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血清蛋白变化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以Antweiler氏征量电泳仪测定了36例续发性肝癌与6例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蛋白含量,认为二者的血清蛋白改变有所不同,这区别不只是在理论上的,在鉴别诊断实用上有一定的价值。续发性肝癌的特点是①血清白蛋白轻度降低,38.23%的病例较高度的降低,但很少是进行性的。②球蛋白值多为正常,58.81%病例球蛋白值增加,部分病例是因为二种球蛋白成份同时升高,也有些病例是因为β与γ球蛋白,或α与β球蛋白,或α与γ球蛋白的升高,但很少病例是由于某一种球蛋白单纯升高。③总蛋白值多在正常范围内,只有少数病例减少,极少数的病例显著的降低。这些血清蛋白质的改变是由于癌肿对肝脏的侵害与癌肿本身退行病变所引起的。原发性肝癌因为多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产生,因此其血清蛋白质成份与肝硬化相似,癌肿病变对其血清蛋白质成份未见有明显的影响;其特点是白蛋白显著的下降与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有显著的升高。

其他文献
细菌性痢疾由于新堡(Newcastle)痢疾杆菌所引起者,国内报告尚少。关于其在国内分布的情况,亦不甚清楚。翻阅文献,仅见北京于1955年曾自一病例中分离出本菌一株、济南于1953-1955三年中共分离出本菌五株。而西北地区,尚未见有此菌引起痢疾的报道。1955年及1956年我们曾在西安发生的二例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各分离出新堡痢疾杆菌一株,兹将其分离鉴定经过及病历列述于后,以供参考。
期刊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其主要症状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相类似。实验室的诊断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然目前所应用的方法尚有不便之处如:1.从鼻咽腔洗涤液中分离病毒,虽结果精确,可惜方法复杂,在一般实验室中,难以进行。2.血球凝集反应,操作简单,曾广泛应用,但缺点甚多。首先是该反应不够敏感,即使在流感发病率升高时,其结果也不到30-35%,其次是非特异性阳性结果颇高。3.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和
期刊
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酸中毒之晚期表现。胰岛素未问世之前,有50%的糖尿病昏迷无法挽救(1),但自应用胰岛素以来,糖尿病昏迷之死亡率已逐渐降低到3-5%(2)。糖尿病昏迷死亡率的高低与酸中毒的程度、是否及时得到治疗以及有无酸中毒以外的并发病有关。一般说来,糖尿病昏迷的时间越久,则死亡率越高(3)。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死于酮中毒、胰岛素性休克及感染(4),少数可能致命于尿中毒(4,5)。糖尿病所引起之尿中毒
期刊
作者用异菸肼治疗274例结核病人。175例之异菸肼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8毫克,疗程为2-17个月,平均7.1个月。另96例接受异菸肼每日每公斤体重16毫克,疗程为2-10个月,平均5.1个月。几乎全部病人合并链霉素治疗,一例同时合并对氨柳酸。所有病人均同时接受维生素B6,剂量为每日25-100毫克。
期刊
二尖瓣病变的心动冲击波变化,先为Starr氏(1)所描述(1941)。他报告在某些二尖瓣病变而有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异常波型,并有IJ波降低,经用洋地黄后,心动冲击波型逐渐恢复正常,IJ波振辐增高。以后Brown氏等(2)(1952)观察到二尖瓣狭窄患者常示高大的L及N波,Dock氏等(3)(1953)认为在该类患者,除L波增高外,呼吸时IJ波无变易,运动后J波振辐亦不增加。Davis氏等(4)(1
期刊
蚕豆过敏性溶血综合病征(Favism)乃急性溶血性贫血病之一,系由于对蚕豆过敏的患者吸入蚕豆花粉或摄食蚕豆种子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贫血、黄疸及血红蛋白尿等(1)。此病可多次复发,有一定的家族倾向(2-4)。此病在纪元前五世纪早有记载,多见于地中海沿岸诸国如希腊、埃及、北非、尤盛行于意大利之西西里(Sicily),沙定那(Sardina)岛和意大利南部
期刊
纵隔瘤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诊断上常可遭遇困难。本文就本院已证实的病例加以分析和报告,其目的在于求得对诊断有帮助的资料。
期刊
异菸肼除了抗痨作用外,同时还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临床上常可见到结核病患者于应用异菸肼治疗后,其体重于短期内可增加20-30磅之多;溃疡病患者的体重多属过低,常有必要增加体重,并可因此而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
期刊
放射线病是因放射线侵害机体所发生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造血器官及血管病变为主。放射线能使原生质的蛋白质起离子化作用;于是蛋白质发生生化及结构上的改变,以致机体各系统的细胞的机能失调。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水和盐类的代谢被破坏并生成毒性产物,有合成作用的酵酶系统的功能也被抑制,特别是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关的酵酶系统;同时细胞膜和毛细管壁的渗透性增加,以致形成组织水肿。各种血细胞对于具有离子化作用的放
期刊
真性红血球增多症,系一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由法人Vaquez氏于1892年首次描叙,1903及1904年Osler氏对本病才有较正确的认识及详细的描叙,因而引起大家的注意,此症亦称Osler氏病,或Vaguez-Osler氏病。此后虽然陆续有病例报告,但基本上很少有重要材料补充,亦有人称为脾肿大性红血球增多症Splenomegalic Polycythemia及骨髓病性红血球增多症Myelop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