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为明天加油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北京机场。没有鲜花与掌声的包围,带着一身的疲惫,较。出国前清瘦了很多的巴特尔结束了自己在NBA的征战,与妻儿回到了北京自己的家。
  
  爱家的男人
  
  巴特尔过年期间一直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他是要安安稳稳在家过个年。
  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大年三十,巴特尔一家团团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这样才有过年的气氛嘛。”至于包饺子时候的分工,巴特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她们包好了,我吃现成的。”对于一年时间有半年在外地不着家的巴特尔来说,今年能够和妻儿回国过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实属不易。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巴特尔只要离家就思亲。妻子德明这样评价丈夫的恋家:“别的球员都愿意在外边漂着,可他就是想家。没事就往家跑。”有一次巴特尔在NBA打完客场比赛后打电话说很累,不回家了。半夜3点多,巴特尔在休斯敦的家,门被敲得山响,外面还有人大喊开门。德明披上衣服起来一看,竟然是巴特尔!德明看到丈夫披星戴月地赶回家,真是又惊又喜:“原来他没忘。”那天是周末,每到周末他们夫妻俩都会相携下馆子吃饭,大巴竟从客场开车三个半钟头回到休斯顿。事后德明每每想起这件事情都会觉得莫名的感动。“我寻思,他一开始肯定是累坏了,但是困劲儿过后,他又想家了,所以就回来了呗。”故事讲得轻描淡写,可其中蕴涵了几多艰难,几多温情,几多感动!
  大巴恋家,因为家有贤妻。在NBA打球时大巴经常有伤在身,此时德明总会尽力鼓励他,但是却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温言软语,反是“毫不客气”;“受伤了身上难受,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个联盟里谁不受伤?韧带拉伤了,脚踝扭伤了,能打还是得打呀!”嘴上虽说得严厉,德明在照顾丈夫的时候还是关怀入微,家务活基本都由她一个人包了:大巴爱吃新疆饭,德明就大盘鸡手抓羊肉拉条子涮羊肉换着花样来;照顾3岁的儿子也基本不用大巴操心。
  说起大巴表达爱意的方式,德明说:“他可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浪漫。”的确,大巴并不常给德明送花,遇到妻子生日,也总是说:“你喜欢什么就自己去买吧。”但是每逢客场比赛,他总是一天三五次电话地打回家。虽已是老夫老妻了,但有时一聊就是三四个钟头,聊篮球,聊他们的相识、相恋,聊家里的老人孩子。天气冷了,大巴会脱下外衣轻轻披在爱妻肩头;过马路时也会不自觉地牵起她的手……也许,他们的感情已经由爱情转变为亲情,这是情感的升华,平凡中包含着伟大。
  三个可爱的孩子也让大巴牵挂家中:大女儿迪菲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和大巴很谈得来;二女儿巴仁娜小名妞妞,正上小学五年级,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突出,但是大智若愚、与世无争,是天生的乐天派;儿子巴恩泽今年3岁,成长的速度十分惊人。迪菲性格比较要强,总要争第一,父母对她的政策是“减压”;而妞妞这种性格很难得,所以夫妻俩也就顺其自然;而提到儿子巴恩泽,德明不假思索地说:“将来一定是NBA的‘巨星’。即便不是NBA也是NFL(北美冰球职业联赛)之类的,反正他不做这行也是浪费。”看来两口子是有心让小家伙子承父业了。
