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提问设计策略初探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课堂提问设计进行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关注课堂提问设计就是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符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需要。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师生间最有效的互动活动,一个科学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指向性不明确。课堂提问是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指向。
  新世纪英语课文《Metropo lises》的案例,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ich city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结果学生冷场,很明显学生不知道老师问题中的great的标准,老师又问,“What is New York?”学生继续冷场,而老师所预设的答案是“New York is a polnical,cultural and economic center.”显然案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解老师的问题指向。从而师生循环不畅,阻碍了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堂提问设计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老师设计的提问要引领学生对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品读和理解,而问题设计假如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则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又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本人在教授新世纪英语《An interview with a pop pianist》一课中,在播放了刘伟的视频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id he succeed?”这样的问题明显太大太难,学生不知道根据什么思路和线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课堂提问设计重展示性问题,轻参阅式与评估性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对应的提问类型,如展示型问题,参阅式问题,以及评估性问题,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提问设计多的是以一些阅读活动为主的展示性问题。比如本人在对《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一课的科学家生平进行提问设计时,我只注重了展示性问题设计,设计一张时间线索的表格,罗列出关键的时间,让学生找事件。即使学生都找出了答案,但是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增加参阅式和评估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对文本只流于浅层次的理解,能够锻炼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品质。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吃透文本。南汇中学的朱淼妙老师的《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課,当老师提问“Why is he so successful?”时,学生的产出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对浦外学生的英语功底钦佩之余,也感悟到,在整节课中朱老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铺垫。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低效的,无效的提问。之后当我私下问及朱老师是怎样做到师生互动这么流畅的时候,朱老师回答我:“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有价值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B是C还是D,我都能把她引回到A,因为我平时非常重视提问设计,而且我对文本非常熟悉!”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华师大一附中的姜振骅老师执教牛津版教材《growing up》一课时的经典案例:当姜老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are your solutions to these growing pains?”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是:“To become a monk,”而且还自圆其说给出了三点非常到位的理由:“First,becoming a monk involves eating less meat or olly food,which will result in less pimples on your face……”在这种意外的答案面前,大部分老师都会以简单的“good,sit down,”等没有内容的评价,但是姜老师给出了相当智慧的评价:“Don’t be treated or tricked by him,Monk is a person you can be when in adulthood,But we’re now talking about problems in puberty,So let’s go back to puberty,Monk is a deci s ion you can make when you fully go into adulthood,”在这样的教师反馈给学生以启迪与感悟。在这由老师启动,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循环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舞台真正的表演者。
  (三)课堂问题设计类型的多样化是三维目标达成的保障。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海市延安中学杨卓琳老师执教的《Two Truths to Live by》一课为例,杨老师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评估性问题“In your life,what do you want to hold fast to?What do you have to let go of?”这两个问题既复现了本课两个关键短语“hold fast to”和“let go of”,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知识“难”、“偏”、“繁”,学生学习数学抽象难懂,内容枯燥无味,不少学生“谈数学色变”。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新课程实验的开拓者,我们将如何突破困局,吸引孩子喜上数学课,爱学数学,我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爱上数学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基础。1.教师要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堂数学课,教
期刊
物质的运动进程就是时间。物体的运动用了多少时间?这就要有一个时间单位,就像描述空间一样。例如我们规定了多长的距离或多大的空间是一米。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空间,具体的说就是物体运动的空间长短。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结束运动通过的距离是一米的多少倍或一米的几分之几。我们规定了时间单位,例如秒。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时间。物体从开始运动的始时刻到物体结束运动的终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物体
期刊
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倦怠作为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的负面情绪,不仅会降低工会干部工作的成就感和工作热情,也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做好工会工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必须科学认识和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正确处理工会干部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
摘要: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解放思想,进而推进各项事业实现创新发展。解放思想需坚持问题反思,创新思维方式,促进经济全面发展;解放思想需唤醒文化自觉,培育符合吉林实际的创业文化;解放思想需推动从身份认同到契约认同的现代意识转变。  关键词:吉林省;解放思想;东北振兴  中图分类号:D261  DOI:10.137
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成熟,新内容不断注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中上好这门课,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终身学习能适应时代潮流为今后打下坚实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每当接手新班级教学任务的时候,我的体会是总有
期刊
小学生和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迅速发展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逐渐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学生的压力水平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各种身体症状和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性问题,甚至精神症状等。在很多中小学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教师和家长非常有必要给予关注。  1.学习焦
期刊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带来的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计算机不再是教师专用的授课工具,而是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网络教室的虚拟网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信息海洋,按下鼠标,打开网站,精彩的画面逼真的动画演示,建构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新型的学习环境。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英
期刊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10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多国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讲话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强调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偏、难、杂”的现象微词多,建议也多,之所以出现这“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母语教育自身的发展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求改革之声不断;其二是人们在接受十多年的学校语文教育之后,感到学不致用,对自己的语文水平到底有多高,感到茫然和困惑,高考試题的怪题、难题,使得考生和家长望题兴叹。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从而也觉得语文教学有必要解决
期刊
摘要:长春市增强核心带动能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需把产业发展作为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建立协商、协调、协同的体制机制,强化辐射、带动和枢纽作用,形成参与创新竞争新合力,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联通与合作,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把都市圈打造成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枢纽。  关键词: 长春市;核心带动能力;现代化都市圈  中图分类号: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