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人工鱼礁试验地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79年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到2012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文章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概况、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情况。
  关键词: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S932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于1979年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该海洋牧场于2016年12月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是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历年关于白龙珍珠湾海洋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的调查资料,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1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自然条件
  1.1 珍珠湾概况
  防城港市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是中国著名的北部湾渔场和南珠产地。珍珠湾是一个封闭性很强的海湾,其海域范围从东南的白龙半岛的灯塔岭到西部巫山以南的黄屋村之间的海域。5~10 m等深线之间的浅海面积在14.5 km2,0~5 m等深线之间的浅海面积在15.5 km2,滩涂面积在70 km2(70%为砂滩、18%为砂泥滩、1%为岩礁滩涂)。珍珠湾岸线基本处于原生态状况,湾内大多数海域达到一级水质标准。珍珠湾沿岸有数千亩的红树林,海域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适于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育和生长。
  1.2 海洋环境
  珍珠湾集雨面积小、流域内无大的地表径流注入,因此海水盐度比较稳定,其变化范围为27‰~32‰(平均28‰)。海水透明度变化范围3.2~4.4 m,平均3.82 m;pH值变化范围为798~8.30,平均8.15;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66~32.8 ℃,平均23.0 ℃;海水DO浓度变化范围为7.15~9.04 mg/L,平均7.80 mg/L;非离子氨浓度变化范围为0~11.576 μg/L,平均3125 μg/L;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8.2~547.7 μg/L,平均166.0 μg/L;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范围为0~0.016 μg/L,平均0.007 μg/L。
  1.3 生物资源
  防城港海域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有浮游植物75种,潮间带生物130种,底栖生物100种,游泳生物113种。珍珠港有浮游植物45种,浮游动物40种,潮间带生物66种。游泳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0 kg/km2,生物密度4.6万尾/km2。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51.24 g/m2,栖息密度为155个/m2。渔业资源种类多样,繁殖力强,资源更新迅度快,而且多为地方性种群,也不乏恋礁性种类。主要经济鱼类有二长棘鲷、沙丁鱼、黄鲫、马鲛、石斑鱼、鱿鱼、墨鱼等;主要经济甲壳类有赤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主要贝类有马氏珠母贝、日月贝、文蛤、牡蛎等。白龙珍珠港曾是蓝圆鲹、真鲷、鲻鱼、断斑石鲈、鸡笼鲳、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鱼的产卵场,防城港市海域更是二长棘鲷的产卵场和育肥场。这些都是对建设人工鱼礁和开展增殖放流有利的生物学条件。
  2 白龙珍珠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概况
  2.1 早期人工鱼礁状况
  2.1.1 建设历程 1979年6月,原广西防城县(现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的水产工程技术人员在白龙珍珠湾试验用人工鱼礁集鱼,标志着中国大陆人工鱼礁建设事业开始。该试验首次研究设计和制造了26个钢筋混凝土长方体鱼礁,鱼礁上面系有直径16 mm的聚乙烯绳和旧聚乙烯网片,做成模拟树叶,称作人工鱼礁树(属于浮沉结合型人工鱼礁),放于该县珍珠港外的白苏岩附近水深20 m处,成为全国人工鱼礁设计、制作和投放的先行点。1980年8月扩大了试验,设计制造了石块和废船鱼礁。
  1980-1983年广西制作并投放了各种人工鱼礁共1 628个单体,总体积28 287 m3,分别投放于北海市白虎头、北海市南部(围洲岛至北海港之间)、围洲岛、钦州市的西牛脚步和茅尾海、防港港市企沙港以及合浦县的营盘和沙田共8处,总面积308×104 m2,形成4个小型围网、刺网、钓捕和绞缯网渔场。
  1984-1985年广西又制造并投放了781座人工鱼礁(其中大型鱼礁30座.小型鱼礁751座),总体积8 502.07空m3,大型鱼礁分别投放于北海市与围洲岛之间海域、合浦县的营盘和沙田海域以及防城港市企沙港南部海域,与以前投放的鱼礁组成人工鱼礁带或人工鱼礁群;小型鱼礁投放于钦洲市茅尾内海和西牛脚近海,扩大原有人工鱼礁群,增殖近江牡蛎和诱集石斑鱼、鲷科鱼类等。
  1979-1987年,广西人工鱼礁投放地点从防城港逐步扩展到北海、合浦、钦州等地沿海,共投鱼礁2 703个,总体积31 744空m3,包括石块和旧船鱼礁、小型钢筋混凝土沉鱼礁、大型浮沉结合型鱼礁、大型沉鱼礁等,大型混凝土鱼礁规格为:7 m×6 m×5 m,体积达210空m3,重量达30 t。
  在2004年12月編制的《防城港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05—2015年)》提出:规划人工鱼礁区3 144 hm2、拟投放礁体41.56万空m3。2010年防城港市政府规划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 2012年申报原农业部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项目《广西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获得成功,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启动意味着防城港市人工鱼礁建设进入新阶段。
  2.1.2 珍珠养殖形成的鱼礁区 珍珠港海域的珍珠养殖面积最高峰的时候,面积超过200 hm2。由于一直以来的珍珠养殖是在5 m等深线左右的浅海水域,采用打钢筋混凝土桩柱搭架的棚架式养殖,珍珠港湾内5 m等深线左右的浅海水域留有很多钢筋混凝土桩柱,已形成了约330 hm2范围的人工鱼礁区,在这一海区有数量众多的经济鱼类幼鱼如:鲈鱼、石斑鱼、鲷科鱼类等经济鱼类及虾类、蟹类,成为很好的天然钓鱼场。   2.2 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现状
