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生学习中的“两级分化”现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什么呼号,什么自主学习组,什么教师不讲学生讲……使得小学生学习上的两级分化的现象极为严重。如果不及时重视,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分化,这样既不利于整体班级的学习,又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对待呢,笔者来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想法。
  一、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是防止两级分化的前提。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青少年心理往往有倾向性,喜欢某一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就要一直关爱自己所接触的每一位学生,坚持表扬为主、循循诱导的策略,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优生做示范,鼓励学差生试一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人人参与,把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学生在学习上吸收及反映能力总是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力总是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力总是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学生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而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教师做学生的知心人,是防止兩极分化的前提。
  二、教师对学生要分类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上分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得不得法,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进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也会陷入恶性循环,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也无法挽回。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给他们以学习过程的指导,向学生们传授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指导应该放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去,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在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前能够认真预习,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在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在做作业前能够认真看一遍书,做作业时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学习策略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尽快地适应这种学习办法。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要坚持经常
  课外辅导笔者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经常性的课外辅导,成绩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作业中的错题给予辅导,并要求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还可以成立课外互助学习小组,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均有一个知识点没弄懂,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辅导每个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在班上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互助学习。具体做法如下,在全班范围内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辅导员,倡导学优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学差生中也可以锻炼学优生的能力还可以将学优生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感染"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分组互助辅导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辅导负担,又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
  四、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决不能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是差等生,作为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要信任。杜绝"满堂灌"进教室。
  另外,我们还不能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考,迷信于死记硬背。对于教学,师生要一起减负,否则,学生将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考试的机器,而教师则麻木不仁,没法还原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学以致用上来。因此,教师首先是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乐事,与老师一起学习是快乐的,建立和谐教育。那么,"两极分化"将有可能缩小到极限。
  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之所谓"善学者",其实质就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于这种好方法,我们就要大力提倡让每一位学生都努力掌握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善学"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有的小学生对学习反感,缺乏创造精神。究其原因,大多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所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思想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变等是彻底减负的关键。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化设计培养习惯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使孩子们的童年世界充满七色阳光。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把教材备透、精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愉悦、快捷地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方法,教师通
【摘要】中差生心理有压抑,往往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支持和理解,也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实现心理活动的迁移,在活动中忘却过去,找回无忧无虑的自我。其实,简单的快乐才是孩子们需要的。  【关键词】心理负担产生原因方法策略  小学生负担过重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的负担特别是学生中的中差生除了课业负担外,还包括严重的心理负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特别是中差生的心理负担
【摘要】差生转化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除了教师应该具备的要求外,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自主能动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爱心耐心细心赞赏引导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而差生转化工作则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呢?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此我浅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现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文化较低,不会讲普通话、讲故事,看不懂幼儿教材,不会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他们教育、辅导幼儿,有时会适得其反。幼儿园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光靠一学期二、三次的家长会、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我们总结了让教师成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提高家长文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  因为是让农村家长具备一定的家教知识,完成由"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是农村幼儿家庭教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日记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扇窗户,从中可以看见学生的情感轨迹,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信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日记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对孩子的成长迷惘稍做点拨,对他们的行为稍做点评,更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一
期刊
我家外甥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很好,这次期末考试本应该是满分,可没有得到,其原因是一道计算题上有一个数是32,在抄的时候却抄成了23,这样就没有得到满分,孩子感到很惋惜。这件事使我想起,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有类似情况。那么究其原因,我发现不是运算顺序、运算法则或运算性质不懂,而是由于学生的粗心所造成的错误。这样错误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知觉发生偏差  我们在知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