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填补种族裂隙的方式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了填补种族裂隙最快的方式,是说相同的语言。索韦托是个大熔炉。人们来自不同的部落和家乡。镇上的大多数小孩都只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但是我学会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因为我的生长环境让我不得不学。
  和我妈在一起,我见识到了她怎么运用语言来跨越种族界限,处理难题,闯荡世界。有一次我们去商店,店主当着我们的面,用南非荷兰语对保安说:“跟着这些黑人,以防他们偷东西。”我妈妈转过身,用流畅的南非荷兰语说道:“为什么不跟着这些黑人,以防他们要买什么东西找不到,这样你就可以帮他们服务了?”
  “啊,对不起!”他用南非荷兰语道歉。搞笑的是,他不是在为自己的种族歧视行为道歉,而是在为他把种族歧视用在了我们身上道歉,“对不起啊,我以为你们和那些黑人一样。你知道他们多喜欢偷东西。”
  我学会了像我妈那样使用语言。这简直成了我受用终生的工具。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在街上,一群祖鲁人在后面跟着我,离我越来越近,我们听到他们在讨论怎么抢劫我。我跑不掉了,于是迅速转身,对他们说:“哟,伙计们,我们干吗不一起去抢别人呢?我准备好了,咱们一起干吧。”
  在那一瞬间,他们大惊失色,然后开始哈哈大笑。“不好意思啊,伙计,我们以为你是别人。我们不想从你这儿拿什么。我们是准备去抢白人东西的。祝你开心啊,朋友。”他们本来是打算伤害我的,但发现我可能和他们同属一个部落后,就没事了。这样的事以及其他类似的小事,都让我意识到,比起肤色,语言更能决定你是谁。
  我成了一个变色龙。我的肤色不变,但我能改变你眼中的我的肤色。也许我和你长得不一样,但我们讲的话一样,我就和你是一伙的。
  在种族隔离制度行将终结的时候,我妈把我弄进了玛丽威尔学院。从三岁开始,我就在那里读学前班,从五岁开始上小学。我的班里有各种各样的孩子:黑人小孩、白人小孩、印度小孩、有色人种小孩。
  那是一段很棒的经历。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让我远离了现实。我在那里不需要做什么困难的抉择,但在现实中,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人们依然会因此受伤。仅仅因为它没有发生在你身上,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在某一个时刻,你必须要做出选择,黑人还是白人,你得站个队。
  六年级末,我离开了玛丽威尔,去H.A.杰克小学上学,这是一所公立学校。入学前我得做一个能力摸底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学校辅导员告诉我:“你被分到了优等班,甲班。”入学那天,我走进教室,发现里面有大概30个同学,几乎全是白人,只混了一个印度小孩和一两个黑人小孩,然后就是我了。课间休息时,学生们都跑到了操场上。那天早上遇见的白人同学们,都往一个方向跑去,而其他的黑人孩子,都向另一个方向跑去,剩我一人站在中间,摸不着头脑。
  那时我已经11岁了,但好像才第一次真正认识我的国家。在小镇上,你感觉不到种族隔离,因为每个人都是黑人。在白人世界里,每次我妈带我去白人教堂,我们都是那里仅有的黑人,我妈不会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她完全不在乎,她会径直走去和白人坐在一起。而在玛丽威尔,各种肤色的小孩都混在一起玩。在那天以前,我从来没见过人们明明在一起却又不在一起的样子,他们明明处于同一个空间之中,却选择互相不进行任何接触与交流。那一刻,我忽然看到、感觉到了人们之间存在的界限。不同肤色的孩子,按肤色组成各自的小队伍,结伴穿过操场,走上楼梯,走进大堂。这太疯狂了。
特雷弗·诺亚 1984年2月20日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曾担任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和脱口秀演员。2015年,他成为美国当红脱口秀节目《囧司徒每日秀》的主持人,以自己独特的喜剧才能获得大众认可。他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他的混血血统、成长经历,以及他对种族和种族划分的观察成为他主持脱口秀的主题。

  我站在操场的中心,一脸窘迫,身边空无一人。幸运的是,那个和我同班的印度孩子解救了我,他叫提桑·菲力。在谈话中,提桑发现我可以说好几种非洲语言,便把我带到几个黑人小孩面前,对他们说:“你们随便说点儿啥,他都能懂。”一个小孩说了祖鲁语,我用祖鲁语回复他。大家一阵欢呼。另一个孩子说了句科萨语,我用科萨语回复他。大家又一阵欢呼。休息时间的后半部分,就是提桑带着我到操场上各组黑人小孩的面前显摆:“快表演一下,你能说多少语言。”
  那些黑人小孩都被我迷住了。一开始他们都很迷惑。因为我的膚色,他们觉得我是个有色人种,但是我又能和他们说一样的语言,这说明我和他们是一族的。他们想了好一会儿。我也想了好一会儿。
  到快放学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于是,我跑去找学校辅导员转去了乙班,和那些黑人小孩在一起。我决定,宁可被我喜欢的人拖后腿,也不想和我不认识的人一起前进。
  在那个午间休息之前,我从来不需要做这种选择,但当我必须要选的时候,我选择了黑人。整个世界看着我时,都觉得我是个有色人种,但是我一辈子又不是盯着自己看。我一辈子都在看别人,在我看来,我和我身边的人一样,而他们都是黑人。我的表兄是黑人,我妈妈是黑人,我外婆是黑人,我在黑人中长大。虽然我有个白人父亲,我上的是白人的主日学校,我能和那些白人小孩玩得来,可我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我虽然不属于某个黑人部落,但是黑人孩子接纳了我。“来吧,”他们对我说,“你和我们玩。”和黑人小孩在一起时,我不必总是努力去做谁。和黑孩子在一起时,我做自己就行。
其他文献
