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禽流感 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流感病毒分A、B、C三个血液型。A型为人畜共患,B、C型仅对人致病。禽流感即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据测定,在我国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为H5N1、低致病力病毒为H9N2。
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体内的致病力是不一样的,水禽和鸟类对禽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甚至不表现症状,但它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是禽流感病的重要传染源。我国是家禽生产大国,特别是水禽生产,据统计,2003年全国水禽生产量为20亿只,占世界水禽生产的75%,而我国南方又是水禽的主要产区,禽流感病源的威胁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禽流感病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越来越不明显,病情变化莫测,由于病状不典型,这就为我们准确诊断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带来很大困难。
控制禽流感疫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当然是以预防为主,除做好禽舍周围的环境消毒,加强对家禽的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是注射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农业部动检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公司去年已研制出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灭活油苗,该公司提供的蛋(种)禽免疫程序如下:
10日龄:禽流感油苗或新城疫与禽流感二联油苗,0.3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40日龄:禽流感油苗或新城疫与禽流感二联油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110~120日龄:禽流感二价油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即鸡群200日龄左右(最迟不能晚于250日龄)补防一次禽流感油苗或禽流感与新城疫二联苗。
2.鸡新城疫病 鸡新城疫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禽病之一。随着集约化养鸡的发展和对家禽疫病免疫程序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鸡新城疫病在江西南昌地区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时在免疫鸡群中也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病例。产蛋鸡群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吃料减少,接着出现产蛋减少,蛋的壳色变白,出现软壳蛋、沙壳蛋,拉绿色稀粪,晚上可以听到啰音或咯叫的呼吸道症状。如果能及时采取饮苗、消毒等措施,则能得到有效控制,鸡只死亡较少。
在没有禽流感发生时,鸡新城疫病是重点防疫对象。我们推荐的免疫程序是:育成蛋鸡分别在15日龄、35日龄、70日龄接种新城疫Ⅳ系、克隆30或与H120、H50的二联苗,产蛋前(130日龄)打一次Ⅰ系苗,产蛋鸡在200日龄或250日龄(以后每隔50 ~ 60日龄)饮1次Ⅳ系或克隆30苗,这样加上其他联苗中的新城疫油苗,每只鸡一生要接种新城疫病疫苗6 ~ 7次,所以一般群养鸡暴发新城疫病的情况很少。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雏鸡主要表现为:张口喘气、咳嗽、流鼻涕、拉绿色稀粪、羽毛蓬乱、怕冷、出现拥挤打堆现象。在1周内可以全群感染。雏鸡在发病期,加强保温和通风换气,补给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改善饲养管理,配合使用瘟喉康、喉支灵散等中成草药,病鸡能在7 ~ 10日内得到恢复,死亡也不会很多。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真正危害并不在其发病期间,而是患过此病的鸡群会推迟开产,部分鸡群出现输卵管囊肿、变形。鸡只看上去很健康,采食很正常,解剖可以发现卵巢的卵泡发育很好,但因为输卵管有病变,失去了造蛋功能,变成了假母鸡,达不到产蛋高峰。这样就增加了成本投资,甚至造成亏损。
因此,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接种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市场销售的疫苗有:ND+H120二联苗、H120-IBn-P26二价活苗、支气管炎(生殖型P26)单价苗和ND+H52二联苗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推荐的免疫程序如下:
1~3日龄生殖型P26活苗 饮水或滴鼻
35日龄 ND+H120 饮水
70日龄 ND+H52 饮水
4.雏鸭病毒性肝炎 这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当前危害江西南昌地区养鸭的重大疫病。雏鸭肝炎病毒主要有1、2、3三种血清型。据国内报道,在我国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是Ⅰ型鸭肝炎病毒。
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不好、缩颈拱背、仰头踢腿、全身抽搐、走路不稳,身体倒向一侧或头颈向背部弯曲,呈角弓反张姿势,死亡很快,死后腹部朝上。据资料介绍,雏鸭病毒性肝炎多为1 ~ 3周龄的小鸭发病,但现在发病日龄已提前到5 ~ 7日龄,甚至更早。这就为预防本病带来了困难:一是种鸭场的种鸭没有接种疫苗,所孵出的雏鸭本身就没有母源抗体,小鸭有可能在孵化场或养殖户的育雏室中被很快感染;二是如果给雏鸭接种疫苗的话,在其产生抗体之前也许已经发病,难以达到免疫效果。因此,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在目前情况下,一是建议种鸭场要在种鸭开产前2周给产蛋种鸭接种鸭肝炎弱毒活苗2次,每次1毫升,间隔10 ~ 14天,以后每隔3个月强化一次,为新生雏鸭提供2 ~ 3周的母源抗体保护。二是希望科研院校研制高效价的免疫血清或卵黄抗体,以应对救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家禽技术服务站 潘志英 邮编:330001 电话:0791-5206389)