  2.2.1 建设规模 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于2012年开始规划建设,2015年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截至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5 150万元,项目用海分二期共计1 040 hm2。其中,项目一期为2012—2015年度农业部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及“防城港钢铁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人工鱼礁投放用海面积为350 hm2;项目二期为2016—2020年度农业部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人工鱼礁投放用海面积为690 hm2。已建造投放人工鱼礁单体2 192个,礁体空方量123 764空m3。主要投放YJ1型、YJ2型和YJ3型三种礁体,YJ1型礁体大小为36 m×3.6 m×5.5 m,YJ2型礁体大小为4.0 m×4.0 m×6.0 m,YJ3型礁体3.0 m×3.0 m×40 m。2019年投放的人工鱼礁类型为主框架3.6 m×3.6 m×5.5 m(YJ1,图1)和4.0 m×4.0 m×6.0 m(YJ2,图2)的钢筋水泥结构礁体。投放礁区水深14~16 m。
  2.2.2 人工鱼礁分布现状 经2019年人工鱼礁探测(位置见图3),结果显示:鱼礁在测区范围内西北部和东南部位置,呈堆状的点分布形态;在测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位置,呈裙带分布形态。鱼礁在海底分布总体均匀,仅有少部分鱼礁有轻微堆积或倾斜等现象。经对多波束和声纳扫测数据分析,在测区范围内探测出YJ1和YJ3型鱼礁约533个,YJ2型鱼礁约977个,共计1 510个,合计空方量约88 677空m3。(空方量=鱼礁数量×单个鱼礁体积)。利用QPS软件,对测量数据生成DTM-surface面和海床面进行容积比算,得出海床面上方空方量为70 634空m3。因此计算底泥上空方数量占总投空方数量的比例为70 634/88 677=79.9%。
  2.2.3 人工海藻场建设 2019年开始启动人工海藻场增殖修复,海藻场选址位于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内,2个400 m×200 m的矩形区域,面积16.0 hm2,与人工鱼礁群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和扩大海洋牧场的流场效应、环境改良效应和海洋生物增殖效应。计划移植人工繁殖的瓦氏马尾藻、硇洲马尾藻等1~2种马尾藻的苗种。目前已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藻礁2 000个,藻礁形状为梯形圆柱体,规格为上圆面直径24 cm、下圆面直径48 cm、高60 cm,在圆台侧面上距顶面15、30、45 cm处预留3处凹槽,准备捆绑海藻苗绳后投放(图4)。海藻场海草床移植栽培工作暂未开始,其生态效果有待后续跟踪调查研究。
  2.2.4 增殖放流 根据历年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2009—2019年连续在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鱼、虾、贝、蟹的增殖放流,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 600多万元,增殖放流真鲷、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卵形鲳鰺、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马氏珠母贝、华贵栉孔扇贝、青蟹等水生生物8.38亿尾(只),其中:鱼类1 230万尾,对虾80 322万尾,贝类1 800万只,青蟹431万只。
  3 效果
  3.1 人工鱼礁效果
  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建设后,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有增加。为探究人工鱼礁聚鱼效果,2017年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与大小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1]。通过声学探测技术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及其临近海域4次调查共捕获各类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201种,包括鱼类126种、蟹类32种、虾类20种、虾蛄类11种和头足类12种。调查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密度(547 745 ind/n mile2)约为其周边海域(203 990 ind./n mile2)的2.68倍,表现出明显的聚鱼效果。其中,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等岩礁性底层鱼类为该季度主要优势种类。各航次人工鱼礁区小型个体所占比重较高,其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55.6 dB(2月)、-54.5 dB(4月)、-53.6 dB(9月)和-52.2 dB(11月),随个体生长其平均TS呈稳步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方向上,2月和4月航次人工鱼礁区90%以上回波单体主要分布在9~16 m中下水层。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表现出明显的向底层诱集的效果。海洋牧场的建设有利于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增加[2]。
  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2019年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项目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实施,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附着生物量高达6 040.00 g/m2,可为礁区游泳生物提供饵料,改良区域水质,生态效果显著(图5,见封三)。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平均生物量为3 399.93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 544 ind/m2。
  在附着生物生物量的百分組成中,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平均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 726.27 g/m2和978.08 g/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50.77%和28.77%。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Kroncke,1995),贝类可净化底质,为底栖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促进底栖动物的生长,从而提高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3-4]。
