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植骨后置入假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来源 :临床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对于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作者利用体外制作的翻修术模型研究植骨颗粒大小、股骨骨缺损、假体设计、复合植入物和置入技术与假体初始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随着股骨近端内侧节段性缺损的增加,假体的旋转稳定性下降。矩形截面的假体的刚度和最大扭转力优于其它假体,前后方向表面积大的假体抗扭转力强。颗粒骨中加入羟基磷灰石科里可增强旋转稳定性。作者研究出一种间隔器可以增加植骨量,同时提高稳定性。综合控制这些相关因素,可以显著提高翻修术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
其他文献
2003年9月~2009年9月,笔者对76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本组76例,年龄30~75岁,男35例,女41例。闭合骨折73例,开放骨折3
2003年3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上肢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38例,疗效满意。
2007年9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棒结合抗米微侨可吸收线环扎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4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ELPS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术后积极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于2011年4月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后腰痛加剧,伴双下肢针刺样疼痛,无麻木感
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踝关节、足部多处肿块5年,伴行走不适1年,于2010年1月入院。3年前曾行左踝后方一处结节切除术,诊断为血管瘤。体检:左侧足部皮肤表面多发蓝紫色结
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Pilon骨折36例,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 年龄21~56岁.左侧22例,右侧14例.开放性骨
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已渐成为脊柱创伤骨折后路手术中较为成熟的方法,多数采用四钉内固定系统(双平面技术固定),少数提示三平面技术固定(经伤椎应用椎弓根钉)。2006年8月-2009年4月,
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断指患者90例(118指),运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47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2003年6月-2008年1月,我科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