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72例临床体会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有其一定优势。笔者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梅花针刺破疱疹部位,再拔火罐至皮肤青紫,上涂高浓度高锰酸钾,最后用针灸加拔罐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梅花针;拔罐;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55-01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可见水疱成簇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胸、肋、腰背,患处局部灼热微痒,剧烈疼痛。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疱”的范畴。目前西医主要以抗病毒(如无环鸟苷)、营养神经、对症止痛等治疗本病,但效果欠佳。笔者自2009年至2014年,运用梅花针刺加拔罐治疗72例带状疱疹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2009年至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短者5d,最长者37d,平均病程9d。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其中疱疹以背部为主者52例,腰骶部及腿部为主者6例,三叉神经为主者9例,其他部位为5例。皮疹呈水泡样者23例,球针样者49例。80%患者来院前经过维生素B1、B12、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
  1.2 治疗方法 用碘伏消毒疱疹及周围部位。梅花针点刺患处,从周围向中心顺时针点刺,刺破疱疹至皮肤出血为止,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罐,10min左右,以皮肤青紫为度,取罐拭去血液,涂上高浓度高锰酸钾。经一次治疗,疱疹一般即愈。次日结痂。如有部分新发者,继续用同样方法点刺。经过一次治疗疼痛明显减轻,但还存在钝痛者,次日用2~3寸针针刺阿是穴加拔罐治疗,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1] 痊愈:皮疹结痂,临床症状消失,无神经疼后遗症;好转:皮疹90%结痂,神经疼明显减轻;无效:皮疹结痂不明显,神经疼无明显减轻。
  2 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72例患者,痊愈48例(67%);好转24例(33%),总有效率为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白某,女,43岁,右背部及腋部疼痛5d来诊。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及腋部疼痛,并沿第6、7胸肋间出现少数米粒大小水泡,次日疱疹面积增大,融分成片,经市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来诊时面容痛苦,口苦,大便干燥,夜不能寝,当时给予梅花针治疗后疼痛即有所减轻,夜间无明显疼痛,睡眠可。次日皮损全部结痂,隐隐作痛,T10~T11压痛明显,取T11~T12夹脊穴及皮肤部位进行针刺,并留针30min,每10分钟行针一次,1日1次,连续治疗10d后,患者疼痛消失,随访三个月无复发。
  4 体会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神经疼痛和疱疹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粘膜经血传播到达脊髓神经根,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作,侵犯神经,同时病毒沿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形成疱疹。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以肝火妄动、湿热蕴遏为主,风热相搏为诱因,内外相因致病。而部分患者因体弱正虚,无力抗邪外出,导致后期表面邪毒虽去,而经络邪毒留滞,郁阻不通,故常后遗患处疼痛,经久不愈[2]。
  梅花针叩刺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排毒、通络止痛、增强免疫之功效,同时刺破病变皮肤有助于拔出毒物。而拔罐具有驱除毒邪,吸拔有害物质,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本次运用高锰酸钾既能消除皮损部位的残留病毒,又可预防皮肤感染[3]。对还尚有神经痛后遗症者,采用普通针刺,平补平泻,治疗一疗程(10d)即愈。此方法收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博华.梅花针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5):371-372.
  [2]陈鹏飞,郑崇勇.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1):45-46.
  [3]王建修,赵欣,刘艳晓.梅花针联合拔罐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45-46.
  (收稿日期:2015.08.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0例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肠梗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
目的:观察同伴介入治疗方式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儿童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儿童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治疗,术中放液44例,不放液13例。结果:57例57眼出
【摘要】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9%,明显高于对照组613%,且观察组治疗后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同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
【摘要】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进
【摘要】  “证”是疾病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下表现于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其特点是整体性和动态性。“病位”、“病性”是“证”的基本结构,—个以上的病位要素和一个以上病性要素的组合,就构成“证”。  【关键词】 证;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47-03  
【摘 要】 目的:研究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能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随机分为互动式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干预组产妇由资深护理人员为其讲解产前知识,同时帮助产妇了解新生儿护理方式与优化产房环境。对照组产妇仅开展常规护理,不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结果: 互动式干预组产妇分娩知识、态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娩情况、新生儿Apgar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问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循证护理,检
【摘 要】 目的:观察豆诃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1例患儿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采用豆诃贴和丁桂儿脐贴外敷脐部治疗,两组均24h换药一次,同时配合饮食调理,72h后观察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头颈外科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组(29)与对照组(2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