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村特色优化生物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0364jil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作为一门副科,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尤其是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很少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沿用着陈腐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的甚至于给学生划重点、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利于学生背诵,应付各种形式的统考,既忽视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结合农村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一、求趣——激发爱好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农村孩子身处大自然中,绝大多数学生看身边的“万物生灵”,就像空气一样,广泛而平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极大兴趣,而且对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感兴趣。例如,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我发现在学校附近的肉菜市场经常能买到一些小鱼,很适合用做观察尾鳍血液流动,当我在课堂上把这些小鱼分发给学生时,学生们发现是自己经常吃的鱼都非常好奇,我随即要求学生用湿棉花包好鱼体,露出尾部,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通过观察,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区别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方向。通过此次实验学生除了使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认识到身边有许多生物资源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
  二、求异——形式诱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生物实验室设备简陋,缺乏实验器材的不足,但其有利之处是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环境这块“试验田”,生物环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使大自然真正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
  课堂中适当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有“生的”就不要“死的”,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蚯蚓是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获得的,对学生了解“环节动物”特征是非常有利的感性材料,我安排学生在课外观察蚯蚓的习性,实验前让学生说出寻找蚯蚓的方法,引出蚯蚓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介绍蚯蚓对人类的意义,再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但要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三、求新——质疑问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轻易被抹杀。我发现“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差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好的愿望。
  课堂上我允许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每当有新问题提出就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而非教师下所谓“权威”定论,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我让学生分析如果把心脏分离出来,从下腔静脉灌水,水会从哪条血管流出?前两个班的学生都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出应该从肺动脉流出,第三个班的学生也很快得出这一结论,但一位男生则质疑:是否也会从上腔静脉流出?他认为心脏的心房与静脉之间没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我并没有立刻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最后学生肯定了他的想法,我也表扬了他。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每次上课都特别专注,经常举手回答,并且这个班对“血液循环”这章节的掌握程度比其他班要好。
  四、求活——学以致用,是优化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死背硬记的“书呆子”,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的能力。生物学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门课程,教材包括“生命”“生活”“生产”几个部分,“生命”中有生命的现象、本质、意义,让学生懂得熟悉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生活”中通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生产”中对生物的利用让学生感悟用生物创造生活。合理拓宽教学内容,即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地增补一些知识 ,以说明这些内容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让教材内容在生活中“活”起来,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又能创造很好的经济价值。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假如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因地制宜,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什么是教学模式?当今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到底需不需要教学模式?如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教学模式?关于教学模式的诸多问题,可以用哲学的话辩证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国培第二阶段诊断课堂实际问题”,又结合国培第一阶段的培训知识,在探究中得以明晰,赖以发展;在实践中,打破常规的教育教学设计思路,实际踏查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学貌,探究出属于自己的现代文阅读学习模式。即“五字”现代文阅读
期刊
读写任务是已经给出一段短文,学生须用30字左右概括该短文的主旨大意,再用120字按所给要求写一篇作文,总共是150字左右,占高考英语总分的25分。任务写作教学是广东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其浑身解数地去网上搜罗参差不齐的资料,还不如先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读写任务能力。  一、领会读写任务要求,研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仔细研
期刊
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君不见,课堂上语文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唾沫横飞的指点完江山后,一个个或善良,或自私,或伟大,或可鄙的人物就诞生了。要么神化,要么妖化。然而在下结论之前,我们却很少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读他,我们只摆出“旁观者清”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无关痛痒的把一些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所以,这么多年了,《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仍然被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痛恨着,指责着。因为“教
期刊
新课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求知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笔者结合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谈及如何有效地开展互动教学,旨在探索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课堂上互动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实施物理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可
期刊
“识字是一切探究的第一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生字教学是构建整个模式的底层基础,尤其是小学低段生字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后面学生学习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等的成败。因此,我认为,在对低段学生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正确有效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力求提高生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初次学习时的识字正确率,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生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2
期刊
目前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淡化学科工具性问题,我们不容漠视。钱梦龙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应回归本位。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是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无论继承优良传统还是发展创新,我们都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  笔者心目中回归到“本位”的
期刊
经典诗文是我国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它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每当教室里响起这琅琅的诵读声音,我的内心总是涌动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掘生活、依托生活、研究生活、开拓生活,以现实的、有趣的、富于挑战性的生活为背景,实施内容鲜活、
期刊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课堂上如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