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见得到的、容易理解的、熟悉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践与艺术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从开放化、生活化、“课后反思”的系列化、设备使用的个性化和兴趣小组的自主化等方面入手,把美术课变成学生乐于学习一块领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而使美术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起来
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活起来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开放化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都在积极的尝试、实施“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作与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探究中也存着一些偏颇,有人认为开放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放开去想,放开去画,想什么,画什么都行,结果是“放”而不“实”,收效甚微。其实,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以“有效”为目的,要体现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开放教学更需要精心预设、巧妙引导、体验过程、合理的指向与激励表达使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建构。开放课堂教学,要打破陈旧教学方式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画画时质疑问难或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结构的开放,拓宽各学科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交流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开放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与实效。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外延与生活相融,生活是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把课堂当作生活的缩影,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有意让有些课程内容涉及到“乡土艺术活动”“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生活化活动,体现时代气息,让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学生作业才能显出活力。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知识型、生活型、实践型、合作型、开放型等灵活新颖的、富有情趣、贴近生活的美术家庭作业,如家长亲自做插花(道具),社区美术宣传与竞赛,参观博物馆、艺博园等。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设计自主美术作业,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三、“课后反思”系列化
“课后反思”就是“课后备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再思考与研究,是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和纠正,对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整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标准不断地检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并重新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小结”的办法,引起教师对每一节美术课认真思考。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课上的更好、更活;课堂上思考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否能够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是否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随时进行更新,并提醒学生学后也要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当然,教师应在教育和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敢于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教师,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教育和教学的经验。写“课后反思”,好比写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美术老师应养成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设备使用个性化
在美术室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机械化,注重人性化,我从“使用权、管理制度”和“资源开发”两大层面加以界定,为学生兴趣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美术课器材的开发使用中,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美术室应有的器材或买适合自己的工具,在美术室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绘画种类,自主进行练习。允许学生把部分美术器材带回家中,实行美术室和美术器材全天开放制度,引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自主提出申请的前提下,走进美术教室,完成课堂上的未完成的作业或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绘画种类,美术教研组合理分工,配备专门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总之,要让美术教学活起来,就一定要把美术课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一块领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自己来一遍”。在教学中尽量结合课本知识点,多运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理解的、见得到的、熟悉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践,艺术体验容易被重新唤起,美术教学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起来
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活起来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开放化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都在积极的尝试、实施“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作与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探究中也存着一些偏颇,有人认为开放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放开去想,放开去画,想什么,画什么都行,结果是“放”而不“实”,收效甚微。其实,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以“有效”为目的,要体现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开放教学更需要精心预设、巧妙引导、体验过程、合理的指向与激励表达使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建构。开放课堂教学,要打破陈旧教学方式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画画时质疑问难或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结构的开放,拓宽各学科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交流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开放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与实效。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外延与生活相融,生活是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把课堂当作生活的缩影,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有意让有些课程内容涉及到“乡土艺术活动”“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生活化活动,体现时代气息,让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学生作业才能显出活力。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知识型、生活型、实践型、合作型、开放型等灵活新颖的、富有情趣、贴近生活的美术家庭作业,如家长亲自做插花(道具),社区美术宣传与竞赛,参观博物馆、艺博园等。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设计自主美术作业,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三、“课后反思”系列化
“课后反思”就是“课后备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再思考与研究,是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和纠正,对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整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标准不断地检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并重新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小结”的办法,引起教师对每一节美术课认真思考。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课上的更好、更活;课堂上思考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否能够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是否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随时进行更新,并提醒学生学后也要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当然,教师应在教育和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敢于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教师,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教育和教学的经验。写“课后反思”,好比写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美术老师应养成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设备使用个性化
在美术室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机械化,注重人性化,我从“使用权、管理制度”和“资源开发”两大层面加以界定,为学生兴趣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美术课器材的开发使用中,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美术室应有的器材或买适合自己的工具,在美术室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绘画种类,自主进行练习。允许学生把部分美术器材带回家中,实行美术室和美术器材全天开放制度,引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自主提出申请的前提下,走进美术教室,完成课堂上的未完成的作业或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绘画种类,美术教研组合理分工,配备专门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总之,要让美术教学活起来,就一定要把美术课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一块领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自己来一遍”。在教学中尽量结合课本知识点,多运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理解的、见得到的、熟悉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践,艺术体验容易被重新唤起,美术教学才能真正地“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