  遇到客场比赛,大巴经常会给三个孩子带礼物回家。送给迪菲的是MP3之类的“年轻人爱的新玩意儿”。给妞妞的就比较“麻烦”,因为妞妞没什么要求,“以前喜欢布娃娃,现在也没准儿了”。大巴爱车是出了名的,在美国时他买了3部车,其中包括一辆“陆虎”。至于他爱车的程度,用德明的话讲就是:“有钱恨不得全买了车。钱要是够多,现在得有200辆了!”所以,对于小儿子,酷爱汽车的父亲会买许多小汽车模型回来。小家伙乐此不疲地摆弄着模型时,俨然一个迷你大巴。
  作为公众人物,夫妻俩自然也有很多苦衷:当大巴被话筒和闪光灯包围时,德明只能躲在人群后,远远地望着丈夫,大巴也只能回头瞅上几眼;有时候一起上街,德明还不得不回避:一年12个月,巴特尔倒有6个月没办法陪伴家人……虽是迫不得已。但爱家的大巴对这些还是心怀愧疚。正因为如此,大巴在回家的有限时间里,尽量为家分忧。今年CBA常规赛最后几轮的关键时候,德明的母亲不慎摔伤住院,儿子又高烧不退。两人只能来回奔波,轮流照顾老人孩子。有一次笔者凌晨接到一个电话,竟是忙得不可开交的大巴!他忘了时间不说,还回错了电话。疲惫的大巴忙“不好意思!对不起!”地道歉。感叹大巴夫妻俩辛苦的同时,笔者更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够健康顺利。
  
  梦想还在NBA
  
  三年前,大巴为了圆梦踏入NBA。三年的NBA经历,让大巴感悟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大巴体会最深的是NBA竞争的激烈与残酷。通常NBA球队取舍球员不光根据球员水平,更要根据球队的需要。所以为了一份好的合同,NBA球员基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大巴说,NBA让他重新认识到了“拼命”是一种什么感觉:“每一场比赛你都得付出120%的努力。”大巴的背伤、脚伤都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受的。训练完回到家,大巴经常是往床上一靠就盯着电视看,再也不想动弹了。到吃饭时都是大女儿催完二女儿叫、小儿子咿咿呀呀完了德明去吼,他才肯挪窝儿。
  当然大巴也感受到了NBA球员的热情。在马刺队打客场比赛时,邓肯、吉诺比利、马里克·罗斯经常会带大巴一起去当地饭店,遍尝中西美食。有时会有人主动请客,有时大家会通过抓阄来决定由谁来付账。电视上看到邓肯总是一副一本正经的“石塔”形象,而在大巴眼里,邓肯是个随和有趣的球星。有一次大巴在更衣室发现自己的球鞋不见了,左找右找找不到,还以为丢了,没想到竟然是邓肯给藏了起来!平时和队友打打闹闹开开玩笑对邓肯来说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在语言上,邓肯也让大巴受益匪浅。由于同样打中锋位置,大巴与邓肯对抗多,交流也就多。日积月累,大巴最终学到的很多术语,居然都是来自邓肯的传授。
  大巴在美国的经历也使自己变得成熟了很多,尤其是精神面貌和对于比赛的态度是提高最多的地方:“这段经历让我改变了对比赛的认识。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都是要,‘拼’的。”去年巴特尔回国时没有训练条件,他就在楼道里爬楼。18层的楼,他每天要跑10趟。今年回北京队后第二天、第三天,大巴就主动去训练了。那些天,别的队友都在练习投篮,只有大巴一人趁间歇在场边练习冲刺折返跑,跑完再投篮,投完再跑,用这种方法来尽快恢复身体状态。所以时常是训练尚未结束,大巴就已经双手托在场边的广告牌上呼呼直喘了。
  在今年2月24日NBA转会截止日期之前,NBA有关方面开出了一份最有希望重返NBA的球员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大巴名列第三。谈及回国的原因,大巴说在NBDL(NBA下属联赛)打球本是为了重回NBA,但是眼看本赛季机会渺茫,北京又确实需要他,于是大巴干脆买断了自己在NBDL的合同回到了 CBA。但是,提起让他欢喜让他忧的NBA,大巴还是有着割舍不掉的向往:“有机定我还会回去,我的家和孩子还在那边。也许今年夏季联赛我就回去打球了。”爱人德明也毫不怀疑地说:“我觉得他能力是够的,但是各种原因,让他在NBA的这段经历不尽如人意。也许这真的是命吧……眼看年底就30岁的人了,吃青春饭的,赶紧趁年轻再拼一拼吧!”
