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 巧设计 活运用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微课的兴起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当教学实际中需要制作微课时,许多教师依然感到为难。那么,如何才能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制作微课的步骤是怎样的,微课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运用呢?下面一起来进行探讨吧!
  一、明确定义,让教师心中有准绳
  我们一般将微课定义为:针对学科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设计和开发的一节情景性、趣味性强的可视化微型课。多个具有适当、连贯战略的微课,连缀在一起,则形成具有同一定义目标的微课程。微课程通过多个微课的教学,实现预先定义的教学目标。
  那么。一节好的微课有什么标准呢?只有对好的微课有了清楚的定义,教师开发微课便有了常识性的准则,从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更好地设计微课。
  1.教学知识点小而明确。微课在时长上短于常规课程,因此微课的知识点更能体现微课的“微”,即解决某一个有价值的知識点即可。例如:科学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师把瘪的乒乓球通过热水的浸泡恢复球形,这个实验将学生引入情境。进而向学生解释空气能够热胀冷缩的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点明确,即解决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问题,教师对该知识点的讲述应做到清晰准确。
  2.学情把握、受众定位精准。在教学实际中,微课的授课对象没有年龄限制,因此应用广泛。那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反复训练同样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也不同。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习作的观察序列,三年级致力于细致观察、观察变化,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四年级则是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变化,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年段不同,微课的教学目标也不相同。
  3.讲解语言生动、声画一致。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所以语言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教师在讲解时应避免照本宣科,要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来讲解课堂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微课视频中的声音与画质配合一致。不能出现提前或延后。
  4.视频画质清晰美观。微课是靠视频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良好的画面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追求画面的美感,最好风格统一,并注意切换的细节。视频录制的画质要清晰,不要出现晃动或者花屏的情况。这样良好的版式设计与高清的像素,是微课成功的关键。
  二、巧于设计,让微课视频短小精悍
  1.根据要求选择知识点。微课视频既可以运用于课前预习,也可以放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支架,更可以放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知识点,但值得强调的是:要注重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不能零散地开发微课,要注重微课之间知识点的联系。
  2.围绕知识点设计微课。一节完整的微课包含了课前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课后进阶练习。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明确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希望学生学习后达到的要求。在设计微课时,知识点切勿多,一节微课就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简短可感的现象切入知识点,通过课前实物演示、知识讲解、Flash动画等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并且可设计小练习进行巩固。以及通过微课拓展课外、线上的学习资源。进阶练习则是学习完微课的小练习。题目不多,大多数都在五个以内。学生能够完成与内容相关的练习则可进入下个阶段的微课学习。
  3.运用工具录制微课。不同学科的微课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讲解,因此,画面录制的设备也不相同。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录屏类,教师准备好PPT、讲稿以及熟悉的录屏软件即可操作。这是最常见的录制方式。二是摄像类,教师准备好摄像机或者像素高的手机、演示的实物,边讲解、边演示、边录制。这在美术、科学等学科的微课中经常用到。三是专用工具类,这类微课的录制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教师需准备好图像切换工具、Flash动画等工具,在微课讲解的过程中,可模拟还原讲述的场景,这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三、灵活运用。让微课的传播与使用广泛而有效
  1.融入日常教学。微课要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可运用于课前预习、知识重难点突破、课后巩固。微课必须能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才是鲜活的、有教学意义的。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在教师的引领下。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在线课程”化。微课本身是一种视频教学资源。授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如果通过一个团队将微课程的开发系列化,其教学影响将更加广泛,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均衡化,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学习的资源更多,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来与之相适应。微课因此应运而生,并推动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同时,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方式变革。让我们一同努力,与时代同行!
其他文献
本报讯 曰前,长沙市芙蓉区教育信息化2.0种子教师培训班在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开班。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校长任质彬出席培训会,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会上,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教研员朱正来就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培训。他详细介绍了腾讯课堂、钉钉、UMU、CCtalk等直播平臺的特点,系统比较了各平台的优点与缺点。为让教师们更好地应用各种平台软件,他进行了
期刊
本报讯 日前,郴州市汝城县农村学校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在汝城县教育局召开。汝城县教育局党委委员何雄珍、汝城县电教馆馆长朱满成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汝城县各中小学分管教育信息化的副校长和信息中心主任近40人参加会议。会议部署了农村中小学专递课堂教室建设项目工作,讨论了《汝城县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會上,彭起成安排部署了农村学校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的相关事宜。文平芳解读了《
期刊
本报讯 近期,常德市安乡县围庵小学配备了新一批电子白板。春季开学师生将喜迎新设备。  據悉,该校力争在春季教学期间,让每个班级都使用上电子白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育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围庵小学还将加大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基本做到资源应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期刊
教学背景  鸡公车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独轮车,据说在诸葛亮的时代就已经有了。鸡公车曾经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工具已经停止使用,被放在博物馆里面供大家研究和观赏,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和使用3D One软件的各种命令,激发他们的3D打印创新能力,带领他们认识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
期刊
當下不少教师认为,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而班规就是促成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第一步。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资深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轻松治班,班规是不可忽略的。每个学期初我都会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則》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并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班规。  一、科学整合,细化内容  班规的制定首先要考
期刊
长沙 网络在线教学,多举措重规范  延期开学期间学校疫情防控怎么展开?教学工作怎么安排?日前,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了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推进视频会,就“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和2020年春季开学准备工作做统一调度。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指出,“停课不停学”工作是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全市教育系统要将好事办好。为此,他强调了6条要求。  1.授课内容:除毕业年级外,其他年级不上新课,
期刊
根據不少一线教师的反映和对网上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习惯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学生将自己局限于课本文章学习,不愿意主动拓展自身的课外阅读。小学课本的文章大多只是节选名篇中一个片段内容。课堂学习也只是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固定的阅读技巧,而原著中的精髓没有得以体现。恰如教师给学生看到的是一篇以逗号结尾的文章,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却亳不知情,也不会主动去想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智慧课堂已在各级各类课堂上生根发芽。未来的课堂将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而是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智慧课堂正是以追求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是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课堂。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怎样回到课堂?怎样和课堂教学相融合?中国
期刊
本报讯为应对疫情防控期間“离校不离学、停课不停教”的实际需求,结合吉林市中小学教学安排,吉林市教育学院下发了《吉林市教育学院关于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名师导学”的工作安排》,组织功勋教师开展线上“名师导学”活动,指导学生解决在线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根据“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总体要求,功勋教师们积极响应、勇于担当、克难求进,录制“名师导学”微视频,制作出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的微视频
期刊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在教育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下,各地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建立。在平台上。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教育方式大量出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正处于不断优化完善和创新应用探索当中。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浅谈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进行教学的融合与应用方式。  2018年4月12日。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国家数字教育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