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与生命成长之“真”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6年11月17日至19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初中)主办的“苏派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活动期间,语文教学专家、名师等围绕初中作文教学,或执教了精彩的展示课,或阐述了对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共鸣。为使活动成果惠及更多初中语文人,从本期开始,《苏派作文教学》栏目将连续刊发活动相关内容。本期刊发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王益民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主题沙龙中的发言整理稿。
  我准备用七八分钟讲一讲我对这个话题的理解与实践。就从我的“三三三”初中作文教学课程序列讲起吧。
  第一个“三”,是我作文教学的三个课程目标:写得真、写得像、写得好。这三个目标基本呈阶梯发展,也基本对应初中三年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似乎也能与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真、善、美”相对应。当然,这种分割也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割裂的。“写得真”,就是学会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得像”,譬如记叙文,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多事、多人一事,要寫得清楚明白,结构上也要“看上去很美”;“写得好”,就是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主题鲜明、情节波澜、语言有个性等。
  第二个“三”,是三种课程内容(课型)。第一种是作文理论课,如昨天袁卫星老师的课,是学习“开门不见山”的,就是我的体系里的众多“理论”之一;还有如对各种人物的描写、对各种景物的描写等。第二种是作文指导课,就是基于一道作文题目的具体指导,类似于我们手边的《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点评》这本书中所列的文稿。第三种课型是作文讲评课,是就某次具体写作进行讲评,作用于“升格”和“二次作文”。
  第三个“三”,是三种课程实施办法,分别是活动式、读写式、话题式。非常偶合的是,昨天的三节课就大致呈现了我的这三种课型:小丁老师(注:指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卫军)的课,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他借助现场情境,两次修改,现场升格,就是基于写作情境的活动式作文课;袁卫星老师的课,是“用写作教会写作”,“开门不见山”的实例及运用,就属于“读写式”;祁智老师的课,则是设置了一个话题,是选择上作文课,还是选择下课回家看“神舟十一号”“回家”的直播,“让课堂成为八宝粥”,从而实现知识、方法、理论等的共生。我的话题式写作大概就是这种样式,当然,主要是指记叙文的话题。
  这个听起来有点小复杂,但“三三三”初中作文教学课程序列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东西,或者说,有一条主线,就是作文教学不断地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结合。这几天,我们听到了一些关于写作“技术”的话题,也听到了一些直奔“分数”的“高招”,但是,我想,作文教学,我们不仅要关心“技”的进步,更要关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生命的理解。孩子们写作的过程,就是发展生命个性、提升生命境界的自我修炼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儿”。叶圣陶说,“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第一次说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我们听后都很痛心,但很多人还在“助纣为虐”。我说过,作文教学最大的败笔是给学生提供素材,甚至是范文,让学生“背素材(作文)”,在考场上“套用”,或者“改编”,学界名曰“宿构”“套作”。有人乐此不疲,还煞有介事地在各地介绍“经验”,完全漠视写作是一种心灵活动这一事实。祁智老师昨天说,学生要有20个故事,我的理解大约是指自己的故事,或者说,是作为议论文论据的故事。写作教学,就是要教会孩子“我手写我心”:“我手”——保证文章是“自己的”;“我心”——是学生身上发生的,保证“真情实感”;“写”——不是如实记载,而是艺术呈现。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种认识的复归早已体现在教材里。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教材编者有意为之,我今年回到七年级,已经上了六节作文课,前四节课根据教材提示只做了一件事——“打假”。我罗列了孩子们“宿构”的六十几种素材,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与他们“分享”。当然,我也说了,这六十几件事如果真的在你身上发生过,不是不可以写,只是要写出“我”来。
  可能有老师要问:这些都不能写,那写什么?我说,孩子们写作文,要改变思维方向,不要想自己“写过什么”,而要想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就像祁智老师所说的,“今天开始记忆,明天开始回忆”。刚才,樊智涛老师也讲了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前者是“米”,后者是“做饭”的技术(艺术)。我的一位朋友说,“00后”的孩子,早已失掉了自然田园风光和自然山水的熏陶,面对的全是改造后的“真实”,于是,他们躲进动漫的“茧”,让心在那里得到温养。但这不是他们的全部,学生作文素材其实有“五大宝库”:一是他或许有的童年时期乡下的生活,二是他熟悉的街巷生活,三是他成长中曾经学过的一门体艺课程,四是他曾经的那些“臭老师”和“臭学生”的故事,五是他曾经读透的一本书,就不包括“作文选”!思路一变,斗转星移,豁然开朗。
  巴金说,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我们提出,学生要养成“原创”的写作习惯:故事原创——不讲别人的故事,只说自己的经历;情感原创——不说大话,只说自己真实的感受;语言原创——不背“好词好句”,只要“个性表达”,甚至是“陌生化表达”;形式原创——拒绝过多的技巧,忘记“培训班”的“绝招”。在转发、复制、功利的语境下,才情与思想更需要在真实的表达中增长。此外,更重要的是思想原创。孩子们的作文有三个“母题”:自然、爱、顽童,有自己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最上乘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孩子们的作文不要“玩深沉”。当然,我们的批改也要宽容一点、再宽容一点,要把批改变成与孩子们的心灵平等对话的过程,去触摸、呵护青春的律动,去感受和聆听作文里幼稚的青葱、天性的再现、青春的味道、阳光的元素、拔节的声音。这些生命成长的元素,恰是作文教学的终极意义。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反应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类患者往往是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来就诊,病患常常伴有心理紧张、依赖性强等特点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包括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在内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校本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育人
数学教师的“即兴演讲”是对演讲者数学基本功的检验,需要演讲者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拥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广博的数学知识等学科素养,对数学教
本文结合学校的具体案例,从文化涵养、课堂变革、技术支持、家校合力等多方面,阐释文化自信对教育变革的引领。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理及保肝解毒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保证完成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安定团结,正常秩序的建立,抵制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建立良好的校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同时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5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成治疗组(膈下逐瘀汤加减+化疗)28例,对照组(单纯化疗)28例,治疗2个周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一种环境致病菌,可以引起李斯特菌病。通常那些感染这种菌的人都食用过了被污染的食物。孕期妇女是高度危险组,她们如果感染了李斯特菌则会导致自然流产或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6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加,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2009年笔者所在科室对36例卧床患者进行了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心理特点各异,但是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