  
  永远的北京球员
  
  从NBA回到CBA,大巴多少有些无奈。但是为北京队效力,大巴终究是开心多于遗憾。而也许是早料到有这么一天,从大巴远赴NBA之时,北京队就一直保留着原先大巴在队内穿的那件9号球衣,虚位以待。大巴也说过:“无论在哪里打球,我始终都是一名北京球员。”
  大巴热爱这个“大家庭”,因为这里有他最熟悉的教练。在队里大家都叫他“老大”,是因为大巴块头最大。巴特尔回归后的一次投篮训练课,轮到他练习10个一组的三分球。头两个球空心进网,但是紧接着连续三球弹筐而出。这时在一边观察的教练张敬东说:“老大,你的手腕呢?怎么光把力量练大了,不会抖腕子了?”大巴虽没吭气,但抖腕时明显加强了爆发力。结果此后5个三分球全部命中。
  同样,北京队也有大巴最默契的队友。大巴回归以后,对手经常会采用双人包夹或是绕前防守,张云松也经常无法顺利将球交给内线的大巴。此时大巴就会在比赛间歇找小云商量战术,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心领神会:有时候是挡拆战术,大巴提到弧顶掩护:有时候是大巴到三分线外拿球,小云利用速度空切,人到球到。
  北京队的和谐气氛,也让大巴有了归队如归家的感觉。记者有幸观看到一堂训练课:大巴站在篮下,焦健故意在他身后贴得他紧紧的,连蹭带撞,高举双手挑衅似的把球投进篮筐,投完篮笑眯眯地看着大巴,那眼神好像在说:“怎样哥们儿,你不是壮吗?和你对抗投篮我也照进不误!”大巴瞥了他一眼,没理他。看激将法没成功,焦健便以同样的方式又投进几个。这时一直没什么反应的大巴似乎被“激怒”了:他突然转过身来“扑”到了焦健身上。这回焦健在对抗中连起跳都难了,愣是从篮下被挤到了三秒区外。勉强出手吧,球擦筐而出。“报仇雪恨”的大巴冲焦健咧嘴一笑,好像在说“小伙儿你不行”,之后“得意”地扬长而去。
  “回家”的大巴打球比以前更加卖力。大巴出国前有时会显得懒洋洋的,攻防转换时基本是慢跑,很少冲在球队最前面。现在却经常可以看到比赛中大巴抡开膀子低头猛跑的情形。于是大巴有了减缓对方快攻的回防,也有了冲锋陷阵的快攻。在他回归的5场联赛中,上演了一部“东归英雄传”,北京队只在客场惜败于排名北区第一的辽宁队,其他全部是大比分获胜。大巴把在NBA积累的经验和能量无私地贡献给了他所深爱的北京队。
  在3月6日本赛季CBA全明星赛上,大巴作为替补为北方明星队贡献了 28分和5次助攻,当之无愧地荣膺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这不由地让人想起了他远赴NBA前夺取CBA全明星MVP的那一幕。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一如CCTV解说员孙正平所说:“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其他文献
在CBA打球时,姚明的体能就不是很好,到了对体能要求更高的N8A之后,他的这一不足进一步显露出来,常常出现体力严重透支,筋疲力尽的现象,由此引发投篮命中率下降,防守不及时、不严密等失误。  为了保持精力充沛,姚明本人和他的父母以及火箭队,都采取了不少办法来补充营养。使小巨人的体质日益强健。现在,姚明已经能够适应NBA的激烈比赛了。    带“卫氏营养餐”赴NBA    从国内飞赴NBA时.在姚明的
期刊
在在今年中国女篮参加的一系列比赛中,张晓妮的名字被越提越多,也越叫越响。她以出色的篮下攻防表现,让女篮洋帅马赫不住点头,也让大家眼前发亮。    强力虎妮    一听“晓妮”这名字,想必人应是纤弱阴柔的小家碧玉,可看到晓妮本人时,却寻不见这种感觉来。她,魁梧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齐耳的短发,大而有神的眼睛,尤其是那1.93米的个头儿,能让男人感到站在城墙下。在女篮,有人叫她“大胖儿”,有人叫她“大
期刊
全封闭    从北京车行41公里,就到了河北省廊坊市。在7月毒辣阳光的炙烤下,中国女网的姑娘们正在这里进行8月初飞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最后备战。  国家网球队原本在北京市的大兴区设有训练基地,雅典奥运会中国女网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偏僻的基地陡然门庭若市。运动员们不时地被记者频频举起的照相机分散注意力,记者们也有过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的经历。不堪烦扰的网球队只好搬迁,选择了这片“静土”。  在这里,网
期刊
2008年,我是在家门口作战,而且我处在上升期,三年后的进步应该更大。从现在起,菲尔普斯应该警惕好几个对手了,当然包括我。    他很阳光,浓眉大眼,气宇轩昂;他很懂事,谦逊大方,少年老成;他有时腼腆,尤其是在别人夸他帅的时候;他挺斯文,平日里喜欢架一副黑框眼镜;他又很霸气,一到大赛现场就天不怕、地不怕;他好像话不多,可心里却装着好多好多想法……  吴鹏,这个被冠上“刘翔第二”的杭州小伙,从蒙特
