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认为在学校开设延安精神教育课程,要使其收到实效,应该注重其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作者從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教学方法选择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实践教学策略以及课后评价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延安精神 教育 教学策略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延安精神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学校开设延安精神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02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向全国发出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的号召后,延安精神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已经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笔者认为注重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是提高延安精神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课前准备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实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策略五个方面。
  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确保教学的有序性以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可让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方向,树立信心。[1]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2]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1]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组织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研究延安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然后围绕总目标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目标不能定的大而空,而要实实在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在讲授延安精神的内涵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够讲述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实质和内涵,并能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我反省。
  2.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为确保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广泛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教学素材。如《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传》、《解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延安传奇故事》等;经典影视作品,如《恰同学少年》、《长征》、《延安颂》、《保卫延安》、《八路军》、《张思德》、《大生产运动》等经典影视作品或纪录片;革命歌曲,如《七律·长征》、《东方红》、《南泥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解放区的天》、《黄河大合唱》、《大生产》等;革命故事、新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及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贺敬之的《回延安》、《白毛女》等,与延安相关的史实和历史人物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方面有关的资料等。总之,课前大量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上好这门课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理念的提升与教学组织方式的确定。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该课程能否收到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开课前要给任课教师讲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情境体验教学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以及教学设计原理、主体性教育理论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使其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策略的关系。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大班集体讲授或小班授课。
  4.规范性的教案的编写。为了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对教案的框架进行总体的设计。教案中除了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以外。还增设了三个栏目,如推荐阅读、推荐影视作品、推荐歌曲、推荐故事等栏目,以促进教师提高教案备写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学生更喜欢影视作品播放法、革命歌曲演唱法和文学作品赏析法、故事讲述法等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
  1.影视作品播放法。与延安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当中有的是再现史实,创设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延安时期的历史。如《延安保卫战》中,在延安的真实环境里,用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了1947年保卫延安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每一个场面都忠于历史,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播放《大生产运动》时的视频资料,同样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的影视作品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张思德》、《恰同学少年》、《白求恩》。还有一些体裁相似,背景相同的影视作品,但剧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反差。针对这类影视作品教师可以选择每一部作品当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片段进行对比播放。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播放的同时教师还要讲授相关的史实,引导学生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2.文学作品赏析法。引入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使其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延安诗人曹谷溪说:“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充满浪漫精神的诗性的土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她召唤、培养的一大批中国现代最具先进文化代表性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也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众所周知的毛泽东的作品《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愚公移山》、《沁园春·雪》、《给彭德怀同志》等,陈毅的诗词作品、贺敬之的《回延安》等作品。教师采用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讲授时,要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从艺术欣赏的眼光去回味每一句诗词,每一个字,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延安时期的生活与革命情怀。赏析活动使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经典诗词的赏析过程中领悟延安精神的人文美,史实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态度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杜拉说:“言语示范被广泛地使用,因为用词可以传递无数的行为,而这些用行为本身来表现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3]。
  3.故事讲述法。为了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无味,结合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较差的实际,我们还指导教师采用故事讲述法,让学生在聆听先辈或是同龄的事迹时,激发自己上进的动力和学习探究延安精神的热情。采用故事讲述法时,在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在讲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节内容时,老师除了搜集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外,还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故事也搬进了课堂。如“脚烧不知痛”、“争论杀毛驴”、“三次问群众”等。除了这些故事外,有的老师还将铁人王进喜、焦裕禄、许振超、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道德楷模徐本禹;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硕等道德榜样的真实故事引进课堂。采用故事讲述法对延安精神进行阐释,使延安精神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楷模,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其他文献
应加强重视高校高等数学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开阔学生眼界结合起来,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提
管理与偷的融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也是管理思想的重要革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其他独特的基础,但在现实管理中存在一些伦理问题.在伦理视角下,应从思想创新、理念
通过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丽江M7.0地震震源过程及云南地区地壳结构的结果,运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丽江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后续余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
分析当前搅拌混合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叙述了叶轮式搅拌器的主要特点 ,并介绍了新型混合设备的开发和改进情况以及LDV、PIV、CFD及智能化专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正> 我国烟区烧煤的烤房.调制烤烟需人工日夜观察烤房温度和湿度,稍有疏忽,就会影响烤烟质量.为便于掌握烘烤过程中烤房的温度湿度,降低劳动强度,我们设计了一种温度湿度自
【摘 要】 职业教育在我国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陕西省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陕北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陕北职业技术教育的SWOT-PEST分析,梳理了陕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及各种与陕北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的环境要素,从内外环境协调平衡出发,为陕北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依据,促进陕北职业教育进一步建设发展。  【关键词】
随着暖通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中国制冷展”已逐渐成为企业表达对行业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以及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知名品牌的示范作用与展览会实现完美结合
期刊
2014年鲁甸6-5級地震相关断裂的岩石圈磁异常分析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普通多层住宅在生活给排水及雨水排放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设计者应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及后期服务中设计者应对现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