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利用人工设置野外减雨措施(生长季5~8月减雨66%、6~7月减雨100%和自然降雨)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促使多年生根茎型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成为主要优势种。(2)减雨66%和减雨100%两种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只在减雨100%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但对P
其他文献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放牧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荒漠草原主要种群与植物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
摘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健身活动,形成体育自觉,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思想产生需要向行动付诸实践的进程中,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更新是引发学生锻炼兴趣的重要因素。立体化理论知识学习平台的构建、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变革和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借鉴和改良,是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中图分类号:G
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民间沿袭进行解读,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其源起、发展、跃升及流失等社会学成因。从研究中发现,文化与环境的变迁使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