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锁孔手术是经体表小切口处理体内深部病变的一种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经眶上锁孔入路是由额下入路发展而来,国内外已有作者用该入路治疗前后循环动脉瘤、鞍区、脑干腹侧等肿瘤[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对4 081份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时,确诊12例为脑膜癌病.该12例中10例颅脑CT检查为阴性;颅脑MIR检查2例见有脑积水,6例为阴性.提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脑膜癌病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对提高脑膜癌病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9~82岁.阴囊及其周围皮肤红斑、斑块、糜烂和瘙痒,病程3个月到2年.2例在外院按湿疹治疗无效,皮损范围渐大.1例伴有高血压病和前列腺增生,其余4例均无伴随疾病。
新闻试图向受众传达一定的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述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英语广播新闻如何有效地向受众传达信息。研究发
目的 探讨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整理206例153Sm-EDTMP治疗后患者的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3Sm-EDTMP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骨转移灶数目、治疗前化疗史、同时进行外放疗、治疗次数有关;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