  2018年11月调查,礁区浮游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 189个/m3和4 219.94 mg/m3,而非礁区分别为22 962个/m3 和3 06874 mg/m3,礁区浮游动物栖息密度明显高于非礁区;礁区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4.32和0.77,非礁区浮游动物多样性(409和0.75)也低于礁区[5](表1)。与天津、象山港、寻山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均高于对照区[6-9]。   3.2 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效评估
  2019年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项目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牧场示范区内2站总渔获14种,对照区2站总渔获均为12种。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渔获密度为13.72 kg/(hm2·h),对照区平均渔获密度为5.38 kg/(hm2·h);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尾数渔获密度为148.81 ind/(hm2·h),对照区平均尾数渔获密度为114.58 ind/(hm2·h)。海洋牧场示范区内渔业资源刺网游泳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1.915~3.034之间,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608,对照区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09,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多样性高于对照区多样性;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638~0.846之间,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均匀度平均为0.767、对照区平均均匀度为0651,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均匀度优于对照区。
  水下调查视频中可以看到近百条同种类所形成的鱼群在人工鱼礁周边游动(图6,见封三),多次出现鱼类在人工鱼礁区休憩、摄食、避敌的镜头。人工鱼礁投放为牧场生物提供栖息、产卵及庇护的场所[10-11],在礁区附近海域产生集鱼效应。表明本人工鱼礁建成后,生态功能显著。
  此外,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也离不开历年实施的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作用。在增殖放流区,贝类的底播和鱼类的放流与渔业资源CPUE的提高有关[12]。
  3.3 社会效益
  2015年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白龙珍珠湾海域增殖效果评价调查,评估显示,随着建设从人工鱼礁建设和实施增殖放流中,海区各种作业类型渔船渔民人均增收达1 436元。据长期统计,海洋牧场示范区周边已有60艘捕捞渔船约300人转产转业,部分渔船改变作业方式,从事刺钓作业,部分渔船从事海上游钓业。已吸纳部份转产转业渔民300多人次参与人工鱼礁建设、大型海藻类种植增殖及示范区的管护等工作。海洋牧场周边海区的对虾、鱼类聚集明显增加,从事钓捕作业和拖虾作业的渔民捕捞鱼虾量显著增加,渔民人均收入增加。海洋牧场周边的白龙村渔民出海进行浅杂海作业,每航次捕捞产量比上年增加10%~20%,收入增加20%以上。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具有积极作用,使得人工鱼礁区鱼类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工鱼礁材质的选择等方面与构造、人工魚礁投放选址及人工海藻场增殖修复等方面都还有待研究评估,对于研究者们仍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人工鱼礁所处的海域环境多变、 礁体结构复杂多样,人工鱼礁群落结构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的动态系统[13-14],因此,白龙珍珠湾海域人工鱼礁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果综合评估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有必要对礁区进行长期、连续、全面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曾雷,唐振朝,贾晓平,等.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4):783-795.
  [2] 张虎,刘培廷,汤建华,等.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J].海洋渔业,2008,30(2):97-104.
  [3] Kroncke I.Long-term change in North Sea benthos[J].Sencken Bergiana Marit,1995,26(12):73-80.
  [4] 申屠基康,林霞,赵亚波,等.贝类对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7,41(9):1434-1442.
  [5] 杜飞雁,王亮根,丁玲,等.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43(9):1963-1971.
  [6] 戴媛媛,侯纯强,杨森,等.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8,(5):163-170.
  [7] 张雪,徐晓甫,戴媛媛,等.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6):1-10.
  [8] 陈涛,廖勇,王云龙,等.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J].海洋通报,2013,32(6):710-716.
  [9] 赵晓娟,邱盛尧,焦金菊,等.寻山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观察[J].齐鲁渔业,2010,27(5):4-6.
  [10] Yu J,Chen P M,Tang D L,et al.Ecological effects of artificial reefs in Daya Bay of China observed from satellite and in situ measurement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5,55(9):2315-2324.
  [11] Charbonnel E,Serre C,Ruitton S,et al.Effects of increased habitat complexity on fish assemblages associated with large artificial reef units (French Mediterranean coast)[J].ICES JMar Sci,2002,59(S):S208-S213.
  [12] 王言丰,胡启伟,余景,等.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J].南方水产科学,2019,15(2):12-19.
