿着青石板路走着,周围的一切看起来似乎很普通。可是你仔细观察那些楼房的设计,亲手抚摸那些斑驳的大块墙砖,才会发觉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奶奶告诉我,城正街以前是热闹的城市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