流感病毒分A、B、C三个血液型。A型为人畜共患,B、C型仅对人致病。禽流感即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据测定,在我国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为H5N1、低致病力病毒为H9N2。
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体内的致病力是不一样的,水禽和鸟类对禽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甚至不表现症状,但它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是禽流感病的重要传染源。我国是家禽生产大国,特别是水禽生产,据统计,2003年全国水禽生产量为20亿只,占世界水禽生产的75%,而我国南方又是水禽的主要产区,禽流感病源的威胁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禽流感病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越来越不明显,病情变化莫测,由于病状不典型,这就为我们准确诊断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带来很大困难。
控制禽流感疫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当然是以预防为主,除做好禽舍周围的环境消毒,加强对家禽的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是注射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农业部动检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公司去年已研制出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灭活油苗,该公司提供的蛋(种)禽免疫程序如下:
10日龄:禽流感油苗或新城疫与禽流感二联油苗,0.3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40日龄:禽流感油苗或新城疫与禽流感二联油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110~120日龄:禽流感二价油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
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即鸡群200日龄左右(最迟不能晚于250日龄)补防一次禽流感油苗或禽流感与新城疫二联苗。
2.鸡新城疫病 鸡新城疫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禽病之一。随着集约化养鸡的发展和对家禽疫病免疫程序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鸡新城疫病在江西南昌地区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时在免疫鸡群中也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病例。产蛋鸡群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吃料减少,接着出现产蛋减少,蛋的壳色变白,出现软壳蛋、沙壳蛋,拉绿色稀粪,晚上可以听到啰音或咯叫的呼吸道症状。如果能及时采取饮苗、消毒等措施,则能得到有效控制,鸡只死亡较少。
在没有禽流感发生时,鸡新城疫病是重点防疫对象。我们推荐的免疫程序是:育成蛋鸡分别在15日龄、35日龄、70日龄接种新城疫Ⅳ系、克隆30或与H120、H50的二联苗,产蛋前(130日龄)打一次Ⅰ系苗,产蛋鸡在200日龄或250日龄(以后每隔50 ~ 60日龄)饮1次Ⅳ系或克隆30苗,这样加上其他联苗中的新城疫油苗,每只鸡一生要接种新城疫病疫苗6 ~ 7次,所以一般群养鸡暴发新城疫病的情况很少。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雏鸡主要表现为:张口喘气、咳嗽、流鼻涕、拉绿色稀粪、羽毛蓬乱、怕冷、出现拥挤打堆现象。在1周内可以全群感染。雏鸡在发病期,加强保温和通风换气,补给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改善饲养管理,配合使用瘟喉康、喉支灵散等中成草药,病鸡能在7 ~ 10日内得到恢复,死亡也不会很多。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真正危害并不在其发病期间,而是患过此病的鸡群会推迟开产,部分鸡群出现输卵管囊肿、变形。鸡只看上去很健康,采食很正常,解剖可以发现卵巢的卵泡发育很好,但因为输卵管有病变,失去了造蛋功能,变成了假母鸡,达不到产蛋高峰。这样就增加了成本投资,甚至造成亏损。
因此,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接种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市场销售的疫苗有:ND+H120二联苗、H120-IBn-P26二价活苗、支气管炎(生殖型P26)单价苗和ND+H52二联苗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推荐的免疫程序如下:
1~3日龄生殖型P26活苗 饮水或滴鼻
35日龄 ND+H120 饮水
70日龄 ND+H52 饮水
4.雏鸭病毒性肝炎 这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当前危害江西南昌地区养鸭的重大疫病。雏鸭肝炎病毒主要有1、2、3三种血清型。据国内报道,在我国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是Ⅰ型鸭肝炎病毒。
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不好、缩颈拱背、仰头踢腿、全身抽搐、走路不稳,身体倒向一侧或头颈向背部弯曲,呈角弓反张姿势,死亡很快,死后腹部朝上。据资料介绍,雏鸭病毒性肝炎多为1 ~ 3周龄的小鸭发病,但现在发病日龄已提前到5 ~ 7日龄,甚至更早。这就为预防本病带来了困难:一是种鸭场的种鸭没有接种疫苗,所孵出的雏鸭本身就没有母源抗体,小鸭有可能在孵化场或养殖户的育雏室中被很快感染;二是如果给雏鸭接种疫苗的话,在其产生抗体之前也许已经发病,难以达到免疫效果。因此,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在目前情况下,一是建议种鸭场要在种鸭开产前2周给产蛋种鸭接种鸭肝炎弱毒活苗2次,每次1毫升,间隔10 ~ 14天,以后每隔3个月强化一次,为新生雏鸭提供2 ~ 3周的母源抗体保护。二是希望科研院校研制高效价的免疫血清或卵黄抗体,以应对救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家禽技术服务站 潘志英 邮编:330001 电话:0791-520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