  [13]Ajemian M J,Wetz J J,Shipley-Lozano B,et al.An analysis of artificial reef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long the North-western Gulf of Mexico Shelf:potential impacts of "Rigs-to-Reefs"programs[J] .PLoS ONE,2015,10(5):e0126354.   [14]Henderson M J,Fabrizio M C,Lucy J A.Movement patterns of summer flounder near an artificial reef:effects of fish size and environmental cues[J] .Fish Res,2014,153:1-8.
  The earliest artificial reef test base in China
  ——The summary of 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Marine Farm construction
  PEI Kun1,WU Yigui1,YANG Runqiong2
  (1.Fangchenggang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Fangchenggang 538001,China;
  2.Fangchenggang Fishery Administration Detachment)
  Abstract: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carried out the first artificial reef test of China in 1979,and the marine farm construction began in 2012.The construction of 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Marine Farm was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reefs,the status of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Key words:Bailong Pearl Bay;marine ranching;artificial reef;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0-06-01)
其他文献
摘要:少儿期刊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应根据少儿期刊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提高少儿期刊的利用率。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致力于提高少儿期刊利用率,在少儿期刊管理上主张转藏为用,根据读者需求订购期刊,加强期刊阅览室管理,大力开展过刊公益推广活动。  关键词:少年儿童图书馆;少儿期刊;期刊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识码:A  1少儿期刊概述  少儿期刊,一般
期刊
摘要: 通过对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中标书商提供新书征订目录数据进行统计,对书目中新书书目数据数量、独有新书书目数量、出版社分布情况、各大类分布情况以及指定大类数据量进行分析,可使采购人员深入了解各中标书商的书目数据质量情况,进而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书商各自的特点进行采购,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征订书目;图书招标;图书采购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  图书采购是图
期刊
2021年4月28日,河北省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秦皇岛市胜利召开。来自全省渔业战线的50多名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大计。河北省農业农村厅、河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以及各市县渔业主管部门领导受邀参加会议(图见封二)。  河北省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是全省范围内渔业组织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科普性的省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政府、科研、教学、生产有机
期刊
沧州黄骅市作为河北省水产养殖传统县,同时也是全省水产苗种生产重镇,辖区内拥有对虾、梭子蟹等水产苗种生产企业160余家,年育苗量在600亿尾左右,长期为河北省及山东、天津、辽宁等周边省份供应水产苗种。  水产种苗安全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及我省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从源头严控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传播,对于预防和控制水生疫病扩散,减少病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促进渔业高质
期刊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水产苗种產地检疫制度落实。4月28日,在沧州市开展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出证系统运行测试,该系统集电子出证、协同办公、信息追溯、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可实现省内合格证网络及手机查询。测试当日,通过企业申报、官方兽医审核等工作流程,黄骅市农业农村局成功出具了河北省首张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合格证,标志着全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工作正式启动。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渔业处 王丽莉
期刊
唐山市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河豚养殖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16年9月国家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加工经营之后,曹妃甸区政府抢抓机遇,2017年及时启动十里海河豚小镇建设,通过建基地、拓旅游、挖文化、延链条,聚力打造“滨海+乡村旅游”特色美丽渔村,有力推动了休闲渔业发展。2019年,全场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2亿元,较2016年增长210%。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镇。2017年,曹妃甸区委托燕山大学
期刊
2021年9月26-29日,河北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联合举办的“2021年河北省職工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赛项在石家庄顺利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的38位检测人员参加,其中12位检测人员参加了河北省水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承办的水产品检验员赛项。  水产品检验员竞赛内容为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检测,参照国标《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
期刊
摘要:捕捞渔民周期性地面对海洋自然灾害。通过对粤西东南码头区域调查发现,海洋捕捞渔民以家庭为主要作业单位,维系着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这是他们应对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支持来源。这一群体具有一定海洋灾害风险的规避意识。应对海洋自然灾害,血缘地缘群体提供了初级支持,利益融合群体提供了拓展支持,市场和政府初步提供了分担支持。提升海洋捕捞渔民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需要走出同质社会,建立有力的分担支持。  关键词
期刊
近年来半滑舌鳎省级良种场—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術与基因组研究室合作,开展了半滑舌鳎高雌苗种制种与示范推广,已形成伪雄鱼检测、亲鱼培育催产、精子质量分析和冷冻保存等一系列受精卵生产技术,创新半滑舌鳎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实现了高雌受精卵全年生产,商品苗种雌鱼比例达到40%。年产高雌性比例受精卵200kg以上,连续五年鱼卵供应量占国内总量的70%以上;年产高
期刊
摘要:在水温15.1~17.3 ℃,pH 7.88~8.15,盐度32.17‰~32.28‰,溶解氧6.40~7.40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体质量(2.86±0.43)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中毒后体色变暗,对外界刺激变得不敏感,最后身体缩成一团或细线状。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升高死亡率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