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体思想”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在分别进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与“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教学时,学生学得很好,一旦进行综合性练习,则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应该用乘法还是除法计算,即使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用何种方法。在和学生沟通时,学生回答:“老师,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比如乘法实际问题,无论是书上的练习、还是补充习题,都是用乘法计算;如果学习除法,就用除法计算,基本上不用动脑筋,猜也能猜出一大半。放在一起,我们就不太明白了。”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教材采用“部分 部分=整体”的设计思路,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分解成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逐个教学。这种分割开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单独教“我”还会,放在一起“我”就糊涂;也使学生丧失了用分数乘除法意义来思考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并进行有效对比的机会。加之苏教版没有单独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例题,而是与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相结合,这又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系统论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把事物分割开研究,然后综合,即使综合得再好,也只是一种拼凑”。出于上述的思考,我决定用“整体教学”的思想,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进行尝试。
  一、 分析教材,设计整体思路
  分析教材,不难发现“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部分数与总数”问题(部总关系),另一类是“多(或少)几分之几”问题(比多比少关系),共有6种例题。分别是:
  第一类,部总关系,共有2种。
  (1)六年级有500名同学,男生占 。女生有多少人?(2)六年级有女生300人,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共多少人?
  第二类,比多比少关系有4种。
  (1)杨树有60棵,柳树比杨树多。柳树有多少棵?
  (2)杨树有60棵,比柳树多。柳树有多少棵?
  (3)杨树有60棵,柳树比杨树少。柳树有多少棵?
  (4)杨树有60棵,比柳树少。柳树有多少棵?
  在实际教学时,分成2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部总关系”的2道例题;第二课时教学“比多比少关系”中的前面2道,学生自主尝试后2道题。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教材中对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是离散的,而集中起来教学可以优化知识的结构。事实上由于这样的6道例题属于同一范畴的思维方式,解题的依据都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时将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放在一起教学,又便于学生比较、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 比较研究,形成数学模型
  以教学“部总关系”为例,首先运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两道题的形式是相同的,只不过已知条件与要求的问题不同。
  其次抓住关系句,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发现两道题的联系:本质上看这两道题是一样的,只不过第一题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第二题单位“1”的量是要求的,可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但无论哪一道题,都是用“总人数-总人数×=女生人数”这样的一个相等关系来思考的。
  其三是跟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用除法或方程计算,帮助学生厘清乘除法实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建立有效的解题模型。
  三、 调整练习,促进思维发展
  在尝试实践时,笔者将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练习重组,使两者之间的练习交叉分布。每次练习的过程中,既有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又有分数除法实际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没有增加数量,只是调整了顺序,因此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经过重组后的练习设计,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或所掌握的解题模型来判别是用乘法计算,还是除法或方程计算,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记忆。
  这样的处理,明显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几次测试中,笔者所任教的班级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正确率比同轨班级高出许多,甚至第二类(比多比少关系)实际问题的正确率达到100%,也很少有学生将乘法与除法相混淆。这也说明,用整体思想来设计“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可行的。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个例,但也足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整体解读教材。教材的编排一般是由浅入深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但也会存在一些教学隐患,比如:一年级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形成“多加少减”的规律,而一旦形成这样的“规律”,对以后的学习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从整体出发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任教的年级,还要了解以后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抓住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或主要矛盾,这样教学才能高瞻远瞩。
  其次,适当整合知识。教师要敢于、善于对同类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整合,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把握同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当然,我们也要照顾教材的系统性,不能一味强调整体而脱离了教学目标,使得整体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难以接受,能合的则合,该分的要分。在处理教材时,不仅注重知识系统,还要关注数学思想体系,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两党会再一致?  二战以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有几次对外政策一致的时候。  第一次共识是冷战时期,无论内政、外交,两党都取得一致,使其在二战以后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损失,但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第二次共识是冷战以后到1994年,也叫做冷战后共识,这次共识不像冷战那样有凝聚力。由于苏联解体,美国首要的敌人消失了,美国人迷失方向,功利主义重新泛起,当时美国国内全球责任论和孤立主义辩论了很长时间。这
【摘要】有过程归纳教学是基于理念、追求事实,是发现知识的教学,是通过不断经历合情合理地推测、不断经历知识原初产生的过程、不断经历多种形式对话的过程、不断经历多种思维沉思的过程,从而归纳概括出一般结论,同时培养学生更为自然的思维模式.本文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基于有过程归纳教学,得出归纳是基于联想的思维形式,让学生进行有知识根据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动态的,促进学生经历多种思
追着、催着、逼着接地气儿  萨茹拉要求学生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给自己定四年的计划,除了学习,还要接“地气儿”,接触社会。在她看来,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学生们就应该在最好的年龄,做最该做的、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和最美的事情。在新书中,萨茹拉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段,提出了诸多忠告,比如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要努力凸显自己的闪亮部分,这种闪亮可以是忠诚、责任感,也可以是思维创新、
【摘 要】在《数据结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探讨了通过减少实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 问题 教学改革  《数据结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摘 要】实践性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中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尝试。本文试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阐述高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及如何充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一些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求不断推动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应用,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 实效性  近年来,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度的思想理论灌输,已成为高职“
事件回顾:    大型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一位名叫郭杰的求职者,自称留法十年,在同主持人以及现场企业老板的交流中,因答非所问而受到众老板对其学历身份的质疑,因经受不住巨大压力,应聘者郭杰竟史无前例地晕倒在了现场。节目嘉宾,同时也是老板之一——尊酷网CEO文颐指郭杰法语差,称郭杰的 Bac 5文凭只相当于专科水平。  事后曾众多留学生和有法语背景的网友指出,“老板”文颐的法语问题错误百出,不要说郭
摘 要:新修订颁布的《档案法》将档案的封闭期缩短至25年,扩大了档案的开放利用。本文以新修订《档案法》开放利用限制为解读对象,重点探讨了法律规制下档案“用有度”的含义、主要特征及新修订的《档案法》对档案“用有度”规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档案法;用有度;法律规制;档案利用  Abstract: The newly revised Law of Archives shortened the clo
摘 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图情档三界的共同理想。理论研究上,基于图书、情报、档案的“九同”共性而可行;实践层面,虽经单位合并,部门合并,一门两户、以图替档等多种尝试,终因图情档三者的“个性”而鲜有成功。依据多模型思维理论,要实现图情档一体化,研究者、主导者、实施者须至少同时具备图书、情报、档案三种思维模型。因此,实现图情档一体化应当从建立多重模型思维着手,运用多重模型思维理论指导图情档一体化
2012年伊始,本刊就开始策划本期主题,计划用大篇幅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介绍给大学生们。在近半年的采访中,记者们走近教授专家,请他们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走近创业者,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走近在相关专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们,请教他们学习的窍门……随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了解越发深入,就越发感觉到机会离大学生越来越近 。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率稳步提高,随之带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由于地区、语言、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的差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短期内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有4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困难的外在表现  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