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平时雅雅和爸爸上街要什么买什么。一天,妈妈带雅雅去逛超市,雅雅看上了芭比娃娃要妈妈买。妈妈告诉她家里洋娃娃多得没地方放了,她还是闹着要买。妈妈又告诉她钱没带够,雅雅以为妈妈骗她,坚决要买。妈妈不让买,她就在超市里用脚乱踢、大哭,还在地上打滚。超市围观的人多,妈妈怕丢面子,只好打电话给丈夫,让他送钱来买。
  分析:雅雅这样无理取闹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平时和爸爸上街要什么买什么,这种溺爱让她形成骄纵、自私、自我中心的不良心理。妈妈在孩子无理取闹时因为面子没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满足了雅雅的无理要求。这样孩子无理取闹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强化,持续下去,她还会利用家长好面子的弱点要挟家长。
  家长以下这些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无理取闹。第一,妥协型:只要孩子一闹,为了省事,马上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样孩子会形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第二,压制型:孩子无理取闹,家长先用语言威吓,不见效又靠武力压制,可是一些孩子不服压,这样反倒激化了孩子的无理取闹。第三,哄骗型:孩子无理取闹,头一两次哄骗可能起作用,但时间一长就不同了,孩子就会识破大人的伎俩。
  专家支招:
  施爱:节制
  施爱无度,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欲望就会膨胀,一旦不能达到要求,就会无理取闹。给孩子有节制的爱,适当的物质剥夺让他经历缺失感的体验,会有利于改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态度:一致
  对孩子无理取闹,家长要坚决制止。家长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前后态度要一致,不能因为孩子无理取闹时间长了控制不住,就妥协;言行也要一致,说到做到,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看孩子可怜的样子心软就妥协了;全家人态度也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孩子就会有机可乘。
  情绪:控制
  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小孩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梢尚未完善,兴奋容易泛化,较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孩子的兴奋,使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让孩子学会自制,家长要有耐心,并适时给予鼓励(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以稳制躁。
  方法:灵活
  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要以冷处理为主,其它方法为补充,具体如下:
  ●忽视法 如果孩子踢东西,在地上打滚,家长不看他不理他,他让你注意你偏不注意,这样他会自感没趣,过一会儿,就会自动停止。
  ●隔离法 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撒泼,可以把他拉到人少的地方让他自己去闹,家长呆在远处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看他,这样不当行为也会停止。如果孩子在家里打闹,可以把他拉到自己的房间让他去哭去闹,家长抽身走开,他最后也会自动平息。
  ●转移视线法 如果孩子打闹,家长不理睬他,可以拿孩子平时喜欢玩的玩具在离孩子不远处自己玩,也可以拿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自己吃,装作很快乐的样子。然后家长装作有事离开现场,家长走后孩子就会扑上去吃东西或玩玩具。
  ●榜样法 家长可以利用影视片中那些懂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形象与孩子谈论,以正面的榜样来引导他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个好孩子。
  以上方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事后还要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应该怎样做。
其他文献
女儿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表现自己。虽然她也有好胜心,却总是爱躲在角落里,所以容易被忽视。  那天,女儿从幼儿园一回家就撅着嘴说:“今天上美术课,我画的画明明比张洋的好,美术老师却只表扬他。看他那样儿,把自己的画举得老高,都送到老师眼皮底下了。”女儿流露出不屑的表情。过了几天,女儿又悻悻地说:“这次体操比赛选上李梦涵了,她的动作一点都不标准,还不如我。”不用问,女儿落选了。  女儿嘴上对那些被老师重视
期刊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对健康给出了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在心理上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  健康新定义的提出,在国内特别是家庭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以前,国内的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健康”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对孩子进行好吃好喝的“供养”,成了一些家庭的共识和常见做法,致使很多家庭出现了“小胖墩”、“小胖丫”。这些家长都犯了一个通病:单纯注重
期刊
孩子性格懦弱,家长不免会担心孩子在外受伤害。要想改变孩子懦弱的性格,让他变得坚强勇敢,您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改变形象法 性格懦弱的孩子,通常具备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据国外最近的实验显示,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气,举起更重的杠铃。实验同时还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家长对有懦弱性格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
期刊
对孩子施加的暴力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发生的地点不同可以分为家庭暴力、社会暴力、学校(幼儿园)暴力、媒体暴力等;根据孩子所受的伤害性质可以分为躯体暴力、性暴力和精神暴力。当然这些只是为了叙说的方便,对人的任何伤害都不可能那么纯粹,它往往是综合的,下面我就幼儿可能遭受的暴力伤害进行一个梳理。  躯体暴力  这里的躯体暴力主要指对幼儿身体所施加的伤害。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伤害就多种多样,通常包
期刊
幼儿所受的暴力常常具有偶发性和非激发性,幼儿在被暴力侵害时属于非过错方,因此从孩子的角度很难总结出普遍规律来,但是综合各种幼儿被暴力侵袭的案例还是可以从幼儿的生存环境以及抚养者的特质找出一些规律。  疏于看护的幼儿易受暴力侵袭  被暴力侵袭的幼儿通常是在监护人忙于生计或者大意疏忽了对孩子的照顾与看管时成为施暴者的侵袭对象的,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放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因事客观无力或者主观疏忽
期刊
牛牛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他想要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碰。一旦别人不理会他的警告,他就会大哭大闹。这样的“霸王戏”天天在家中上演。除了在家里,牛牛在幼儿园里也是如此,老师多次批评牛牛,但是牛牛还是改不掉“霸道”这个坏习惯,爸爸妈妈十分头疼。  寻根究源  孩子自我意识萌芽  幼儿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这时候,孩子开始懂得区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在这个时期,孩子出现不愿意分享的情况很正常,因
期刊
学校禁止体罚的规定出台后,幼儿教师已很少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因此平常幼儿遭受的并不是赤裸裸的“武力虐待”,而是隐性的“精神软暴力”。这些大都是教师不适当的言语或行为造成的,从而给稚嫩的心灵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案例1:孩子进园时的恐吓性伤害  3岁的男孩嘟嘟是幼儿园的“新兵”,陌生的环境对于3岁的幼童的确是个挑战。刚入学的第一天,嘟嘟哭得“惊天动地”,可奇怪的是从第二天入园起嘟嘟就是一副“乖
期刊
目前,围绕孩子的各种暴力和侵害案例不时诉诸报端,有关讨论也从不同职业、不同学科展开。人们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孩子们远离危险,身心免受戕害,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一生。  本期,我们就围绕儿童中更为独特的群体—— 幼儿,谈谈他们身体和心理可能会遭受哪些暴力,以及我们成人该如何为这个独特的群体免受暴力伤害而采取起码的预防措施。
期刊
我儿子今年五岁了,我家邻居有个孩子和他一样大,总是来找我家孩子玩。这个孩子有些暴力倾向,常常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我怕两孩子在一起玩也会打架,就有意让儿子避开他,可他还总是找上门来玩。为此我特别苦恼,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能让儿子交这样“暴力”的朋友吗?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离异的家庭也逐渐增多,溺爱和不完美的环境造成了许多的“小霸王”。究竟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和这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交朋友呢?请参考
期刊
我的建筑形状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