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恐成纸老虎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份CPI同比增长2.3%,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依然提示通胀风险,“对下一阶段的物价形势还不可盲目乐观,要注意预先防范通胀风险,前瞻性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相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5月22日的国会证词中表达的却是对通胀过低的不满,“过去几年中,通胀似乎长时间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2%目标,而美联储认为,通胀低于但接近2%最有利于达成最大化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使命。”
  实际上,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的CPI一直处于低位波动。在PPI持续负增长、国内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通胀恐怕只是一个自己吓唬自己的玩意儿。而黄金、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近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已经预示着全球通胀水平在下降,最新公布的主要发达国家(G7)通胀水平几乎都处于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发达国家通胀下降
  当我们在忧虑通胀的时候,看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市场的情况,或许更容易看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进入2013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CPI通胀都在大幅走低,G7国家(英国除外)的通胀水平甚至都下降到了本轮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水平。黄金和商品价格的大幅走低也在表明,全球的通胀是在下降的。
  4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只有1.1%,降至201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使是美联储更为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在截至3月份的12个月里也只增长了1%,明显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通胀情况与美国类似,即使是相对较高的英国,4月份CPI同比增长也下降至2.4%,是2012年9月以来的低点。
  日本4月份CPI同比增长为-0.9%,创下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依然处于通缩当中,而且比之前似乎更加严重了。至少从安倍政府上台以后,还没有看到日本CPI通缩有所改善。
  欧美日央行的持续量化宽松并没有带来通胀的上升。货币主义对通胀的经典描述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但目前来看,哪怕是商品的价格也没有被追逐上去。
  CRB指数从2011年4月580的高点回落后,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470至500点间波动,并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布伦特油价已经从2月初119美元/桶的高点回落至100美元/桶附近,不到3个月时间跌去了15%。一直被认为是通胀天敌的黄金,如今也是溃不成军,黄金价格自2012年10月份以来处于持续下降通道中,如今已经跌至1380美元/盎司。
  欧美央行释放了如此多的流动性,为什么没有通胀呢?一方面,中央银行释放的流动性有一部分被沉淀了下来。比如经济状况不佳,商业银行会宁可让流动性趴在自己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而形不成信贷,金融危机期间的美国、欧债危机中的欧洲以及长期以来的日本都曾出现过流动性的大量沉淀。
  另一方面,流动性除了可以追逐商品外,还可以追逐金融产品,如果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面看不到上涨的动力,而金融市场却更有利可图的话,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自然也就不会去追逐商品,而会更多进入金融市场,造成的结果就会是商品价格下跌而金融市场上涨。如今的情形似乎正是如此,在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美国股市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但通胀却在不断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也在走低;在安倍政府的极度宽松政策下,日本股市最近9个月上涨了70%以上,而日本的通缩仍无改观(至少从CPI上看是如此)。
  通胀的流动性谎言
  当然,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并不完全与发达国家同步,目前来看,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CPI通胀都处在近一年多的较高水平。4月份巴西CPI同比增长6.5%,是2011年12月以来的较高水平;4月份俄罗斯CPI同比增长7.2%,是2011年10月以来的较高水平。3月份印度CPI同比增速甚至高达11.2%。
  中国未来的通胀是会像发达国家那样走低,还是如其他金砖国家那样相对走高呢?几乎受食品价格主导的中国CPI估计很难有上涨动力,而且目前中国的CPI水平在金砖国家里无疑算很低的。
  食品在中国CPI中的比重近30%,食品CPI的变化几乎主导了过去中国整体CPI的走势,而且中国食品CPI的变化与国际食品价格的走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图所示)。
  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食品价格大致处于下降趋势当中,中国的食品CPI增速也随之不断下降。最近几个月,国际食品价格处于低位波动,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食品CPI增速维持目前水位的可能性较大。
  市场较为担心的可能还是国内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会否推高通胀。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近60%,4月末M2同比增速达16.1%,比2012年高出2.3个百分点,是201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正如上面分析的,欧美央行的大放水都没能带来国际商品的上涨和通胀,中国看上去宽裕的流动性也不会带来太多的通胀风险。至少从目前来看,流动性并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经济增长,一季度GDP增速再度回落至7.7%,二季度下降到7.5%左右的概率在增大。连实体经济都无法充分渗透的流动性,又如何能催生起商品价格,又如何能带来通胀呢?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工业领域的通缩在加剧,它对CPI也会产生很大的下拉作用。实际上,目前PPI的走势与整体需求面的节奏较为一致,可能更能准确地反映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去年上半年,河南省道路交通肇事造成2037人死亡,16592人伤残,平均每天死亡16.2人,伤残92.2人,占河南省安全生产意外死亡总人数的80%多。据交警部门统计,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
钱多了,经济就好,价格就涨,这是很多人对货币政策的朴素认识。但从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绝非这么简单直接,而是有一个漫长的传导链条。  宏观经济的表现是诸多微观个体行为的加总。微观厂商并不会仅仅因为听见货币增长加速了,就增加自己的产量或提高售价。微观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厂商所面临的微观需求状况,只有发现在同样的售价下,自己的销售状况好过以往,厂商才会考虑增产或提价。因此,货币政策只有推动了微观个体的支
自债市二级市场核查风暴升级之后,一级市场的监管风暴也在层层推进。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企业债发行中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单位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文件中指出,发改委将组织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核查诸如政府公务员兼职为主的申请发债企业规范运作情况、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合理性,债券担保的有效性等等开展核查。  目前,发改委在审企业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