期刊
登山电缆徐徐攀升.穿梭在层峦叠嶂间。透过玻璃窗,举目眺望.八达岭长城的雄:隆景观尽收眼底。”这太神奇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少女.张大嘴巴.露出惊奇的表情,由衷赞叹道。少女身旁的母亲不时按动快门,将这一刻的美景都印在了胶卷上。  ”噢!天哪!这不是小卡利吗?”在每天迎接成千上万名中外游客的长城.她们的身影很快汇入了熙攘的人群中,但还是有眼尖的”同胞”认出了她。“请问,你是卡利吗,”一群美国游客激动地向
期刊
20年前,台湾歌手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红透大江南北,其中一句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仍然是中国心”更是脍炙人口。  20年前,中国体操历史上第一个10分获得者李月久就是伴着这首歌只身来到加拿大的。20年后,当他返回中国时,身份已为美籍华人。但正如他所言;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2004年,中国体操队在雅典遭遇滑铁卢,备受指责。此时,李月久毅然抛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为中国体操队备战
期刊
又一个柳吐新绿的季节迎来了盛会,又一次笑意盈盈的相聚请来了老友新朋,又一则年年讲岁岁新的“春天的故事”起笔开篇……  3月26日晚,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内灯火辉煌,星光灿烂,人声鼎沸,鼓乐喧阗。2004年度”燕京啤酒杯””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揭晓颁奖盛典在此拉开大幕。  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体育》杂志共同主办的”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而这第1 9次,其规模和场面当属最为
期刊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默默无闻奉献的女人。  湖人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小小年纪便已经获得了3次NBA总冠军.戴上了3枚NBA总冠军戒指,成为NBA的超级巨星。然而在他背后站着的女人,不仅没给科比的事业带来什么帮助,而且帮了倒忙,添了乱。    妈妈,恨儿掉进美色陷阱    1978年8月23日,科比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降生,出生后不久.他就和父母一起去了意大利。关于科比这个名字。
期刊
8月6日到14日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有趣的是,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举办地就是赫尔辛基,所以芬兰人称世锦赛“回家”了。  赫尔辛基确实是田径运动的“家”,尽管世锦赛期间遭遇风雨天气,但芬兰观众对田径的热情,让人动容。  在田径运动的“家”中,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刘翔输掉了世锦赛金牌,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刘翔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也许赫尔辛基之后,他能回
期刊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奥运冠军、体育明星、公众人物……这些角色让王军霞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一个闪着光芒的符号,神秘得不可触及。可是,走近她,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女人的女人。除去金牌带给她的光环.军霞和芸芸众生一样,在更多的日子里恬淡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认真而快乐地扮演着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生角色。    角色一母亲—一“女人最基本的使命”    喜欢孩子,是女人的天性,但像王军霞那样对小孩子痴迷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