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们的先进事迹,38岁的我感到强烈震撼。这个凛然崛起的英雄群体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评选活动,更是无法逾越的精神大山;不仅是细节的单纯震撼,更是整个灵魂的凝重沉思。“意义更在评选外”。看看任何一个孩子的事迹,身处残忍残酷的非常环境,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从容、大度,甚至做出了“生命的礼让”,将生的希望留给同学,而宁愿慷慨赴死。这种超然于生命之外的坦荡精神是任何崇高荣誉都无法概括的,也是任何奖励都无法替换的。这种精神凝结成一种民族意念,如无声细雨和温暖微风,让每个公民都得到心旌摇荡的感动、衷情和肃然起敬。所以,活动评选应该在所有可能展开的范围内,多倡导行之有效的宣传,像快板、歌曲、小品、诗歌、散文等形式,让更多人耳熟能详。让每个人都在这个震撼性的教育载体面前,得到身不由己的道德进化和精神升华。 注重评选仪式,更注重精神挖掘。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展播是必要的,更要对此展开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为什么在非常灾难中,孩子却表现得如此出类拔萃,让平凡精神成长为乐观、坚强、感恩等重要精神?很显然,平时弱不禁风的孩子其实都存有无法忽视的内在坚强和凛然从容,只是环境太优越,父母代劳太多,这种内在精神受到遮掩,没有表现机会。
而今,在残忍的挫折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坚决斗争、毫不妥协的精神本原得到展现和激活,使他们在灾难中愈挫愈勇。这就是国内外媒体异口同声的盛赞:坚强的一代、震不垮的一代。残忍地震也带来了“精神反省”、“多难兴邦”的精神凝结。所以,关注这些七、八岁孩子的壮举,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得到更好的自我净化和精神更新。
比如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庚杰,只有8岁。地震发生时,张庚杰在离学校不远的街道上,突然看见前面一位同学在朝一堵即将倒塌的围墙走去。他一边高喊“围墙要倒了,赶紧闪开”,一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拉开那位同学。这时,两米多高的围墙倒塌,同学被掩埋,张庚杰的左脚也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他一边艰难地爬向被埋的同学,一边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位同学被压在围墙下了!”闻讯赶来的老师见张庚杰的左脚被砸,血流不止,马上抱他去医院。他却指着倒塌的围墙焦急地说:“快,有位小同学被压在围墙下,先去救他。都怪我跑慢了,没能把他推开。”这些孩子活得真精彩、真高贵、真伟岸。虽是纯真、朴素、稚气的童心,却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崇高高度,尤令人感到“心尖上的疼痛”和“揪心的震颤”。
孩子的坦荡是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得到灵魂净化和道德升华。想想发地震财的自私冷酷,想想到灾区偷盗的人性泯灭,想想借助灾难炒作的无聊虚伪,孩子的纯净尤让此类行为臭不可闻。崇高是崇高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他们更有灵魂的“小”。这一正一反、一大一小的鲜明对比,能让每个人得到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和道德责任的深刻自醒,从而为自我不良扫除阴霾、铲除自私,而得到慷慨激昂的跨越发展,这才是最宝贵、最主要的社会收获。
而今,在残忍的挫折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坚决斗争、毫不妥协的精神本原得到展现和激活,使他们在灾难中愈挫愈勇。这就是国内外媒体异口同声的盛赞:坚强的一代、震不垮的一代。残忍地震也带来了“精神反省”、“多难兴邦”的精神凝结。所以,关注这些七、八岁孩子的壮举,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得到更好的自我净化和精神更新。
比如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庚杰,只有8岁。地震发生时,张庚杰在离学校不远的街道上,突然看见前面一位同学在朝一堵即将倒塌的围墙走去。他一边高喊“围墙要倒了,赶紧闪开”,一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拉开那位同学。这时,两米多高的围墙倒塌,同学被掩埋,张庚杰的左脚也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他一边艰难地爬向被埋的同学,一边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位同学被压在围墙下了!”闻讯赶来的老师见张庚杰的左脚被砸,血流不止,马上抱他去医院。他却指着倒塌的围墙焦急地说:“快,有位小同学被压在围墙下,先去救他。都怪我跑慢了,没能把他推开。”这些孩子活得真精彩、真高贵、真伟岸。虽是纯真、朴素、稚气的童心,却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崇高高度,尤令人感到“心尖上的疼痛”和“揪心的震颤”。
孩子的坦荡是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得到灵魂净化和道德升华。想想发地震财的自私冷酷,想想到灾区偷盗的人性泯灭,想想借助灾难炒作的无聊虚伪,孩子的纯净尤让此类行为臭不可闻。崇高是崇高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他们更有灵魂的“小”。这一正一反、一大一小的鲜明对比,能让每个人得到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和道德责任的深刻自醒,从而为自我不良扫除阴霾、铲除自私,而得到慷慨激昂的跨越发展,这才是最宝贵、最主要的社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