摘 要:《牵风记》是九旬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从军却在十九岁时不幸牺牲的故事。徐怀中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表达其对人性善恶观念的反思、追问以及对人性当中的自然人性与理性人性能否达到统一境界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
摘 要:历史的复义性在于经验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显现则有理性法则的考虑和情感确认的追溯两个维度。《大风》在一个复合的主体多元化的叙述空间,展开了传统与现代、智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的博弈和调试。李凤群的“坚硬的叙事内核”恰恰是一种缺失的历史经验之下的主体困境以及隐藏的创伤性生命体验,同时发掘出历史书写和新世纪经验耦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风》 生存之道 主体困境 抒情品格  “江心洲”作为一个
摘 要:郭文斌作为宁夏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安详诗学”对当今这个浮躁、被物欲充斥的社会有着极大意义,“安详诗学”深处蕴含的文化道德观念和理想主义情境激励着无数人积极快乐地活着。在很多方面,郭文斌的“安详”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智慧文学”都有着不小的相似性,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试图通过对两者的道德观、人生观和苦难观的比较,为理解郭文斌“安详诗学”提供另一个可探查的角度。  关键
喜欢旅行,大概是深藏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不喜安稳,更厌倦一成不变。我要的生活是充满新鲜感和波澜的,而这些唯有旅行可以带给我。  每一次出发,都恍若重生。每一次在路上,都深感活着的美好。  即使旅行后,還是要面对生活的鸡飞狗跳,但是那一段经历却可以让我回味很久,甚至能支撑我走很长的一段路。  这些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见的那些人,现在想来,都是我人生中最闪耀的部分。 
这些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不仅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2021年春天,一位00后网友在通宵追完《觉醒年代》之后感慨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给爸妈‘安利’一部主旋律剧……”  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一直都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军事战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谍战、悬疑、公安、扶贫等故事,甚至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生活,都被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忠实记录下来,弘扬真善美,传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卒生于1549年4月2日,1861年考入少年军事掌校掌习,1867年毕业盾进入玻得堡炮兵学院,187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1872年进入波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大学学习,1875年夏氏毕业后被授予上尉军街,此后在图拉兵工厂工作了近20年。  从1878年开始,莫卒一直效力于弹仓式步枪的设计。1891年,他借鉴了比利时工程师钠甘设计的弹仓中的某些结构,研制成功了军用弹仓式
春日“花仙子” 摄影/沈海滨踏春吧 摄影/视觉中国笑容 摄影/视觉中国路边的母女 摄影/视觉中国守护 摄影/视觉中国明天,你好 攝影/视觉中国
摘 要: 2018年,以先锋、实验戏剧为标榜的国内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做出令人瞠目结舌又满怀期待的大举动——花费多年时间与心血,借孟氏美学的外壳,改编老舍先生享誉世界的经典话剧作品《茶馆》。该作在上演后争议不断,口碑两极化严重,部分观众认为改编版是对老舍原作的亵渎,也有人认为是《茶馆》的再创造。笔者将结合老舍人生经历及《茶馆》原作,透过孟京辉的后现代主义戏剧理念进行分析,探究这一版极具先锋意义的《茶
1.有时人生就像心电图,不要指望着它永远都是一帆风顺。如果你脚下的路平顺如直线一般,那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就挂了。  2.各位病友,挂号的时候请遵守一下秩序好吗,干嘛非要去插队呢?难道你们真的觉得生活不够美好吗,非要急着先挂?  3.亲,不要嫌弃我给你缝合的伤口不太好看。如果缝线的时候给你打个漂亮的蝴蝶结,一定会相当好看,但你愿意吗?  4.这位朋友,别人拍照的时候你能不能稍稍离得远一点?我想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它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多,生命、财产损失之大也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令人欣慰的是正义最终赢得胜利。  成千上万的军速中,有很多人都怀有二战情结、从历史到经典战例,从军服到抢械,无不是爱好或收藏的内容,不少人恨不得重返历史,与侵略者血战一场。  游戏开发商出版?大量的二战游戏让军速们可以在电脑的虚拟空间与侵略者斗智斗勇,一决高低。在二战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