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234
  摘 要:该文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造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 创新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34-02
  该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诸多方面尝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模式的创新。
  1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从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上,建立了一系列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课程,即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及创新实验课程。
  1.1 建立新的学科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两个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必修的基礎类课程,比如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课程模块涉及专业类别的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创新培养方案,力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思想,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和企业发展需求,创新设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课程与课时,做到基础课程新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实用创新,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上,从而建立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新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
  1.2 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比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专业特色、需求设置调整课程,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实现校、企融合,让学校的教师更多的参加企业的培训,同时让企业的人员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增加教学活动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一并纳入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可开展综合课程实践教育活动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训练,校外实行校企合作,走进企业开展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社会实践课程。校内所讲授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础实践知识,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应用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按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形成创新思想与技能融会于实践教学内容中,即实现了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的融会贯通,也培养出了人才。让创新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扩展了视野。
  2 全面改革教学形式与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程体系改革围绕知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通过以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走出一条专业基础知识结合企业科技实践的互融互通式发展道路。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全面改革教学内容与推动创新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完成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搭建了平台,针对创新教学内容的修订与改革要结合新的教学模式,内容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有前沿性,结合企业实际应用等新的专业知识;改革创新教材内容,纳入最新的电子信息类教学科研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培养新时代人才以满足现今企业的需求;理论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时增加,很多课程都是在机房授课,通过边讲授边动手操作使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并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项目,同时我们会在每学期的最后2~3周时间进行某几门课程实训,主要是企业方面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该专业的学生最后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完全在企业完成,在企业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大的课程项目及毕业设计,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 全力做好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要发挥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从而达到优化课程配置提升实验技能,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拓宽教学渠道,融合专业特色;实现厚基础、宽思想、创新融会专业特色与提升实践能力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新课程体系专业理论基础与知识构架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现行部分课程教学课时紧张,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行现代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现代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插入一些小动画使学生理解接受更容易。除此之外,也应重视课堂外的教学工作改革和完善。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课后精心布置与批阅作业;改革完善考试考核的方法;采用双测评双优秀的考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的系统型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既达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蓉,李欣,侯宏录.电子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648.
  [2] 熊幸明,邓居祁,张文希.浅谈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05(2):67-80.
  [3] 李国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6(3):30-33.
  [4] 裴留庆,姚力,孟丽艳.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一种框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1-114.
  [5] 吴伶锡,詹杰,周仁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05-107.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本文 中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促使众多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同时教学的效率得 到全方面提升。其中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开展教学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的形势也许是:不会 电脑操作,就是文肓。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小学
分析包装机械标准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阐述包装机械标准化发展设想,并提出包装机械标准化发展的重点项目的建议.
北欧化工(Borealis)近期又为包装行业薄膜加工商和制品生产商带来了最新的Borpact^TM聚丙烯产品。这种新材料集良好的耐低温性、高挺度、高耐热性和卓越的光学性能于一身。其中
摘要:变电设备运维是集人员、设备调配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为一体的一项系统工作,具有信息繁杂、工作时间紧迫、工作流程严格等特点,需要有一套动态运维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动态运维作业系统一方面可以从电力综合数据网中获取变电设备模型、在线监测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等信息,另一方面又通过接口与PMS系统连接,同步台账、备品备件及作业工单等数据。针对AR技术的研究内容做以简单介绍,阐述了变电设备动态运维的关键技术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更好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
摘 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大幅度增加,市政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相比较于其他建设项目,市政工程具有涉及范围面广、工期长短不一、施工环境比较复杂等特点,因此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面对这样的现象,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以确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设效果。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强质量控制与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所有学科中的基本,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其对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和综合素养等各方面的提升很好 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此外,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生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概率统计是众多数学类课程中与创新创业教育最为密切相关的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林院校概率统计课程中存在课时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等问题,从实行分层次教学、引入情景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和改变考核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为“双创”背景下促进农林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概率统计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