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转型“新棋局”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庆军说:“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参与区域竞争、抢占高端市场的主要路径,作为提升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从城到乡,从平台到产业,全面推进。”由此,合肥正在开拓当好全省排头兵的“新棋局”。
  
  79.9%、54.1%、64.7%,这是2014年第一季度,合肥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建筑产业化的增长速度,三大行业均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向合肥市主导首位产业迈进。
  在这些爆发性增长源的带动下,1—4月,合肥主要经济指标一路上扬。
  5月12日,在安徽省长王学军视察调研合肥的情况汇报会上,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引用统计数据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70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增长13.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38亿元,增加值201.5亿元、增长23.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1700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637.4亿元、增长24.2%;财政收入312.4亿元、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6亿元、增长29.3%。”
  在工业、投资、消费的合力带动下,2014年第一季度,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居第10位,超过哈尔滨、长春、石家庄、西安,增幅居第5位。
  数据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直观的反映,而数据的背后,是合肥当好全省“三个排头兵”的新动力格局。
  多层面爆发力
  东方是曙光升起的地方。在合肥东部城区,“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成为发展的新热点。按照实施方案,到2020年实现产业与城市“双转型”。一个“新瑶海”即将耸立在城市东方,这是合肥推进城区发展的生动写照。
  同瑶海区一样,合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又科学定位、体现特色,合肥的中心城区发展“走进新时代”。
  根据每个城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张庆军在分析主城区的定位时说:“蜀山区围绕打造‘首创之区’,依托经开区、高新开发区,发挥生态、人才等优势,突出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结合上探索新路。庐阳区围绕打造‘首要之区’,立足老城区和水源保护地的区情,加快城隍庙、七桂塘等传统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突出发展创意、特色街区等新兴业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老城改造、高端服务、生态优化三位一体发展。包河区围绕打造‘首善之区’,积极服务省政务中心和滨湖新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城湖共生、产城一体上发挥示范作用。瑶海区围绕打造‘首发之区’,抢抓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全国试点的机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整治,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同步推进。”
  第二层面,在中心城区提升的同时,县域经济也在快马加鞭。张庆军说:“推进县乡转型发展,五县(市)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新典范的战略定位,提升发展层次和建设标准,逐步实现与中心城区等高对接,积极构筑中心城区—城市组团—新市镇—中心村四级城镇体系。”
  分布在全市周边的开发园区,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是第三层面。为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发展,合肥坚持产城一体、联动发展,在项目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环境准入、建设环评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合肥主动拉高准入标准,城区工业园区以及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开发区入驻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必须在400万元/亩以上、年税收30万元/亩以上;合巢经开区必须在300万元/亩以上、年税收20万元/亩以上。
  合肥市17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区域,实现的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均占全市80%。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分别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家电、军民结合和新型平板显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四个层面,在产业转型提供的支撑力上,张庆军概括为,“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是合肥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海不辞水成其大,山不辞土成其高。一方面,合肥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品牌创建,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技术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张庆军把发展路径总结为8个字:“走好‘引进、培育、示范、支持’四步棋。”
  首先,立足于引进,集聚国内外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做的是“无中生有”的文章;其次,制定培育计划,选择高成长性的本土企业采取综合手段给予扶持,催生一批种子期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把“盆景”做成“风景”,美亚光电、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等企业发展做的是“由小到大”的文章。第三,注重示范推广,采取首台首套等扶持办法,以空间和市场换技术,在示范运用中促进产业加快发展。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量居全国之首;实施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光伏下乡扶贫等工程,加快建设“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第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遇到困难、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咬紧牙关、锲而不舍地给予支持,为企业稳定产能、开拓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
  合肥还另辟蹊径,把发展光伏产业与农村扶贫结合,使产业发展饱含民生温暖。
  2013年,合肥选择105户贫困户建设家庭光伏发电项目,张庆军说:“每户总投资3万元,其中市财政支持2万元、县财政支持1万元,加上国家和市里的度电补贴,每户每年有3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而且持续稳定,贫困户‘躺在家里也能赚钱’,政府做到了精准扶贫。”此举合肥首创,有望全国推广。
  高强度支撑力
  现阶段,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上,扩大有效投入是合肥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多年来,合肥扩大投入与促进升级并举、互动,构建了转型的强大支撑力。
  注重项目谋划是扩大投入的第一步。张庆军说:“按照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公益性项目、以投融资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市场主体投入为主的产业类项目等三大类,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项目谋划机制。”
  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构建了“借用还一体化”投融资机制,重点是设计好金融产品和信贷结构。比如,巢湖综合治理是长期投入,合肥建立了“资金池”,有效推进与国开行的信贷合作。
  为顺利通过项目评审,“资金池”由合肥市与国开行双方共同监管,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市县年度预算的1%;二是土地出让金的5%;三是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50%;还有其他一些小额、零散的资金。
  资金的使用必须两家共同签字,这样资金才不会被挪作他用,确保真正用在项目建设上。合肥与国开行分别选派工作人员在市政府大楼内联合现场办公,对项目进行评审,一期项目仅用90天就全部评审完毕,如果按照正常速度,1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评审需要1年多时间。“国开行对合肥市的信誉、体制机制充满信心,二期项目贷款申报到国开行仅仅十几天就批准下来了,三期项目100亿元贷款也已经启动了前期工作,年内开贷不成问题。”张庆军说。
