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的知识正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地贴近了生活,这就更进一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上好生物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如何辅导好学生,使其所学能为其所用等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生物课的初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很多的内容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理论性越来越强,直观性被打破,变成非触手可及,非时而能见的知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往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丧失其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而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保持其兴趣,为今后培养其生物学素养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名师出高徒”,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起步高低及看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进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培养,包括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在思想及实际行动上跟上专业发展的速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吃透教材的基础。同时又要广泛地涉猎相关专业的知识,并在积累中把他们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为搞好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导手段。如在讲述“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时,以“青蛙”为例,以提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契机,进而可分析青蛙的生活习性及适于此生活的结构等,再进一步分析它的受精卵的分裂及胚层的发育状况,并从这首诗中讲述如何保护益虫及环境等问题。既形象又具体,直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对其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及巩固记忆,均可产生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无形之中进行了教育,使之学而有所识,学而有所得,加深了其印象,增强了其学习的兴趣。故教师自身的修养及讲课艺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好学生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从学生人手,增强其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关键所在。在开学伊始,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就近的资源,比如参观动、植物园等,以增强其感性认识,使其直观地感受到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在参观之余,具体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参观,并在随后的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在班上向大家进行口头描绘。这样既在参观前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有利于重点观察,同时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观察认识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的解决,然后再加以总结,为“生态学”部分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都会积极发言,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所见及个人的见的,调动了学生认识的能动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分是出自情感的,发动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活动是激发其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教学与植物学部分相联系的内容时,可建议每位同学亲自养l一2盆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把它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回来,以便进行指导。通过他们日常的看护,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深入钻研所观察现象背后本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培养了一种自行钻研的良好品质。学生自行钻研,从中获取知识,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及知识的积累。
  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始于感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其兴趣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在某一些具体的章节上,先让学生们自己去研习。比如在学习“植物激素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把基础的内容告诉他们,然后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总结、巩固的过程。可采用把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一般6或8人一组,男女生搭配,内向与外向的相结合,学习积极性高的与学习积极性低的为一组,使之可以取长补短,各自充分发挥其特长,共同完成好所交给的任务,其具体的过程要求如下。
  1.选定命题:光照对植物向性的影响。
  2.要求:寻找几种常见的植物,每人选择1—2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如用锡箔纸包裹等,并进行观察、记录。
  3.结果分析:光照对其有何种影响?为什么适应了其所在的生长环境等。
  4.在此过程中,及时集中向学生提供实验的场所——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工具等,并以学生组为主,适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建性及自我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科目之始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变化等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同,在学科之初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强化其印象。并适时地把感性的兴趣渐渐转化成理性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其养成一种善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故兴趣的培养是学之初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成为促进教学进程的一种催化剂,并将长期地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每天都和一群活泼可爱、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在一起。天真的孩子们常常会问我一些的问题:“小乌龟用英语怎么说?”“刺猬用英语怎么说?”“小草用英语怎么说?”当我清楚地告诉他们这些单词的发音时,小朋友们往往很难牢固地记住这些读音。我开始了不断的尝试,运用各种体态语言,让孩子们跟着我动起来,让孩子们爱说英语,爱唱英语歌曲,爱表演英语童话剧……  良好的教态和体态体现教师的人格修养、气质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中把游戏作为课堂中的“佐料”,而“佐料”的使用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关键,本文就毛振明对游戏这个“佐料”的见解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游戏教学    毛振明在《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一书中这样认为,技能性强趣味性也强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学生玩起来很高兴,而里面可学的技术也很多,这类在体育教学中应最为重视,它在教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语文课,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导入,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虽然它只占几分钟,只有几句话,但作用却很大。成功的导入,就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对课堂导入的看法。    一、作
期刊
摘要:孟子认为积大德,顺民意,得天命,达到天人合一,能实现一统;认为行王道,反霸道,就能够建立起名实相符的一统天下;认为要一统天下,必须推行仁政。  关键词:孟子 天人之辨 王霸之辨 仁政 一统观    Mencius' View of Unifying in Thought  Abstract: Mencius thinks outstanding merits and virtues of a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过程中,“低效”的课堂现象不断消除,“有效”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者的关注。而如何让“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更成为当前课改中的热点。目前,在语文高效课堂的这块天地里,专家们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语文教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  可是,在基层教者的试验推广中,我发现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极左”或“极右”。根据新课程理念,
期刊
摘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心驰神往,积极关注,主动探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教师可从采用以下方法:精导妙引,激发兴趣;设疑问难,保持兴趣;创新板书,巩固兴趣;精彩结尾,延续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次县级“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观摩活动为基础,通过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同课异构” 反思 课堂反馈    一、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激励教师钻研教材、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力,这一学年来我县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教学工作实际,实施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或同一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上好美术欣赏课,并对什么叫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方式途径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情境教学 美术欣赏 师生互动 文学音乐    本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并建立一套新型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上构建—个平等、祥和、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并且有效
期刊
科学发明与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有良好的传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积累了比较完善的经验,但相比较之下,我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相距甚远。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个真正学会了思维的受教育者,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其意义都是重大而深远的。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者,我能够做到的或者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今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语文基础的功底,是每一位执教者的神圣使命。能艺术地将识字方法运用到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者不能懈怠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课改 识字 趣味 引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