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夏语的词义移植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夏语中存在词义移植现象。从'癝'(道)'秬'(面)'霹'(动)'翓'(色)'旺'(门)等常用词可以看出,西夏语往往将一些汉语词的词义移为己用,进而拓展西夏语相关词的义项或者用法。西夏语的词义移植具有隐蔽性强、发生范围广以及弱化固有词语的语用功能等突出特点。辨析、厘清西夏语的词义移植,可以使辞书的释义更为精确、规范,也有助于推动西夏文文献的释读。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非遗'保护,建立了众多的'非遗'保护组织并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在公法保护方面,各国重视调查与记录,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多样化的认定,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来源群体,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独立法保护。在私法保护方面,很多亚非国家承认并尊重社区集体权利,并确立了公有领域有偿使用制度。域外经验对中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启示主要包括:采取统一立法的立法模式、整体性保护的保护理念、重视专项立法、尊重少数民族与传统社区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非遗'私权保护路径等。
仡佬语的状词以单、双音节为主,其中双音节间基本是重叠关系,缺乏苗语那样在声、韵、调上都不相同的情况。它有前增和后附两种形式,位置相对不固定,语法化程度相对不高,处在状词发展的前期阶段。仡佬语状词组合有[1+1]、[1+2]和[2+1]三种韵律类型,动词、形容词和状词之间主要采用重叠形态和词义复合两种手段生成,其中三音节超韵律词ABB式的叠音结构单一,基本无异形词。三音节的超韵律词不如双音节标准韵律词稳定,有丢失附加音节,固化成双音节词的现象。重叠音节无汉语那样在声调上变读轻声的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矛盾冲突激烈,民族问题损害了阶级斗争中各民族工人的情感。因此,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活动中遇到了比其他国家更为难解的斗争局面。以奥托·鲍威尔为核心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着手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民族问题进行阐释,并进一步规划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政策。鲍威尔在其名著《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中,构建了民族文化自治纲领来解决民族问题。可以说,鲍威尔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思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统一。但是,我们仍须警惕鲍威尔民
俄罗斯构建'民族间与宗教间关系与冲突预警的国家信息监测体系'的原因与背景包括落实《2025年前俄罗斯国家民族政策战略》、应对民族间与宗教间冲突以及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挑战等。《民族间与宗教间关系与冲突早期预警国家信息监测体系条例》规定了监测体系的宗旨、目标、任务、创建和发展的原则与结构、访问程序、监测体系的信息与软硬件法律制度、技术软件和语言手段要求、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规则以及保护监测体系所载信息的程序等。监测体系有助于预警民族紧张关系、防控民族冲突、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同时也面临资金
叶炜、刘秀峰主编《墨香阁藏北朝墓志》(2016)收录北齐太宁元年(561)《问度墓志》,对志主问度高曾祖父——北朝文(问)氏鲁阳蛮王予以追溯,结合北朝荆雍豫州诸蛮活动及其与周边政权关系,为我们提供区域部民在国家政权内外的活动痕迹,同时亦反映中国古代蛮族处置政策及出发点的一个面向。
本文以岩画研究中的断代问题为探讨要素,追溯了国内外岩画研究中直接断代和间接断代的方法,并以我国将军崖岩画为例,通过微腐蚀断代的方法获取了将军崖岩画中23个图像的年代,推断出将军崖岩画并非在一个时期内完成,它的制作是一个持续几千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将军崖岩画所在区域的考古学文化类型,通过对应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初步分析了将军崖岩画中相关图像的意涵。
《松潘译语》译语所记录的藏语音系可能系康方言为基础的偏向书面语的藏语音系,而非学界目前推定的安多方言(农区话);清代至今300多年来松潘一带藏语的某些语音已经出现演变。
2018年9月15—16日,“新时代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研习班存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研习班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巾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研究平台联合主办。
近代以来,西藏在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渗透下,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对于'西藏问题',近代知识精英奋笔疾书,揭露西方殖民者对于中国西藏的渗透以及西藏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边疆治理中突出问题的原因,认为英俄等国的侵略渗透及晚清以来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失误是造成西藏成为'问题'的主要缘由,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西藏问题',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建言献策。相关认知对于现在中国的边疆治理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源氏受姓应发生于北魏初期,也是其家族以凉州西平为望的历史背景。源氏在孝文帝改革时并未随例改籍洛阳,但在隋唐时期却普遍以洛阳为望,反映了源氏在北魏至唐的地位变化,也说明了孝文帝改制对于胡姓家族历史记忆深远而持续的影响。