  在产业类项目上,合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民生及社会事业、新型城镇化等六大领域,谋划储备项目225个,总投资5456.7亿元。其中,国家新型平板产业集聚试点谋划实施41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64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谋划推进中芯国际等10多个项目、总投资100多亿元。
  为支持和鼓励创新,合肥把分散的科技资金整合提升为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政策性资金。近3年,合肥市本级各类科技财政支出达45.8亿元,受益企业1628家,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251亿元。
  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优化投资环境是根本保障。
  首先是政府“效能革命”,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陈干全认为,“合肥市敢于动真格,力求打造审批环节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服务型政府,改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树立起政府新形象,投资环境和政府效率明显提高。”其次,合肥在多年多轮清理的基础上,2013年又进行了第6次清理,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82项精简为152项,减少了46%。目前,工业项目在3个月内、其他项目在4个月内确保办好手续、开工建设。同时,实行基本建设项目“一费制”管理,2013年,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约1.8亿元,免收开发园区2400多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资金3亿元。
  经过持续努力,合肥实现了“市场是开放的、规则是阳光的、环境是公平的”。招商引资效果是环境建设最好的证明。“十一五”期间,合肥市累计招商引资430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多。2014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801.4亿元、增长17%,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157个。
  全方位推动力
  合肥是一座充溢着创新的城市,处处活跃着改革的基因。
  “近年来,合肥坚持解放思想、敢走新路,扎实推进19项改革,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行先试之举,招投标体制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投融资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走在前列。”张庆军说。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合肥版’”,4月2日,合肥正式发布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改革新征程。
  5月30日,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对外发布,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等“五大政策体系”调整完成。这标志着“先行先试合肥版”的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改革,就是要攻坚克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按照‘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的思路,实现‘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张庆军总结为“四个转变”。
  2014年,合肥市将拿出5亿元,以基金方式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基金运作的通常做法,对接社会资本可以放大5倍,按此测算,能够吸引超过20亿元的社会资本。
  这是合肥释放改革红利,增加发展新动力的一个方面,类似的改革还有很多。
  比如国企改革,合肥市以存量引增量,面向国内外实施资产重组,2013年,通威公司收购赛维光伏、通用机械研究院重组国通管业公司,均实现了存量盘活与增量扩大的双赢效果。合肥还把淘汰落后产能、防治污染与国企改革结合起来,传统国企红四方公司转让给中盐集团,不仅实现了产业转型,而且带动了产业提升。
  “十一五”以来,合肥累计完成279家企业改革,完成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截至2013年底,市属22户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3044.7亿元、净资产1343亿元,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分别是2007年的4倍、6.38倍,净资产总额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
  改革开放需要大平台。5月12日,张庆军汇报说:“这两年,合肥突出抓好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港二期、指定口岸、合新欧大陆桥等平台建设,抓好这四件事,为以后申报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6月4日,合肥市与上海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打造合肥国际物流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大力发展铁海联运业务等开展深入合作。开通合新欧大陆桥,合肥经新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到德国只要15天,比从海上航线要少15天左右,这对于电子产品出口是一个快速通道。
  “合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交通盲肠’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地处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依托铁路枢纽地位,打造合肥国际物流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努力把中欧班列建成新丝绸之路上最畅通、最便捷的黄金大通道。”张庆军说。■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引入PDCA循环对支架蜡型实训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该校2011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班作为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开展教学,以2班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比较观察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肌腱是致密结缔组织,而肌腱细胞是高度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增殖能力较弱,因此,肌腱损伤后很难自行愈合。而通过手术修复后又需较长时间
在各地公园湖泊,某个无人看管的禁钓牌附近反而成了垂钓者聚集地,此类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即便如西湖景区辟出钓鱼专门区域,每年联合多个部门“围剿”,偷钓现象也还是屡禁不止。禁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按摩法配合曲氨奈德肿块局部注射治疗浆细胞乳腺炎肿块的疗效。方法将67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微波、贴敷
丰镇发电厂除盐水回收系统有相当一部分除盐水没有回收再利用,为此,对除盐水回收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分析了包头供电局对220 kV及以上变电站现行操作方式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变电站进行分组操作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进行分组操作的可行性及经济、社会效益.
<正>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引起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小儿外科常见而较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02%~0.05%,男女比例为4∶1[1],且有一
为氢硫化物(H2S ) 的控制的一个凳子规模实验排出物被使用与 ZX01 填满包装的流简历的过滤器连续地执行将近四个月。结果建议流简历的过滤器在实质的运作的时期上证明性能优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及家属对于静脉滴注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状况。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患者及家属静脉滴注的知信行问卷及便利抽样法调查南平市第二医院门
卵巢癌是妇科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上皮性卵巢癌占90%,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有效的筛查手段,多数初诊患者已属晚期。紫杉醇、顺铂等一线化疗药物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